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具有中国特色青海特点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青海推出政策大礼包

08.02.2018  18:04
        日前,青海省委省政府在西宁召开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省“两会”的部署要求,总结全省“三农”工作。同时会议强调,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走具有中国特色青海特点的乡村振兴道路。

总结“三农”工作,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新时代,“三农三牧”发展又站在一个重要节点。过去五年,青海省“三农三牧”工作取得历史性辉煌成就,同时也遭遇到一些新的“成长的烦恼”。
    面对未来,全省农牧业道路该怎样走,方向在哪里?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三牧”发展新方向清晰,新蓝图绘就。
    乡村振兴是发展大战略,翻开2018青海乡村振兴政策大礼包,全省农村牧区工作要求明确,任务坚定,模式新颖。
    乡村振兴小康才全面,翻开2018青海乡村振兴政策大礼包,青海决战全面小康的重大部署跃然眼前,丰厚的大礼包件件事关民生、事关百姓幸福指数提高,喜悦不尽,振奋人心。
      毋庸置疑,在青海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的总抓手,全省以坚定的信心、攻坚克难的毅力和真抓实干的精神,必将开创“三农三牧”工作新局面。
    乡村振兴,青海必振兴。
政策礼包: 锁定高原特色、青海特点,把做强农牧区产业作为首要任务
     
中央和省上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全省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青海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必须把握好一个总体要求、两大工作任务、两项基础工作。
    一个总体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
      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把做强农牧区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把推进农牧区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把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作为乡村振兴的大事来抓,把加强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把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
两大工作任务——不断深化农牧区改革和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农牧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稳步扩大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范围。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农牧区金融保险政策和农畜产品贸易调控政策。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牧业现代化路子。
两项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新模式和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提高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健全维护农牧民权益机制,发挥农牧区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和反映群众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乡村平安建设,加强乡村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加强培养、配备、管理、使用、造就一批懂农牧业、爱农牧区、爱农牧民的“三农三牧”工作队伍。抓好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选派工作和村两委班子换届后的培训工作,培养1万人以上的一支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
政策礼包: 深入推进改革,继续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新形势下,农牧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牧业农牧区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青海省将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优化产业布局,大力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着力调整种养结构;做大做精做特“四个百亿元”产业,加大“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力度,稳定粮油生产,适度扩大优质饲草、中藏药材种植规模,推进枸杞、大果樱桃、藏茶产业标准化生产。
      加大蔬菜旧棚改造力度,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促进种草养畜、草畜联动,建立粮改饲3.33万公顷,标准化改造升级规模养殖场100家。
      引导牦牛、藏羊、蔬菜、枸杞沙棘、藜麦、冷水鱼等高原特色农畜产品高质量发展。利用“互联网+”,依托现代农牧业产业园、科技园和龙头企业,选择2-3个区域性农产品进行试点,率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制定完成牦牛、枸杞、冷水鱼生产标准,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
      继续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三级平台建设,全面评估10个省级研发平台绩效,重点强化实用技术推广,确保每个平台年内至少集成一项实用技术。
      加快推广农作物高效栽培、畜禽健康养殖、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农艺融合等成熟技术。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实施好智慧农业、水利、林业、气象工程。深入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加快推进畜牧业、草业机械化进程,提升劳动生产率。
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现代农牧业的“三大支柱”
        青海省将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以牦牛、藏羊、油菜、马铃薯、饲草、冷水鱼为主,开展10个“公司+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小农户”产业化联合体试点工作。率先启动牦牛产业振兴计划,创建牦牛产业发展联盟,加快牦牛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设。以三文鱼产业发展联盟为抓手,提升沿黄冷水鱼带产业升级。选择5个联合社开展试点,引导发展高层次的联合社。
      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生产体系,提高现代物质装备水平,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牧业,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在农牧户远离市场、抗风险能力低、没有龙头企业的地方,建立并推广“政府出资建国有农牧场+联合社+农牧户”的模式。年内扶持培育家庭农牧场200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0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改造扶持100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如何把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高附加值,推进农牧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青海省拓宽农牧民增收空间,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的唯一出路。
        青海省将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扶持和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发展田间地头产地初加工,走产地初加工和企业精深加工“双轨”并行之路。积极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连锁经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减少流通中间环节。加大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立足实施品牌强省战略,投入5000万元,启动实施品牌强农计划,着力培育牦牛、藏羊、冷水鱼、枸杞区域品牌和具有青海特色的农牧业出口品牌,打造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品牌集群。
      着力推进农牧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农牧家乐、康养基地,力争新建休闲观光农牧业基地30个,促进“三生”良性循环。
政策礼包: 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培育可持续发展支撑点、增长点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是建设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的必由之路。今年全省将完成16.67万公顷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积极打造现代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提升高原、绿色、有机、富硒产品竞争力。
      在青南和环湖地区选点大力推进牦牛产业发展,力争建成3至5个牦牛特优区。抓好都兰国家级枸杞产业园建设,争取再创建1个国家级产业园。扶持培育10个省级产业园,推进农牧业向“五区三园”聚集。
      投入3000万元选择4个县开展规模养殖场收储粪污设备改造升级整县试点,推进规模养殖场向现代牧场转型升级。启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对有机肥生产企业和用户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引导种养业循环绿色发展。
        积极推进三江源、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扎实做好柴达木生态保护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规划报批工作。编制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组建公园管理机构。
        加快实施湟水河两岸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投入2亿元启动湟水规模化林场建设,争取提前完成西宁南北山三期绿化工程,确保完成国土绿化26.67万公顷任务。开展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创建活动,联动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造林绿化等项目,创新贫困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机制。
        精心组织实施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二期、蓄集峡、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建设,全面建成黄河沿岸四大水库灌溉工程。实施好湟源南山、民和官亭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6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新建畜用暖棚200万平方米。
          加快农牧区水电路气房建设,扩大教育医疗文化网络覆盖面。完成40万农牧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新改建农村公路6000公里,改造农村电网9227公里,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坚实保障。精心实施乡村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50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300个美丽乡村和16个特色小镇建设,改造农牧民危旧房6万户。
        聚焦深度贫困,决战脱贫攻坚。盯住最困难的地方,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聚焦15个深度贫困县和129个深度困难乡镇,全面落实深度贫困地区“2+5”脱贫攻坚政策。
        更加注重脱贫攻坚与绿色发展协调推进。建设扶贫产业园区,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到户扶贫产业,探索“飞地经济”。优先安排贫困乡村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同步配套易地扶贫搬迁村基础设施。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引导鼓励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培育“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增长点。来源:青海省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
海西州农牧业工作硕果累累
  青海新闻网讯 2月28日,Qhnews.Com
我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00元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62元,同比增长9.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