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名文化中的有趣现象

28.06.2019  09:43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青海的地名文化中有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它的情感化和方位化。

  现代汉语里有些名词在词尾带上“儿”或“子”,这除了使它口语化之外,还表达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如:“狗儿”、“老爷子”等。青海的地名中也有这种现象,我们姑且称它为情感化。如:高庙子、石嘴子、段堡子、东营子等,更为有趣的是,这个“子”同样可改为“儿”,地域不变,还是那个地方。这种现象表达了这里的人们对这片供他们繁养生息的热土朴实而诚挚的热爱之情。

  青海地名的方位化是,有些地名可以带上“里外上下东南西北”等的方位词,表示它的地域特征和地理位置,如:总寨里、西堡、北庄、下(下)川口(镇)等等。这是因为“寨”、“堡”、“庄”、“村”、“镇”等,自古都有所指,“寨”原是指有栅栏的羊圈,后引申为有围墙的军营和村庄,故有里外之分;“庄”原是指建筑在山林田野间的住宅,后也指皇室和大户人家,占据大片土地,建在乡下的庄园,所以就有了方位所指;“堡”、“镇”原指用土石筑成的有围墙的小城,因内部构成复杂,规模较大,还可用“大、小、新、旧”等的形容词来表示,如“大堡子”、“新庄”等等。

  还有就是姓氏化,哪个地方谁家披荆斩棘,安家立业最早,或谁家人丁兴旺,权重势强,或谁家行善干好,功德昭著,等等,就以谁家的姓氏来命名地名,这种情况全国一样,青海也不例外。越是远离城镇,越是偏僻的地方,这种现象就越是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