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玛可河畔笑声回荡

23.03.2023  10:42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王瑞欣 报道)抬头遥望蓝天、白云,静静聆听山间溪流、鸟鸣,举目间几许绿意高耸入云,和密密麻麻的各种灌木形成错落,置身其中让人不禁惊叹大自然的壮美。这就是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的玛可河林区,林区总面积10.18万公顷,平均海拔3600米,是青海省长江流域大渡河源头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一片天然原始林区,是青藏高原东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除了生态之美,近几年,生活在林区里的民们也紧跟发展步伐,依靠着扶贫资金、产业带动、生态岗位等多种渠道改变“等、靠、要”的传统思想致富增收,在兴林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上,村民们绽放出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资料图片由玛可河林业局提供

  格日则村原为国家级贫困村,也是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定点帮扶村,全村建档立卡户人口占村总人口近40%。2016年以来,省林草局按照兴林富民的总目标,在维护森林资源安全的同时,以资源保护和建设项目为依托,积极落实生态林业惠民政策,强化林业产业帮扶措施。2018年年底,格日则村提前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格日则村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突破9000元,较2015年收入增长近10倍。村里的老人再拉这样形容着自己生活发生的变化:“以前不知道怎么挣钱,也不知道挣钱要干什么,而现在不一样,腰包鼓了,我也盘算起了晚年生活。”

  自从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选派一名副处级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名管辖格日则村的林场负责人为工作队员的“工作小组”就从来没有缺过席。他们长年驻扎,就近开展工作,全面加强格日则村党支部建设,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帮扶措施,村里农牧民“等、靠、要”思想得到进一步转变,参加林业项目建设和生态保护工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牧民的人居环境也在逐步得到改善。

  “我们现在也掌握了中药材种植技术,一年下来收入提高了好几万元,因为地理环境优势,我们种植的中药材不仅药用价值高,而且品质很好,销路根本不用愁。”今年45岁的尕求每次谈起村里的产业发展,都连连竖起大拇指。记者了解到,基于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玛可河林业局在省林草局的指导下,大胆探索创新,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高海拔林区生态脱贫、乡村振兴的新发展之路。通过转变造林用工方式,建立长效的生态建设用工机制,积极为林区群众搭建劳务创收的平台,从2017年至今,格日则村的群众通过造林劳务收入累计突破120万余元,仅2022年,格日则村群众种植大黄6.7万株、云杉14.6万株,群众劳务增收达到了23万余元,真正实现了兴林富民、生态惠民。

  不仅如此,作为三江源头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原始林区,生态管护员也成了格日则村的村民们端起“生态碗”的新路子。目前全林区共聘用生态管护员233人,其中格日则村管护护林员56人,每名生态管护员每年固定收入2.16万元,实现了“一户一岗、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不仅如此,玛可河林业局还推行森林资源村级和个人承包管护试点工作,每年管护资金支出66.88万元,其中格日则村每年创收22.71万元,资源管护受益人群不断扩大。

  “多条腿致富”是现在格日则村村民们的生活“总结”。几年前,云巴一家还是抱着“等、靠、要”的想法混着日子,如今他的妻子主动参与中药材种植,而他自己也积极参与到村里开展的生态扶贫育苗项目上。短短几年时间,家里年收入增长了9万多元。今年云巴又有了新的打算:“驻村工作队给我们搭建了牦牛养殖的好平台,我也打算参与进去,再给家里添份收入。”说到这,云巴爽朗的笑声不停回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