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动力从何而来?

08.01.2016  09:36

  这是青海经济相对困难的一年。

  当全省各族人民以昂扬有力的姿态走进2015年,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却考验着全省经济运行的开局:新的增长动力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要素瓶颈制约加剧……

  这也是青海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一年。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我省认真贯彻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作为,全省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

  2015,面临多年少有的困难与挑战,青海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那么——

  新动力源一

  精准施策形成拉动力

  新常态下,发展仍是第一要务。稳增长、促改革重担在肩,促发展、惠民生任务沉甸甸,时不我待。

  2015年年初,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省委、省政府辩证看待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在精准分析、理性研判的基础上,及早动手,争取先机和主动。

  早,体现在超前谋划上。2014年年底的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和2015年年初的省人代会上,确定了全省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果断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主动,表现在一系列实效性、指向性更强的政策措施上。

  针对一季度经济增长乏力问题,我省及时召开经济形势分析大会、市场主体发展大会,出台一揽子“稳增长”措施。

  面对工业下滑态势,出台工业稳增长新10条举措,强化要素保障和上下游对接,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并开展万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梳理解决问题2379条,帮助企业直接融资超过400亿元,打通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新常态下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此,我省出台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25条措施,以目标倒逼进度,突破常规,保障投入,强力推进项目实施。

  出台加快培育发展市场主体22项措施,加大引导扶持,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出台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意见,从14个方面增强金融保障能力和企业发展活力。

  ……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经济领域相关政策文件逾50项,数量之多、举措之实、力度之大,可谓空前。

  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全省各地各部门争先创优、竞相发展,稳工业、强投资,促消费……这些精准的举措抓到了稳增长的“牛鼻子”,释放出经济转型发展“新动力”。

  新动力源二

  优势产业扩大形成增长力

  2015年年末,气温骤降,但我省各工业园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装备制造业、轻工企业厂房车间生产火热。

  “下行压力大,但企业的牦牛肉等青海特色产品依然受市场青睐,2015年销售额比上年增加20%,订单已排期到2016年。”青海可可西里肉食品有限公司业务副总经理祁元说。

  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下,我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瞄准本省特色企业及未来产业发展高端领域,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轻工业,并加快实施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吸附法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地黄提取梓醇新方法、超高温航空钛合金材料、低阶煤低温干馏、3D打印石膏油墨、五轴联动高精数控机床、稀土镁合金电缆、以羰基镍为原材料的管棒带材新材料、青海企业大数据平台等一大批产业化新技术研发,使得我省工业发展有了新方向。

  据统计,2015年1—10月全省轻重工业比为15.7:84.3,轻工业权重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27.7%、34.5%、22.4%和14.1%。随着工业格局的逐步改变,全省轻工业持续快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扩大、增速提升,拉动我省工业平稳增长的能力在逐步显现。

  新动力源三

  科技创新增强驱动力

  2015年9月,青海康泰铸锻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挤压出世界第一长度13.5米的高合金P91钢管,使得我国高合金、难变形、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在生产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今天的青海,像康泰一样技术装备先进、走在行业发展前沿,抓科技研发不松懈,注重培育新增长点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为青海工业的长足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2015年4月,全国首个光纤产业循环经济项目—青海中利光纤一期200吨预制棒及部分拉丝项目顺利投产;

  5月,首条藏文电子产品组装生产线在贵德建成;

  9月,黄河水电公司电子级多晶硅二期项目实现稳定生产,实现了我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材料生产的零突破。

  培育新增长点更要保存量升级。2015年,我省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对成长性好的企业给予扶持,加强运行分析,实施动态监控,充分利用青海省工业企业数据采集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运行的发展趋势,加强调查研究,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指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加以解决。

  青海百汇纺纱有限公司“3000吨/年半精纺多功能纱线生产线建设项目”和青海省青海湖清真肉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建5000吨牛羊肉精深加工出口基地建设项目”等“双百”、“100个重大企业创新”项目正是我省推动存量建设的重点项目,通过遵循“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的运行理念,目前各项目正在发挥自身效用,推动全省工业前行。

  2015年前三季度,100户双百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90亿元,15个重大产业基地实现技工贸收入1330亿元,同比增长6%。

  新动力源四

  优化环境激发内生力

  2015年4月,在青海的大地上一场全省干部入企服务的春风“激发”了企业发展的动力。

  “政府服务企业,帮助我们解决困难,使得企业发展有了动力。”青海模具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廷毅说。

  活动虽然在六月底结束,但“服务企业马上就办”的服务宗旨成为各政府部门的办事理念。

  “作为服务企业的政府工作人员,我们有责任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密切政企干群关系,践行了‘三严三实’,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说。

  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用气企业举步维艰、工业用气量下滑的同时,传导至输气和天然气开采企业,产量下降、产值下滑,对工业稳增长带来巨大压力。为有效解决“有气难采、输气难销、气贵难用”的“三难”情况,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先后9次召开天然气产销等相关会议,研究对策、提出政策建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向国家部委和有关方面汇报衔接,最终争取到3项工业用气优惠政策,在国家下调天然气价格之前,有效稳定了天然气产、销、用企业的生产销售。

  2015年,我省突出精准调控、精准帮扶,省领导联系企业帮扶解困、部门领导包片联点跟踪协调。

  占全省工业近40%的海西工业,扭转增速下滑态势。此外,狠抓铁路运输、电力负荷、缓解信贷三个关键,努力做好要素保障,铁路运量持续收窄;2015年初两次银企对接协议到位资金314.2亿元,履约率102.5%,到年尾,投放工业贷款及其他融资产品,同比增长5.3%;完成省内重点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企业产业链对接运量1845.61万吨;实现上下游产业对接超过500亿元。

  新动力源五

  汇集向优力量增强活力

  在新常态下,省委省政府用改革创新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大力优化市场环境,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向改革要动力,改革则回馈以巨大的发展红利。

  2015年,我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先后取消、停征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项目,在全国较早地公布了省级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并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财政金融改革、金融创新……

  体现在市场发展上,便是新登记市场主体不断增多,有数字统计,平均每天新增185户。

  向开放要活力,不断创新各类经贸展会和文体活动的招商引资模式,使得各类展会规模更大、内容更实、亮点更多,其中青洽会签约项目378个,金额1800亿元,创历史新高。

  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牵引。在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中,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省消费呈现出许多新亮点、新趋势,经济运行加速汇集向优的力量。

  数据显示,2015年1-9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9.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随着经济基本面逐渐企稳,消费信心也开始全面回升,大宗商品消费和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

  另外,以旅游、文化、娱乐等代表幸福指数的消费新热点形成,也向人们透露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正不断增强。

  这些“向优”的力量,是青海打赢稳增长调结构持久战的依托,更是青海经济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信,经受住了2015年复杂环境的考验,全省战略定力和发展自信不断增强,今后,一定能打出更优的经济结构,迎来转型升级的艳阳天。

  青海工业惠企十大举措一览

  为推进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近年来尤其是2015年,我省实施了多项惠企政策。

  一是减负放权实效化。我省连续四年出台保增稳产政策,取消、停征、免征中央和省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69项;2015年又取消了行政审批许可项目2项、非行政审批许可项目1项,制定出台两委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5年本)》,权力运行规范,办事效率提高。

  二是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目前,我省涉企收费基金65项,省级设立仅有1项。

  三是建立机制针对化。鉴于青海企业资金普遍紧缺、用电成本较高等问题,我省设立了30亿元规模保增稳产促就业互助资金池,银行承兑汇票资金池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问题。

  四是解决企业用电贵,用电难。我省根据本省情况,通过购入跨省低价电降电价,实施“甘电入青”、“低价电入青”,按照低价优先原则购入低价电量,电价空间重点支持增量负荷,促进新建项目早日投产。

  五是促进企业融资多元化。鼓励企业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推动有发展潜力、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在青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进行股权、债权融资。

  六是培育市场主体。我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的意见》,以广覆盖、高含金量措施支持创业创新、转型升级。围绕解决“政策只到膝盖不落地”的问题。

  七是创新运行调度新模式。我省建立落实工业运行“旬督导、月调度”机制,“一地一策”、“分业施策”强化运行调度,在狠抓包片联点基础上,成立4个工作组开展出资企业经营业绩目标帮扶攻坚。

  八是深化供需对接新格局。我省在光伏、装备制造等行业深入开展上下游对接,以投资拉动促融合、拓市场取得积极进展。从价格调整、产销对接入手,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气字头、铝字头”企业精准调控措施,对体量大、拉动强的停产半停产负荷恢复运行,让重点项目提前投运。

  九是点面结合强创新。启动实施100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十是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去产能、降成本、上技改、补链条、强管理、促创新”十八字方针,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算好经济、生态、稳定“三本账”,为工业创新供给、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

  产业延伸,催动西宁开发区“美丽转型”

  “以前,发酵罐内的营养液在完成冬虫夏草菌丝的培养后,经过处理就当废液排放掉了,现在是全部回收利用。”位于西宁市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的青海珠峰集团冬虫夏草培育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玉华介绍说。

  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的支持下,青海珠峰集团的冬虫夏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与成果日臻成熟,在将废液、废渣中的氨基酸和多糖类营养物质提取出来生产保健酒和饮料后,剩下的物质再用来生产农业液体肥料和动物保健饲料,不断延伸冬虫夏草菌丝产业链,推动和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

  这只是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废物再利用,在延伸产业链条和实现节能减排同时,最终实现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循环发展的一个缩影,并实现从简单粗暴的“关、转、停”向培育新产业、催生新业态的完美转向。

  西宁东川工业园企业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在建成投产后,园区管委会就开始谋划副产物四氯化硅的再利用,于2013年引进中利光纤预制棒项目后,就选择与亚洲硅业毗邻而建,通过固定管道将四氯化硅及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提纯后直接输送给中利光纤,成为国内光纤产业中第一家实施循环经济模式的典型范例。2015年,东川工业园区被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西宁甘河工业园成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一年多以来,实施了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污水热能转换综合利用等34个节能改造、清洁生产、废气废渣再利用项目。较为典型的有青海百通高纯材料有限公司,经过一年多的技术攻关和试验后,成功研制出矿热炉烟气回收余热发电技术,被国家相关部委确定为青海省唯一一家“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创建单位,该技术已在全国铁合金行业推广。

  在培育新产业、催生新业态发展过程中,开发区始终坚持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园区发展的全过程,已形成“铅锌冶炼-化工-建材产业”共生模式、纺织加工企业间共生模式、电解铝产业及精深加工企业间共生模式、“农产品-精深加工-饲料-养殖”有机肥共生模式等多个共生链条。通过各链条的发展,形成企业内部“微循环”、行业内部“中循环”、整个园区“大循环”的富有特色的节约型产业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