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法院人员分类改革调查(下)—— 狠抓焦点 不忘角落

01.12.2015  11:36

      谁能入额?怎么入额?不入额的去哪里?青海省首批6家司法改革试点法院,经过大量调研,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人员分类改革道路。

        入额力求公平公正

        入与不入,是一个难题。

        但让谁入,不让谁入,成了一个更大的难题。

        作为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院长,马晓军就遇到了这个更大的难题。

        “按照青海高院的部署,入额法官需要经历笔试、实务考核、法官遴选委员会遴选等一系列流程,其中笔试占总分值的30%,实务考核占总分值的70%。笔试、遴选都由省里统一组织进行,但实务考核由所在法院组织。”马晓军回想起制定考核标准的那段日子,“这个实务考核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既保证公平公正,又能让最优秀的一线法官脱颖而出,让我们院党组抓破了脑袋。

        如果一切都只凭考试成绩,那对于许多年龄大、知识结构相对老化但经验丰富的法官显失公平。但如果论资排辈,对于许多年轻、学历高、能力强的法官也不公正。而且,一些因办案出色被调到综合部门的优秀法官如何考核也成为一个问题。

        面对种种困难,西宁市城西区法院给出的答案是:一切凭数据说话。

        “我们把实务考核分解成了33项指标,给每个不同的指标体系赋予基础分值。每个法官近3年的工作情况在这个指标体系里都会得到相应的分值,其中正向指标加分,逆向指标减分,而原来具有审判职称的综合部门人员将得到一个相应的分值。这些分值再加上全院干警对每个申请入额法官的民主测评结果换算出的分数,就是实务考核最终成绩。”马晓军介绍道。

        “这33项指标中,像庭审驾驭能力、裁判文书写作能力等是重中之重。而这些考核指标,我们几年前就开始拿来对干警进行绩效考核,所有这些都是有数据资料可查,无法造假。”  西宁市城西区法院审监庭负责人黄晓东补充道。

        正是得益于这个指标体系,年轻的“90后”李成琳才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入额法官。这位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小姑娘,最终搭上了入额的“首班车”。

        “当时有些人质疑我们是在作秀,也有怀疑暗箱操作的,为此我还被青海高院叫去解释为何让这个小姑娘入额。但数据回击了所有质疑,李成琳笔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实务考核排名在我们院居于中游,综合分算下来最终入额没有任何问题。”马晓军表示。

        面对让谁入与不让谁入的难题,格尔木市人民法院也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

        “格尔木市是交通枢纽,外来人口较多,工矿业比较发达,我们一个基层法院审结的案件占到全海西州的近50%,但人员编制并没有显著增加,加之辖区面积大,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如何让最优秀、最能办案的法官脱颖而出最终入额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格尔木市法院副院长徐兴龙表示。

        随机抽查裁判文书、随机抽出案件庭审观摩、任职年限量化、多轮民主测评……格尔木市法院从“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对入额法官进行全面考察。

        “针对像庭审驾驭、裁判文书制作等,我们都成立了临时性机构进行随机抽查并打分,多个临时机构共同参与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暗箱操作,案件调撤率、发改率、网上办案能力等平时则都有相应统计考核。像任职资历也进行了量化,工作5年、10年、15年等都有相应的分数,不过任职资历的分数差距比较小。

法官获得的各种级别的荣誉、公开发表的调研理论文章都有相应的加分,不过加分总分最高不超过10分。”徐兴龙介绍道。

        “除了实务考核外,市组织人事部门、市纪委也会对入额法官进行考察。我们要求入额法官在所有环节都不能出问题,特别是在廉洁上。首批我们本应差额入额22名法官,但市纪委反馈有1名法官被当事人举报有经济问题,其入额便没有公示。最近刚刚查清属于当事人诬告,这名法官不久就会进行入额公示。”格尔木市法院政工纪检室主任白爱芬表示。

                                                          辅助人员的“通道

        按照司法改革的要求,法院辅助人员在今后的案件办理、庭审保障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青海高院此次司法改革对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责、晋升等也作出了相应的制度设计。

        “司法改革启动后,法院法官人数相应减少,但立案登记制改革后,案件数量却大幅增加。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今后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责将会越来越重。”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罗鹏先表示。

        秦婷,这位毕业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90后”法学本科生,目前在海北中院给3名法官做助理。

        “我的工作包括卷宗整理、复杂案件庭审记录、参与案件调解、送达等等。为了送达,最远的一次跑了400多公里。”不多的话语里透露出了秦婷的坚强。

        荣婧,这位在椰林黎寨沐浴了四年亚热带风光的法学本科生,2013年才刚刚入职。目前,她在格尔木市法院刑事审判庭做书记员。

        “庭审记录、文字校对、案卷归档,有时还得帮忙送达,经常一忙就是一整天。”荣婧说道。

        “辅助人员中像法官助理承担了卷宗管理、证据收集核实、当事人来访等多项工作职责,工作压力很大,但由于法官名额有限,今后入额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如果这一部分人的职级晋升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以后会影响工作积极性。”青海高院政治部副主任兰顺军表示。

        为此,青海高院出台管理办法,建立法官助理、书记员单独序列管理制度,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行政级别进行管理,为法官助理、书记员的职级晋升打开了“通道”。

        记者从管理办法中了解到,青海高院将法官助理分成三级法官助理到一级高级法官助理共5级体系,级别上从科员到正处级。对于书记员的管理,青海高院将书记员分成一级书记员到五级书记员共5级体系,级别上从科员到副处级。

        同时,对于未入额的法官,过渡期内享有遴选法官的优先权。

        “我们考虑在今后法官入额时,法官助理将成为优先对象。对于司改前就有审判职称的,此次改革时自愿做法官助理的,再有入额机会时将优先入额。”兰顺军介绍道。

        对于今后的打算,秦婷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

        “通过向法官学习,我正在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去基层法院担任法官。”秦婷表示。

        对于今后入额做法官的前景,海东中院法官助理李强则有一丝忧虑。

        “青海很多牧区法院都处于高海拔地区,如果去那里,不知身体是否吃得消。现在还是努力工作吧,以后或许去读博到高校任教吧。”这位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学硕士生在努力思考今后的职业规划。

        针对司法辅助人员中的聘用制书记员,青海部分试点法院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

        “培养一个书记员不容易,没有两三年时间,根本培养不出一个优秀的书记员。对于这些人,我们也在想办法,通过政府雇员、劳务派遣等多种办法留住人才,但制度上还需要顶层设计。”马晓军说。

        “如果制度到位,工资都有保障,我很想以后一直都在法院。现在每天除了繁重的工作,还要复习参加公务员考试,太累了。”王元霞表示。这位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学本科生,在西宁市城西区法院已做了7年聘用书记员工作。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群体

        相对于入额法官、法官助理,在此次司法体制改革中,对于司法行政人员的关注度明显较低。

        “相比较于外界对入额法官的关注,对新出现的法官助理的好奇,司法行政人员明显存在感偏低,似乎被人遗忘在了角落里。由于受到15%名额的严格限制,现在是行政人员减少了,工作总量却增加了,平均到每个行政人员身上的工作量大大增加。”青海一名法院工作人员说道。

        “司法行政人员承担了大量的诸如党建、综合文字、政工纪检、后勤保障等工作。而且像扶贫、维稳等事务性工作,很多也是由司法行政人员来做。以青海首批法官入额为例,政治部光需要审查的材料就有1000多份,堆起来有几米高。但由于员额的限制,司法行政部门的人数将减掉一半还多。”兰顺军对工作的压力有着切身的体会。

        相比于社会关注度较低、工作量增大,上升渠道的逼仄成了这个群体更多关注的焦点。

        “法院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单位,司法行政人员由于脱离了审判岗位,今后将很难再走上院领导岗位,很多人都将摸到上升的‘天花板’。”青海一名法院行政人员表示。

        相比于一些司法行政人员对今后发展的困惑,海北中院原办公室副主任尹发宏幸运了许多。经过激烈竞争,他成了海北中院入额法官。

        “法院的司法行政人员,尤其是综合部门人员,很多以前都是优秀法官。正是因为业务水平优异,文字功底好,不少人最终被调整到了综合部门做行政工作。”尹发宏说道。此前,他在海北州一家基层法院担任过刑庭庭长。

        为稳步推进司法改革,青海法院针对司法行政人员也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

        “对于司法行政人员的上升问题,我们打算在现有政策下用足干部职数,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该提拔的就坚决提拔。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努力落实好司法行政人员的职级待遇。”罗鹏先表示。

用好红色资源筑牢初心使命省民政厅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近日,省民政厅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赴海北州原子城纪念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心参观学习,追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基因,丰富学习内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增信走心有新意......民政厅
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
  9月24日,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副省长、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匡湧主持召开......民政厅
阿更登副厅长调研指导厅系统驻村乡村振兴工作
  10月12日,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阿更登率队深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纳家村,调研指导厅系统驻村乡村振兴工作。互助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国栋,县委副书记赵以鸿到村陪同调研......民政厅
青海省特困人员认定有新变化保障政策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近日,省民政厅修订印发了《青海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重点对特困人员认定的核心内容,即“三无”的认定条件涉及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完善,进一步扩大了特困人员认定保障范围,细化了特困人员收入财产认定标准等......民政厅
青海省临时救助成功“减肥塑形” 申请审核确认“跑出加速度”
  青海省民政厅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将优化临时救助审核确认程序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