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青海建设提供高质量学理智力支撑——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综述

04.08.2017  16:02

  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长期以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后,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实现“四个转变”以来,我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推动了青海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社科:发展的强大支撑

  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既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更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理支撑,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智力支撑。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把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列为青海省“十三五”规划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相继出台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人才环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高度重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才智和专长,在出台重要举措、实施重点项目和开展第三方评估等方面,注重听取和吸纳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后,省委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专题汇报,制定了《青海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并颁布施行了青海社会科学领域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青海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省委还就建设省级新型重点智库作了安排部署,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和经费安排方面给予了支持和倾斜。

  按照“功能分设、深度交流、相互支撑”的原则,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需求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的指示,省社会科学院打破单位和学科界限,建立能够直接承载智库职能的协作团队,联合组建研究中心,合作开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和学术活动,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2015年6月以来,先后成立了青海藏学研究中心、青海丝路研究中心、青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青海宗教关系研究中心,目前还在积极筹建青海中国藏区人才研究中心、青海廉政研究中心。

  实现了“上中下”纵横联合,借脑引智,强身健体。

  “上”则站位高远,省社科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国内权威学术机构、知名高校等高端智库建立广泛密切的交流协作关系。2015年7月,省社科院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承担了首期《历代中央政府治理青海藏区研究》《青海藏区民族关系研究》《以法治国背景下青海藏区习惯法及治理研究》等十项藏研中心的委托课题,开展了实质性合作。

  “中”则互鉴所长,省社科院寻求与各省区社科院合作,以增进学术交流。

  “下”则固本强基,省社科院与各州市党委政府联合设立地方分院和省情调研基地,目前已联合成立了四个地方分院和五个省情调研基地,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拓宽了路径。

   智库:靠作品靠精品说话

  社科理论工作是靠作品、靠精品说话的。在过去五年里,我省多所高校及社科研究界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建设,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省委党校提出了“1234”总体要求,明确“一个定位”,坚持“两个导向”,突出“三个特色”,构建“四个机制”,为打造青海有特色高水平的干部教育学府和新型智库提供了动力源泉,更为推动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撑。

  青海大学以强化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推进“双一流”建设为科技创新指明发展方向,开展协同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方式方法,强化科研队伍为创新提供活力之源,开展“双创”工作为科技创新培养后备人才,完善制度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青海民族大学将科研作为学科建设的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研项目为支撑,以科研激励机制为切入点,积极实施“教学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战略,以课题为抓手,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揭晓,青海民族大学22项获立项资助,创历年新高。

  由山东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鲁青论坛”,以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为主旨,研究和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生态文明的价值和意义,诠释生态文化内涵,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倡导绿色发展新理念,为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建设大美青海、美丽中国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撑。

  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献身社科、千锤百炼,形成了省社科院陈玮的《青海实现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青海师范大学薛生海的《青海“四个转变”新思路内涵研究》,青海大学任善英的《“四个转变”视角下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与园区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省委党校关桂霞的《建设民族团结大省视阈下的藏传佛教寺院社会治理问题》等一大批精品成果。

  立足省情特点,搭建合作共建平台,挖掘人才资源潜力,以基础研究为支撑,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努力建设重点特色学科,构建专业化高端智库体系,打造高质量的系列智库报告,我省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青海特点的新型智库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皮书:共绘未来发展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从2012年起,我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协作,努力扩展皮书家族成员。

  由省社会科学院组织专家学者和权威部门人士撰写的《2017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以青海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各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趋势。

  《青海经济社会蓝皮书》是省社科院主打的皮书品牌,研创起步于1999年,至今已连续出版18年。2012年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由于质量过硬,已成为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必备的参考用书。从2015年开始,省政府每年以官方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对青海蓝皮书的主要成果、学术观点进行权威发布,实现了皮书新闻发布的制度化、常态化。今年2月,《青海日报》首次整版介绍了《青海蓝皮书》。

  《中国西北发展报告》是由西北五省区社会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发展的专家学者所撰写的年度报告,力争准确把握年度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发展的形式、特点,全面反映西北地区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面临的新机遇,出现的新难题,科学判断西北地区发展趋势。

  由长期从事青海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专家学者及权威人士撰写的《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16)》,集综合性、原创性、前瞻性于一体,解读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反映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动态。

  《西北蓝皮书》已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践中的重要参考书籍,《青海生态文明建设蓝皮书》出版后,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中央媒体作了专题报道,为向海内外宣传推介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时代的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关山初渡不下鞍,策马扬鞭更向前。青海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只要我省社科理论界时刻不忘时代赋予的重托,撸起袖子加油干,咬定主业不松口,狠抓落实不松懈,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就一定能在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在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征程中实现蹄疾步稳、弯道超越。(雷欣钰 郝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