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数字经济规模达840亿元

11.10.2022  08:52

西矿信息公司工程师在大数据中心调试设备。图片由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AI检测、自动称重、打捆……10月10日,位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的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锌业分公司厂房内,国内首条5G全自动智能化锌冶炼熔铸生产线上,滚烫的锌液在数字化操作下变成一件件锌锭后,被全智能无人控制叉车装卸发往下游企业。

  “这条生产线的运用,使得生产效率提升10%以上、车间生产岗位由原来的48个减少至24个。通过工作面的大幅减少,不仅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还全面提升了产品美观度。”项目负责人说。

  伴随着时代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数字化的融合场景,我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批传统产业加大改革力度,先行先试,全省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

  走进西部矿业有限公司锡铁山分公司,巨幅的电子屏幕前,几名值守技术人员鼠标轻轻一点,画面滚动切换,采区、巷道、车辆、人员等井下现场作业场景交替显示,指标、状态、定位一目了然。通过科技创新撬动生产方式变革,以“智”取胜,让锡铁山加速迈入智能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省工信厅全力推动关键数字技术在各行业领域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840亿元,同比增长13.57%,高于GDP增速7.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25%。

  不仅如此,去年,全省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765亿元,同比增长11%,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分别达到52.6%、10.5%,居全国第二十三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青海)上线运行,盐湖工业互联网平台、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加快应用,重点领域产业数字化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数字经济给了青海经济发展的底气,为了让更多行业、更多地区参与到数字经济发展中,青海在过去一年不断加大新基建建设力度。到去年年底,全省移动电话基站总数5.99万个,区县主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实现4G网络和光纤宽带“双百”。西宁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西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上线运行,根镜像服务器建成投运,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乘着数字经济发展的东风,网络的普及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乡村地区得到延伸,数字经济逐步走向农村,培育了新的消费模式、消费业态,拓宽了农村居民消费渠道,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正逐步凸显。

  10月初,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逊让乡麻什藏村,逊让乡农村电商党支部书记米存民在田里和村民们忙着挖土豆,个大饱满的红皮土豆是大通县的地标品种“青薯168号”。

  “这个品种的土豆淀粉含量少,口感比普通土豆要脆,很受省外一些地区欢迎,今年预计销往江苏、四川、陕西等地3000吨到4000吨。”米存民说,2021年,他们借助网络平台线上销售,线下与省外众多公司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销售额达685.56万元,惠及农户4875户,户均增收3000元至4000元。

  从舌尖到指尖、从田间到车间……数字生产、数字生活的每一幕场景,都留下了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的足迹。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我省数字产业化也加快发展,去年全省数字产业化规模达75亿元,同比增长46.6%;电子级多晶硅、碳酸锂产量分别占全国产量的15%、17.1%,电子材料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壮大。加快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工作全面启动。全国首个100%可溯源清洁能源绿色大数据中心建成投运。已建在建各类机架近1.3万个,已建数据中心能源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字经济是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依托我省资源、能源和生态优势,我省还将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