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三十载 青海残疾人事业不忘初心再出发

02.12.2019  19:05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樊永涛 报道)30年如白驹过隙,一眼回转万千光景。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也是青海省残联成立30周年。30年前,伴随着省残联的诞生,我省各类残疾人有了自己统一的组织。在此之后,各州市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残联组织,并逐步将残疾人工作向基层拓展。

  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时刻,11月29日,青海省残联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省城西宁召开,座谈会回顾了30年来所走过的光辉岁月,探讨了今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措施举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30年,时光荏苒,落实一套覆盖全面、趋于完善的国家残疾人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形成一个渠道多元、趋于稳定的社会事业工作和保障机制,建成一批紧跟需求、充满生机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和基础,形成了一股聚焦主责主业的残疾人维权促稳力量。我省残疾人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开创出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

  30年来全省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凝聚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和关心,都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都凝聚着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30年来,全省16.93万人(次)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覆盖率达到持证残疾人98.74%;33万人(次)重度残疾人和8.62万人(次)中轻度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覆盖率达到持证残疾人的90.85%,11.18万人(次)残疾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贫困残疾人数量逐年减少。全省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由“八五”末的26%增长到87.06%。高考分数达到录取线的残疾考生均被省内外高等院校录取,残疾人就业率大幅提升,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30年来,我省残疾人服务机构“从无到有”,从青海省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中心、辅助器具资源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建成了覆盖全省1个省级、8个州级、39个县级、118个社区的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设施和社区“残疾人之家”。服务人员“由少到多”,省上牵头开发乡(镇、街道)、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公益性岗位700余个,乡级残联和村(社区)残协工作经费、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补贴、教育培训经费基本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招募各类助残志愿者15万人,建立志愿者助残联络站(点)近4600个,累计为20万残疾人(次)提供了志愿服务。服务组织“从小到大”,由省残联的成立到省、市、县、乡、村五级残疾人组织建立健全,建立残疾人专门协会,由法人治理并下设成立残疾人企业协会,各专门协会广泛联系本类别残疾人,同时还建成5个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

  30年来,我省残疾人康复工作由聋儿语训、儿麻矫治手术、白内障复明手术“老三康”发展成为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的“互联网+”精准适配服务模式,以残疾人家庭为基础、康复站(点)为骨干、康复服务机构为指导、现代信息手段为支撑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全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由粗放逐步转为精准。

  30年来,我省残疾人事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1时间生活》栏目在青海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成为全国第一档生活服务类手语电视节目。成立了全国残联系统首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青海喜憨儿洗车中心”,再次打开智障残疾人“就业难”的突破口。成立了全省唯一一所盲人按摩医疗专科医院“青海仁和按摩康复医院”,制定《青海省盲人保健按摩行业星级评定暂行管理办法》。首次在青海大学医学院设置康复治疗学专业。创新智能化残疾人证,发行了全国首张加载残疾人应用的社会保障卡——青海省第三代社会保障卡首发暨残疾人专用卡。建设残疾人大数据,在全国第一个创新手机终端在残疾人基本需求数据动态更新中的运用,组织开展了对所有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的实名制常态化调查,开发建设了集信息采集、录入与查询、精准化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互联网+残疾人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完成全部持证残疾人个人基础信息变动、服务落实、需求变化情况和4705个社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改进情况的动态更新,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30年来,我省涌现出了一大批身残志坚、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自强模范,涌现出了一大批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为我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显著成绩。成立青海七彩梦残疾人艺术团,举办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组队参加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举办了三届“飞鸟杯”身障人士朗读者诗歌大奖赛并升格为全国赛事;成功打造环青海湖残疾人公路自行车赛品牌;举办全省残疾人运动会等体育赛事近百次;组团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全国特奥运动会、全国残疾人单项体育赛事……在此基础上,省残联有效运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强对残疾人小康进程、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典型等宣传力度,全面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30年风雨走过,我省残疾人事业在留下那一段段辉煌历史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多的希望与期待。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残疾人工作,进一步深化残联改革,保持和增强残联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彻底摒弃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推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发展,如期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不断实现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任重道远。”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曹晓如是说道。在回首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同时,青海也对未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规划。

  在座谈会上,曹晓这样介绍道。今后的残联工作,要深入残疾人家庭,倾听残疾人诉求,反映残疾人呼声,聚力残疾人脱贫解困,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全力筑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强化专门协会的职能。大力实施干部培养规划,加强各级残联及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能力建设,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更要牢固树立主动自觉做好残疾人工作的理念,主动自觉地发挥惠及残疾人民生的工作职能,主动自觉地为残疾人谋出路、办好事,主动自觉地服务残疾人,主动自觉地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奋发作为,切实肩负起应有职责和使命担当。要采取“补、兜、救、惠”的务实举措,坚决打赢残疾人精准脱贫攻坚战,在促进残疾预防、残疾人维权、康复、教育就业、文化宣传等行动中充满活力,如期兑现不让残疾人掉队的庄严承诺。

  而立之年的残联,是总结,也是不忘初心再出发的时刻。

  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日益临近以及共同富裕美好蓝图的开启,我们相信,青海的残疾人将更多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民生温度,青海的残疾人事业也将在新的起点上完成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