让青海发展新动能“远远”而来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治青理政新思路观察之三

19.01.2017  16:10

  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青海的发展任务非常繁重,青海的未来前景光明。既要站在青海看青海,又要跳出青海看青海,还要面向未来看青海,进一步打开眼界、拓宽思路,自觉从全国大局思考问题、谋划工作。

   ——摘自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深化“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加强与内地的合作交流,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进一步增强内外联动,促进开放合作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摘自代省长王建军在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今日视点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深入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趋势,立足自身实际融入国家战略、融入世界经济,是青海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回望2016,开通西宁飞往东京、吉隆坡的航线,首趟中欧班列青海号顺利投运,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营,精心组织青洽会、环湖赛等重大经贸文体活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5亿元,增长10.8%……开放带动战略深入实施之下,青海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放眼2017乃至未来更长远的路,人们看到青海更是坚定地在为增强这一发展新动能续力——

  与周边省区协同争取国家重大工程布局,力争开通国际货运包机,谋划打造向西开放的大型物流集散地,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

  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强与沿海沿边地区通关一体化合作。实施青藏国际陆港项目,完善西宁机场口岸配套。

  实施培育千万美元潜力企业、外贸自主品牌行动计划,重点打造特色轻工、农畜产品、新能源等三个出口基地……

  这一串串发展计划清单,注释着青海加快推进“四个扎扎实实”的行动,解析着青海努力实现“四个转变”、特别是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的治青理政新思路。

  毋庸置疑,今日青海,正在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高远的谋略、更加具体的着力点,置身新的战略发展大格局,谋求在更加深刻的转变中,进一步让世界认识青海,让青海走向世界,让青海发展新动能“远远”而来。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十三五”开局之年,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青海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了构建外向型经济新突破。

  一年来,青海与俄罗斯等国农牧业、资源开发务实合作有序开展,与马来西亚旅游、餐饮等领域投资合作如火如荼,与部分沿线国家共同成功举办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圆桌会议、商品博览会、特色商品展示会等。

  同时,青海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西宁至东京、曼谷、首尔等6条国际(地区)航线正式开通,首趟中欧班列成功开行。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吴海昆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下一步,青海将按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青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比较优势,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努力形成‘走出去’与‘引进来’良性互动局面。尽快构建形成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搭建起青海在丝绸之路上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联通内外的商贸物流大枢纽、产业深层对接的大平台、人文交流合作的大舞台,开创向西开放新格局,再创青海丝绸之路新辉煌。”

   重大生态工程积极融入

  站在青海看青海,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生态责任;跳出青海看青海,这是“人无我有”的生态发展重大机遇;站在未来看青海,它将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一年来,国家实施的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流域等重大生态工程已经显现出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全省湿地面积达到814万公顷,居全国首位,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青海湖水位连年上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地位日益巩固。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部署,青海将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完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加强“五大生态板块”重点区域生态建设,出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划定并颁布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祁连山保护建设、环青海湖综合治理、湟水河流域南北山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进一步巩固青海省生态地位。着力打造三江源国家公园品牌,使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成为绿色中国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

   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

  茶卡镇,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历史上是商贾、游客进疆入藏的必经之地。随着“天空之镜”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茶卡盐湖也成为了青海旅游人数增长最快的景区。

  如今,“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不仅为茶卡盐湖带来了众多发展机遇,得天独厚的区域旅游交通区位,使茶卡成为西部两大自驾环线交汇中心,西宁入疆、进藏大通道上的枢纽节点,环西宁夏都旅游圈中唯一盐湖资源以及昆仑文化溯源旅游线的旅游门户。

  茶卡镇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行业蓬勃发展,于2016年荣获中国首批“特色小镇”称号。

  “十二五”以来,我省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重点县基础设施条件持续完善,功能明显提升,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新机遇,让“茶卡镇”、“群科镇”成为融入国家战略的“青海经验”。

  根据“十三五”部署,青海将逐步构建大产业、大生态、大民生、大交通、大信息、大物流、大旅游协同发展新格局,将东部城市群打造成带动全省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典范。

   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

  一批批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一个个超大项目落地,一笔笔资金集中投向试验区、产业链……从西到东,一个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青海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近年来,全省工业发展保持稳定、呈现出整体向好局面,工业总量有望重新站上千亿元台阶。盐湖化工、有色金属、油气化工等传统产业将实现稳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特色生物等战略新兴产业已成为重要增长点,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017年的青海发展“蓝图”,清晰地勾勒出了青海利用优势补短板的攻坚路线:将盐湖资源开发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更宽的视野谋划建设我国盐化工产业基地。引导盐湖化工企业重组整合,按照“走出钾、抓住镁、发展锂、整合碱、优化氯”的战略布局,向系列化、高质化、多样化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构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元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和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发展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加工产业。积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以健康制品和药品两大系列为方向,研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无污染的系列产品,构筑具有鲜明地域优势和高原特色的生物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张蕴)

   会场面对面

   借力大战略打开青海造国际市场

——访省人大代表、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薛玉明

  “可以说,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青海地毯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07年投产至今,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年磨一剑”,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集藏(地)毯、挂毯生产、染纱进出口贸易、产品研发、检测于一体的集团化藏(地)毯大型生产企业。近年来,在美国休斯敦、英国曼彻斯特设立销售网点,产品销往欧洲、北美、澳洲、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及港澳地区的客户建立长期供销关系。

  企业董事长薛玉明认为,“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西横贯两大经济带的“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企业,而贸易总量只占全球四分之一,以经济发展带动贸易增长潜力巨大。而青海既有“一带一路”资源优势,又有区位优势,借力使力,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大有可为。

  由于历史悠远的习惯沿袭,欧洲、中东亚等国家都是地毯使用国,且对各类地毯需求量非常大。为此,企业每年都会“走出去”参加德国“汉诺威国际地毯及地面铺装展览会”与欧、美、亚、澳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客商达成销售合作意向,“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以及“上海地面铺装材料展览会”“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等各种相关展会上也遍布圣源的身影,“圣源”商标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声誉度逐年提高,为青海藏毯产品打开世界之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16年,企业创下了10082万元的销售收入,出口创汇额665万美元,同比销售收入增加16%,利润增加11%,产值提高13.6%,出口创汇额提高15%。

  2017年,在国内经济相对增速放缓、市场面临萎缩、传统国际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圣源也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分析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拓宽南美、东南亚、欧美、中东、东亚等新兴销售市场,并计划并购国外销售公司或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来拓展国内外市场,重新规划销售渠道和定位销售市场。(张蕴)

   走出去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好机会

——访省政协委员、正平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金生辉

  带着一份关于“企业有效衔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提案,省政协委员金生辉有话要说。

  “ ‘一带一路’是国家重大战略,企业有机会主动作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当中,有机会走出去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发展方向之一。今年我的提案就是,如何进一步扶持工程领域、基础设施领域、建筑类企业做大做强,由省级部门牵头衔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给我省企业创造机会,整合产业。从而有效带动投资、带动产品制造和相关产业,最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金生辉说。

  正因“开放”,企业才被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 2016年9月企业上市后,“正平”在战略上做出了重大调整,以往主要立足于青海地区,订单达到90%,上市以后有了更广阔的平台,专注于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公路工程建设的承包、公路工程领域提供相应的产品制造,以及工程公路市政道路的养护和维护。并以投资为引领,在全国设施领域里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机会和全国正在大力推进ppp模式的有利时机“做文章”。

  金生辉认为,青海融入国家战略,首先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我省地处三江源源头,所以能否抓好源头的保护工作,是事关全国的大事。其次,要抓好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青海是“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节点地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青海必须加大基础设施领域建设投入,实施重要的基础设施抢建,未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多通道完善,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将有明显的助推作用。(张 蕴)

   视点短评

   利用优势补短板

  成功经验证明,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就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能否抓住机遇,决定着一个地区是否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然而,对于祖国西部边陲的青海,除了巧抓机遇,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优势补足短板,为持续发展找准“支撑点”。

  青海极具资源优势、民族优势、生态优势,以及很多特色优势。要做好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谋发展这篇“大文章”,就必须利用优势走出去,以“大开放、大投资、大视野”高姿态站位,加快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

  如何利用区位优势走出去?近年来,青海一直在探索省情优势,涵盖生态、资源、民族团结进步,以及循环经济实验区、生态畜牧业、旅游业等等,已形成了独有的区位特点。特别是“一带一路”兰新高铁的建成,使青海彻底打破了原有的交通末端尴尬局面,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创造了先决主动优势。

  如何通过绿色转型发展实现产业调整升级?近年来,利用太阳能新能源、新型材料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青海奠定了产业结构优化绿色格局优势,顺应了全球绿色发展的大势。“有资源,有基础,这是我们走出的途径,利用循环经济区的典型经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青海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省政协委员苏海红一语中的。

  下一步,青海还要紧紧抓住黄河经济带建设的好机遇谋篇布局,在兰西城市建设群国家战略中发挥作用。(张蕴 )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