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旅游+金融”青海模式——国内知名专家为青海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26.10.2015  09:48

   随着旅游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影响之深刻、覆盖之全面、辐射之强烈,可以说,“旅游+”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已经呼之而出、势不可当。

  “十三五”是青海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攻坚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旅游+”文章是摆在青海旅游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0月25日,由省政府主办,省旅游局、省金融办承办的青海“旅游+金融”高峰论坛在西宁举行。围绕“旅游+金融”这一主题,与会四名专家结合青海实际分享“思想盛宴”。

  乘势而上打造旅游投资“洼地”——新华联集团常务副总裁吴涛

  青海山川秀美、民族众多、文化多样、生态优良,在旅游业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作为企业,我们已经看到了青海发展的潜力和机遇,所以新华联集团在青海的投资方向也已从房地产转向文化旅游,下一步计划在青海投资100亿元。

  我认为,做好“旅游+金融”,就是把青海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用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专业的投融资平台为旅游项目量体裁衣,加快旅游资源与资本的结合。青海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倾斜政策,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招商,加强吸引和培养人才的能力,用好的环境和服务去打造“洼地”。

  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兴业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顾卫平

  经济新常态下,青海要推进金融与旅游融合,就是要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旅游资源整合。“青海旅游资源丰富,要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就要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由此,建立专业化的旅游资源交易平台非常必要。”

  一方面,要通过促进旅游资源和资本的结合,吸引民营经济、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提升旅游业的投资规模和投资质量,促进旅游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另一方面,通过建设旅游要素市场,促进旅游业产融结合,推动旅游产业链向高端发展,促进旅游产业从单纯依靠数量增长向更加注重质量提升的转型升级。

  投融资的方式是多元的,比如,鼓励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引导各种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基金为创新创业型中小旅游企业提供股权融资、门票质押、旅游资产证券化等。

  开发各类资本追逐的热点旅游项目——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窦文章

  今年,全国旅游投资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旅游直接投资将达到1万亿元,我国旅游投资将正式步入万亿元时代。

  尤其是随着中西部地区旅游基础条件的改善,青海等资源型省份的旅游投资潜力将进一步显现,成为旅游投资热点地区。由此,青海要做好“构巢引凤”,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整合旅游项目,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色,基于游客参与体验角度,大力开发温泉养生、山水度假、运动滑雪、休闲度假等各类资本追逐的热点项目。

  旅游项目设计之初就考虑投资的持续性——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特邀专家李英宝

  青海山川秀美、民族众多、文化多样、生态优良,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无须讳言,现阶段,青海旅游业发展方式还较为粗放,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旅游资源分散、条块分割明显。由此,我认为,青海在旅游项目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获得投资的持续性。目前,国内很多旅游项目不成熟,不少项目做到一半才开始融资,因为让投资方失去对项目整体的把控和判断,所以很难成功。因此需要搭建平台,让旅游和金融行业更多地沟通。

  市场上从来不缺钱,缺的是好的企业和好的项目,青海只要在细分市场中做到领先,在项目规划和设计上独树一帜,在管理和服务上精益求精,就会有无数投资者主动投资——银行、信托、证券公司、同行都会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