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青海建设进行时 “秦所”和他的“六和调解室”

23.11.2015  10:29

   2014年3月27日,青海湖乡又是一场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整个草原被大雪覆盖,气温骤降至零下20摄氏度。这一天,对于44岁的秦建银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从部队转业后,从事了14年湟鱼保护工作的他,这一天正式上任海晏县青海湖乡司法所所长。一个副科级的司法所长,比“芝麻官”还小,可“秦所”的心却是暖暖的,活了半辈子,第一次“当官”,那一天,“秦所”暗下决心,不要辜负组织的信任,好好为老百姓干点事。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秦所”连“一把火”都没有来得及点,就先遇到了一根难啃的“骨头”。上任第一天,达玉五谷村的村支书才太加火急火燎打来电话,说是村里的拉保和老婆要离婚,闹得不可开交,村里人怎么劝都不行,请求司法所调解。

  乡政府离达玉五谷村大概10公里。放下电话,“秦所”冒着风雪往村里赶,一路上他想,这可是自己当所长遇到的第一件任务,一定要把矛盾化解掉,让拉保两口子好好过日子。

  可到了村里,见了双方当事人,“秦所”才感到调解的难度实在太大,说了半天,没一点用,两个人铁了心要离婚,矛盾的核心问题就是财产的分割。“秦所”本来想在达玉五谷村“两委”班子面前“露一手”,可没想到这根骨头太硬,上任第一天就“砸了锅”。后来,拉保两口子还是协议离婚了。后来“秦所”慢慢体会到,司法所的工作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和沉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基层法律服务、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似乎是大事没有,小事不断,可每一件小事又似乎都是大事,他的神经似乎总是绷着,从不敢怠慢。

  近年来,经济发展了,纠纷和矛盾也随之多了起来,比方说,过去的草场不怎么值钱,多了少了不是那么在乎,可现在不一样了,国家对草场有补助,这就得算的清清楚楚,这样就难免出现矛盾和纠纷了。对于青海湖乡而言,草场纠纷和婚姻纠纷成为近年来诸多矛盾的重点。而乡司法所就像是一个“灭火器”,哪里着火就到哪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成为他们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农民的不容易,我喜欢和老百姓打交道,也喜欢人民调解这项工作。但我的能力和水平还有欠缺,主要是我的法律知识底子薄,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虚心向同事学习,向律师请教,还自学了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人民调解工作培训教程等,撰写学习笔记一万多字。”

  如何做好司法所的工作,尤其是做好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是“秦所”每天做的最多,也是想的最多的事情。今年四月份,他到青海湖乡司法所上任已有一年了,足迹踏遍了全乡五个村,带领辖区10个调委会、55名人民调解员共调解纠纷矛盾36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8%,工作得到县司法局和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同时也逐渐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信赖。可“秦所”总感觉工作的思路不是很清晰,主题不凸现,总是不停穿梭于矛盾纠纷中疲于奔命。

  “秦所”琢磨:调解工作应该有一个抓手,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实在不是个事,既浪费时间和精力,还无法实现好的效果。今年五月,经过两个月的思索、准备和实施,在县司法局的支持下,“六和调解室”在青海湖乡司法所成立。

  家庭和气、邻里和善、群众和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在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思想文化背景之下,青海湖乡司法所的“六和”体现了一个地区文明与和谐的全部内涵。

  “六和”的产生有它的背景,青海湖乡具有农村、牧区、寺院、城乡结合部等特点,全乡共有农牧户830户3088人,有藏、回、蒙古、土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藏族群众占全乡总人口的81.3%,人员成分较为复杂,又离海晏县城较近,所以矛盾纠纷易发,纠纷调处存在诸多困难。

  “秦所”告诉记者,“家庭是社会细胞,家庭和睦幸福了,就是社会和谐,国家和谐的重要基石,所以‘家和’是‘六和’之首,可以说,实现‘家和’是我们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重中之重,这也就实现了寻找调解工作总抓手的目标,打开了长期困扰我们的调解瓶颈问题,为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确定了方向,为这片草原的安宁与和谐带来了活力。”

  今年5月,达玉德吉村的珍措找到乡司法所,要求司法所调解她弟弟不赡养母亲的家庭矛盾。原来,珍措的母亲年近60岁,有癫痫病,这几年以来,一直由珍措抚养,而她的弟弟在外县务工,没有尽到赡养母亲的责任,虽然珍措和弟弟也多次商议赡养事宜,但结果总是很不尽人意,万般无奈之下,珍措把弟弟“告”到了乡司法所。

  “秦所”到达玉德吉村走访了解,事实果真如此。珍措的弟弟在外县务工多年,经济情况也并不乐观,但年迈的母亲身患癫痫,身边确实需要有人照料,而姐姐珍措照料母亲已有9年,总之,姐弟双方都不容易,也都面临着生活的艰难和现实的无奈,而年迈的母亲更是不易,再三权衡之下,“秦所”联系到珍措的弟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总算是苦口婆心地把弟弟唤回来了,在“六和”调解室经过两次调解,弟弟愿意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来照料母亲的饮食起居,而“六和”调解室最终也将属于母亲的35只羊、9头牛、660亩草场调解由弟弟来使用和支配。

  “六和”调解室每天面对的都是“小事情”,而这些“小事情”对于当事人而言却都是大事情。今年7月12日,同宝村的牧民才布旦给乡司法所打来电话,反映自己的一头牛给打死了,请求司法所现场解决。那一天,天空下着濛濛细雨,“秦所”开着车赶往50公里外的才布旦夏季草场。眼前一头牦牛倒在草地上已经断气,经现场了解,原来才布旦的牛越界跑到了才让的草场上,被才让用石头给打死了。就在“秦所”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当事双方均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从下午四点开始调解,直到晚上八点,牦牛被打死之纠纷终于圆满调解成功,在“六和”调解室里,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才让赔偿才布旦1500元钱。

  上任司法所长至今,“秦所”和乡调委会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6起。县司法局局长马艳萍对记者说:‘六和’调解室已成为这片草原矛盾与纠纷的‘融化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矛盾和纠纷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化解矛盾,将当事人内心的‘疙瘩’解开,‘六和’调解室在秉持公平与公正的基础上,通过人性化的调解,化解了怨恨,凝聚了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