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四个扎扎实实”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深化“走转改”百日大竞赛

07.12.2016  19:10
来源:青海日报

  

  员工正在清洁完成组建的电板。刁永萍潘 玲/摄

  向太阳要“发展”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瀚海戈壁上,大片蓝色的太阳能光板整齐排列,将无尽的光能转变成电能,成为循环经济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塔拉滩上,光伏产业的发展为这片曾经的荒漠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龙羊峡水电站,“水光互补”项目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应用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国际大规模水光互补技术的发展。

  在这些的背后,都能看到国家电投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身影。

  国家电投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隶属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其以清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积极延伸产业链条,率先在国内打造了从多晶硅制造-切片工艺-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一体的垂直、协同光伏全产业链,成为青海光伏电站开发主力军。目前,黄河公司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244万千瓦,约占全国光伏装机总量的5%,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运营商。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考察的国家电投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则是这一全产业链中的核心之一——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硅片、电池、组件及配套产品的开发、制造和销售。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青海必须打好绿色、循环这张牌。青海有充足的太阳能光照资源、丰富的荒漠化土地资源,做大做强光伏发电这一优势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1月30日,在位于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的国家电投西宁分公司,副总经理董鹏详细介绍了公司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指示。

  “习总书记在考察时特别指出了我们公司的‘四个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指示我们一定要把光伏产业做好。光伏制造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从原来的依靠规模取胜转型到依靠科技创新取胜,对于曾经迷茫的我们来说,总书记的指示提振了我们的信心和士气。”董鹏说。

  公司秉承“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光伏企业”的战略目标,一直致力于与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保持战略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链。从电池、组件制造环节向上游的硅片环节延伸,并通过技术提升,已经形成了年产340MW规模的切片能力。

  “切片环节填补了青海省光伏制造该环节的空白,对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带动省内和园区配套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董鹏说。

  目前,国家电投西宁分公司已建成400兆瓦电池、300兆瓦组件、200兆瓦硅片项目运营1.81MW分布式示范光伏电站,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

  “技术驱动发展,品质铸就未来”是公司成立之初就确立的理念。科技创新一直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国家电投西宁分公司先后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创新基地等科研资质。在研发上,公司内部充满“生产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公司从2012年第一代工艺到目前第八代工艺持续进步,目前常规单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超过20.2%,在国内处于同等技术路线的先进水平。在组件产品上,针对青海自然条件,公司就1500V系统电压组件、半片组件、叠瓦组件等新产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发。

  “常规单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20%是一个关键节点和分水岭,为了突破它,连续熬夜、不断做实验,我们当时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努力。”电池研发工程师李跃恒说。

  通过科技创新持续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品品质,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的技术已经取得了国内国际的各种认证,销售到欧洲、美国、日本的资质都已经获得,产品的可靠性也获得了相关机构的认可。”组件制造分厂主任李小卫对企业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充满自豪感。

  人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点子是技术创新的灵魂。国家电投西宁分公司通过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和全员创新,实现了人才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大到高效电池、新型组件研发等,小到员工怎么更好地加浆料,创新工作不断发挥作用,对于整个企业的生产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电池制绒工序和刻蚀工序主管魏蓉因为向习总书记递了一块硅片而成为了“红人”,作为公司重点培养的专业人才,她经历了从一般产线人员、工艺技术人员到电池创新小组成员的成长。通过优化工艺,魏蓉降低了酸、碱等化学品单耗,为企业降低成本做出了贡献。

  “刚开始,青海的光伏制造业企业少、基础薄,行业里有经验的人才少。通过自我培养与人才引进,我们的人才梯队已经形成。魏蓉就是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人才,李跃恒就是从光伏产业的前沿省份江苏过来的。”李小卫说。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董鹏心里思路清晰——发展差异化的高端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为行业树立榜样,努力提高青海清洁能源开发建设方面在全球的话语权和分量。

  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2017年,国投太阳能电力西宁分公司将投资1.3亿元全面升级现有电池生产线,将P型电池效率做到21%以上。同时,瞄准国际最先进的N型电池技术,在国内率先建成效率超过22%的N型电池生产线项目。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高端人才,研发先进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为青海打造“重要的光伏制造基地”和“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目标做出突出贡献。

  “我们有个创新工作室”

  来到国家电投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我们参观了“董鹏创新工作室”,认识了这个团队里年轻有为的人,也认识到对于这份事业来说,创新、执着、坚韧,绝对是必须的一些品格。

  这个由51名创新能力强、甘于奉献,并在科技攻关、设备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人组成的创新工作小组,在大家眼里就是激发源头创新活力的地方。

  作为黄河水电集团内部第一家职能创新工作室,它成为了公司开展科技攻关、技术革新、技术交流、技能培训和发明创造的“智囊团”。

  就这样,“董鹏创新工作室”在董鹏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才被吸纳到这个团队里,从2015年12月发展至今,工作室分别成立了电池创新小组、组件创新小组、硅片创新小组、质量创新小组、设备创新小组,大家统筹开展创新工作。

  宋标是公司电池制造分厂的一名职工,他凭借着娴熟的技艺以及多年的经验,自己捉摸着在丝网印刷工序中,改造做了刮刀,这使银浆的单号指标大幅降低,按照宋标的话来说,这一年下来能节约70多万元的成本。

  “成立工作室这种创新做法原本就很吸引我。”宋标说,他加入到工作室满打满算也有9个月了,在工作室的新模式下开展工作,大家集思广益,每个人的一点想法汇聚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责任使命。今年他和他的电池创新小组,申请了“背电极图形优化设计”“三层氮化硅减反射膜”两项专利。

  在活动东侧的荣誉展示柜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专利证书、荣誉证书,这是团队所有人的付出。

  激发源头创新活力,活动室各小组成员不时围绕企业生产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工作,还联系、组织相关技术工艺交流会、研讨会、培训等技术活动,团队自身的创新能力、学习水平也在同步提高。

  “正是这种持续活跃的研究队伍是创新的保障,工作室的同仁们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大家聚集在一起,能在纵联横扩的交叉领域中发挥强大的协同创新作用。”董鹏说。

  担任制绒、刻蚀工序工艺主管的魏蓉,也是电池创新小组的一员。作为一名年轻成员,不论是申报项目(课题)、研究、实施还是验收工作,队里的活动她每次都冲在最前面。她说,团队里的老师,经验都很丰富,他们思路宽,见识广,通过和大家的思想碰触,我对行业内高效电池结构有了更系统的了解。

  “虽然有的时候为了一个项目会很忙,但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是因为我们都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8月23日,习总书记来到公司电池制造车间,魏蓉作为第一互动点的工作人员,亲手为书记递上一张原始硅片,正是那次,她的工作信心更强了。

  和魏蓉一样,所有的员工,都会严格要求自己,以独特视角与科研线路,力争探索出一条新的科技创新之路。

  “成功那一刻,如释重负”

  说起常规单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的突破提升,国家电投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电池研发工程师李跃恒打开了话匣子。

  “虽然现在转换效率已经超过了20%,但当时突破20%成功那一刻,真的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李跃恒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

  李跃恒是江苏人,2014年,跟着青海籍妻子赵邦桂来到国投太阳能电力西宁分公司做研发,一个做电池研发,一个做组件研发,是公司有名的“夫妻档”。

  “决定回来,既是因为想家,也是想用自己所学为家乡做贡献。这几年青海的光伏产业发展很快,有了很好的平台,我和丈夫回到这儿都有用武之地。”赵邦桂的话语很实在。

  在之前,公司发展的是多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在18.3%~18.5%,想在市场上获得最强竞争力,就必须提升电池效率。经过综合考虑,公司决定从多晶转型到单晶,但并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基础。对于李跃恒夫妻俩来说,这既是压力又是充满机遇的挑战。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今年11月15日,电池成功由多晶切换到了单晶。那一刻,李跃恒夫妻和团队所有成员喜悦兴奋极了!

  “再多的辛苦付出都值得了!”赵邦桂说。

  当初,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在19.8%和19.9%徘徊,为了实现那0.1%的突破,李跃恒制定了很多方案、做了无数实验,针对不同参数表现和结果分析,一个个排除和确定参数。加班成为常态,攻坚最艰难的一个月,李跃恒甚至都没有时间去岳母家看看年幼的孩子。

  为了提升单块组件功率,赵邦桂在开发新项目时,按电路图进行手工排版、手工焊接,排版一次就得花12个小时,还得注意不能出错,经过反复测试,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做研发就是这样的,拼着心里的一股劲儿,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尝试,甚至重新换方向。虽然不容易,但这条路会一直坚持走下去!”李跃恒和赵邦桂心中目标坚定。

  来到青海后,李跃恒对青海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都做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说,发展光伏产业提升了土地的价值,你看那广阔的戈壁滩,发展农业、工业、畜牧业都不行,但却能发展光伏产业,让土地‘生金’。”李跃恒说。

  将光伏产业做强做优做大

  荒漠化土地面积大,这曾经是制约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如今,由于条件变化,荒漠化土地开始成为做强、做优、做大光伏产业的优势资源,对于青海新能源开发和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青海有充足的太阳能光照资源、丰富的荒漠化土地资源,国家电投集团有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二者通过“牵手”能够打造完整的光伏产业制造基地和创新体系,以光伏产业带动高原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光伏产业,规划和布局很重要,同时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突出规范性和有序性。国有企业带头提升创新能力,努力形成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和产品,在创新发展方面形成更大引领作用,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提升非常重要。

  要做强、做优、做大光伏产业,科技创新扮有重要角色。通过提高科技研发水平,瞄准高效电池发展方向,加强技术创新与改造,坚持差异化发展,建成规模适中、技术领先、核心竞争力突出、全国领先的光伏制造企业。

  在科技创新方面,国家电投太阳能电力西宁分公司除了建立并完善技术团队,自身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也在不断发挥作用,从关键技术攻坚到全员创新,每个员工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有利于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