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海:环西宁一小时,处处“圈”美景

12.08.2016  04:07

  青海新闻网讯

   美丽视野

   尝一尝夏都的美食,听一听老街的故事,看一眼“圈内”的美景,闻一闻花海的芬芳……每年七八两月青海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这两个月的高原似是被大自然的调色盘精心描摹过一般,每一面、每一处都美得让人心动,美得让人不忍错过。

  八月高原,有着与内地高温烧烤截然不同的清凉,高原八月,有着与他乡景致别样的花海。如果这时候来青海,仰天似乎就能触碰到那醉人的蓝,俯首便能闻到大地的花香,此时我们聚首高原,只为不再为此苦等一年。

  山水大通钟林毓秀,金色门源浩瀚无边,贵德黄河清碧秀丽,七彩互助风光无限……高速路贯通,一小时左右的路程即可抵达,进入7月份以来,贵德、湟源、湟中、海晏、门源、大通、互助等地在快捷的交通助推下,我省环西宁市区一小时旅游圈特色旅游县景区景点内人气飙升,旅游市场展现红火气象。

  从西宁市出发,不到一小时的高速路,加之各地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尤其是自驾车游客纷纷前往,爬山、嬉水、游玩、赏花……夏都一小时圈自驾游新模式已经全面开启。

  “以西宁市为中心,走古城湟源、湟中塔尔寺、贵德黄河、世界花海门源,最后回到西宁,这一圈下来,感受了藏传佛教的神秘,看到了天下黄河贵德清壮美,欣赏了素有世界花海之称的门源,不仅节省时间,还大饱眼福。”来自湖南的游客张先生用这段话在微博里记录下眼中的青海。

  随着兰新高铁的开通,青海驶入“高铁时代”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沿线城市的空间距离。原来西宁至门源需要近三个小时的车程,现在搭乘高铁从西宁出发,只需要40分钟,大大缩短了旅游行程,也提升了旅游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西宁到贵德并不远,走高速不到100公里,穿过拉鸡山隧道,一个小时内即可到达。沿着黄河一路向东,一边是不断变幻的奇特丹霞地貌,一边是碧波万顷的黄河,还有远处的雪山草原相伴,一路美景煞是醉人,最终到达贵德。来到贵德,看到黄河,彻底颠覆了外地游客对黄河的印象,在这里告诉你啥叫“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

  炎炎夏日,全国各地均开启30度以上的高温烧烤模式,唯独青海以平均20度左右温度走起清凉路线。家住西宁的市民大多愿意将目光锁定到离家只有100多公里的景区景点。“这个季节,就属咱青海最凉快,而且景点一点不输外地景区,环西宁市旅游圈内点到点的时间基本上都形成了一个小时的串联,让青海的旅程更加快捷和方便。”西宁市民吴云告诉记者。(作者:孙海玲)

   旅途牧歌

  西宁老街,故事里的事今可在

  在西宁,寻一条承载着600年沧桑巨变的老街,沿街前行,空气里弥漫着面片、炒凉粉、羊肉串、烤饼、牦牛肉干、蕨麻等的特色小吃的香味,让你情不自禁驻足观看。

  走进位于西宁市城中区的莫家街,吃一碗酸奶,喝一碗甜醅,在盛夏的夜晚走到羊肉摊跟老板要几个串儿解馋,品美食之余,还要和老人们坐在一起,去听听他们讲老街的故事。

  说起莫家街的故事,最早形成是因为“莫家寺”。在元末群雄争霸的烽火中,安徽寿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后再随军征战中屡建功勋,被明王朝册封为西宁卫世袭指挥,坐镇西宁。后其子莫云继任此位,并因功再加封指挥同知。由于爵位是世袭的,所以莫氏后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带建起私邸,并在私邸附近建起了莫氏宗祠,人们称为“莫家寺”,寺前的街巷也渐渐被称为莫家街,并一直沿用至今。随着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如今的莫家街较于以前已经成为了一个在西宁城内赫赫有名的百年老街,从过去的静默不语变成了如今的熙熙攘攘。

  今年84岁的王老汉,可谓是见证着近几十年来莫家街一步一步地发展,他对于老街的感情,就如同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深沉而广阔。“我的记忆里它的发展和我的孩子年龄相差不多,从最早商户们在马路两旁售卖的街道,到如今成为了农副产品零售市场和一条集餐饮、购物、休闲为一体的街道。这些年,咱们青海旅游热起来了,这里又承担起了游客集散地的新职责,每年七八月份迎来成千上万的游客,显得特别红火。”他说道。

  据了解,莫家街最早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发展,如今成为许多市民日常生活中购买蔬菜、水果、农副产品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外地游客到西宁旅游的首选之地,土特产、青海美食等特色经营让这里显得尤为热闹。

  一处处仿古建筑,还有景观浮雕和立在街边的街名牌坊,诉说了这里古老的历史,演绎着延续了百年的繁华,走进这里,去聆听这里的故事,品味现代气息下犹存的那一方古韵和独特魅力。(作者:宋明慧)

   行游情报

  八月,开启奔向花海的旅行

  8月,一个繁花盛开的季节。为了充分发挥南山公园独特的地理优势,给夏都西宁增添新的旅游内容,丰富西宁市民的文化生活,南山公园种植了观赏向日葵。此时正值暑期,吸引了许多省内外游客慕名来观赏向日葵。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来到种植向日葵花海的地方。“哇!好大的一片向日葵花海。”太阳当空,一株株向日葵花抬起它娇羞的额头,金色的阳光照进它的心里,宛如一个清新的少女。

  “以前的南山公园没有像现在这样整洁,现在这里种了许多向日葵花,每逢周末带着孩子老人一家人来这里逛逛,大片的花海看了让人心情愉悦,如果来旅游,到南山看向日葵花海是个不错的选择”。西宁市民王女士说道。

  如果说南山是幸福的花海,那么贵德就是让人满足的花田,辗转脚步来到贵德县河西镇团结村的美地花田农场,这里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醉蝶花、向日葵、花菱草、薰衣草、金盏菊、满天星、鲁冰花,竞相开放,放眼望去,美得让人心醉。

  置身于花田中,品种繁多的花草,清脆悦耳的鸟叫,让人一下子忘记了城市的喧嚣。相比城市的灯红酒绿,争奇斗艳花草更能让人幸福、满足。花田的负责人杜海涛说:“现在的人比较喜欢到乡下旅游,我们就打造了一家综合性休闲观光农场,在这里不仅仅能欣赏到种类繁多的花儿,还能吃到纯天然的农家饭,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再给人们味觉上的满足。”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在最美的季节,遇见最美的花海。南山公园的向日葵花海值得让人细细回味。您在欣赏完南山公园美丽花海的同时,不妨再去贵德县的河西镇团结村,让幽香环绕着你的身周,挑逗你的味蕾,直至沁人心脾!

   微提示:

   南山向日葵:由于南山公园车辆繁多,日光强烈,您最好自备墨镜,涂好防晒霜,做好防晒措施。搭乘出租车前往南山公园脚下,再步行到达南山公园向日葵花海。

  贵德美地花田农场:从贵德县城乘坐6路或10路公交车到瓦家农场团结村下车即到。若自驾前往,可沿黄河大桥前行到新街方向,再行驶17.1公里即可到达。(作者:董洁 钟定轩)

   食色街头

  夏都美味“五大派”

  西宁,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这里历史文化渊源流长,这里自然生态环境怡人,是避暑的好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西宁的珍贵财富。当然,有了美景相伴,又怎能没有特色美食呢?今天,就让我们移步夏都西宁,一起去品尝这里的美味吧。

   历史悠久派—— 青海土火锅

  说起青海土火锅,它与咱们平常吃的火锅有所不同。这道菜自西汉延传至今,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铜制火锅,以木炭为燃料,火锅受热均匀,“锅底”一般由羊肉清汤加少许酸菜粉条制成。

  记者来到饮马街的青海土火锅老店,食客爆满。来自成都的游客蔡雨品尝了这道美味后,不禁赞叹:我们成都人喜欢食辣,而青海土火锅口味偏重香辣,滋味天然醇厚,尝一口,再好不过了!羊肉的鲜美与酸菜的爽口完美结合,一点也不肥腻,真是色泽鲜艳亮丽,色香味俱全。

   居家必备派—— 干拌、面片、炮仗

  青海属北方,所以这里基本以面为主食,干拌、面片和炮仗都是常见的主食首选,虽然做法不同、口味不同,但都是“纯手工”制作,所以面质口感极佳,其中还有多样的配菜和肉材,吃起来绝不会单调乏味,如果在吃的时候再配一碗酸汤,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豪放切割派——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可以说是青海当地美食的一个风向标。穿梭于西宁市大大小小的街道或者是酒店、农家乐,我们发现,手抓羊肉这道美食竟然是点餐必备。走出高档酒店,街边巷道内的一些羊肉烧烤摊,虽然店铺面积不大,里外也不过摆了十几张的长条桌,却因手抓羊肉这道美食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食客。

  手抓羊肉的吃法豪放不羁,需要用手抓、手撕或用刀切割,吃起来随意畅快。手抓羊肉肉赤膘白,肥而不腻,质嫩鲜滑,主要是依靠花椒,生姜等配料将轻微的羊膻味遮盖住,无论是吃法还是食物的色香味皆代表着青海淳朴豪放,热情待客的民风。

   清凉饮品派——酸奶

  生长在西宁的人们大多都会有“青海酸奶情结”。对当地人来说,不论是上班族,还是退休的老人,闲暇时都会坐在广场小板凳上吃上一小碗酸奶,然后各自散去。

  而对于那些出差的、求学的,在外打工的回到家乡的,一下车,就瞅准了表层泛有浅黄色奶皮的酸奶,先吃上一碗,一碗不够,再来第二碗。随着口舌间的享受,一切在外的烦恼和那浓浓的思乡之情便即刻消解了。

  青海酸奶的美味堪称一绝,有时还没吃就能闻到淡淡的奶香味,表层有浅黄色的奶皮是最为珍贵的点睛之笔,酸奶粘稠得得用汤匙舀着吃。五六年前,记者还在山东上学的时候,青海老酸奶还是馈赠同学的佳品,大家都称赞酸奶入口凉爽酸甜,非常美味。

   经典小吃派——酿皮

  在这里,除了羊肉手抓等一些“硬菜”之外,还有必吃无疑的小吃派——酿皮。酿皮是当地特色小吃首选,口感绵软润滑,酸辣爽口,既开胃又裹腹。

  将酿皮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韭辣、蒜泥等配料,看着就食欲大增。除了普通的黑酿皮,现还新增了洋芋酿皮,口感与酿皮又略有不同,多种选择让你变着花样吃到爽。

  在这座绚丽多彩的城市,醇香清凉的酸奶、自然鲜嫩的手抓羊肉、酸辣可口的酿皮,“中式披萨”狗浇尿以及拉面、甜醅、尕面片等美食,不仅独具特色,而且经济实惠,还不快来这里,在游览美景的同时畅享美食!(作者:刁永萍 苏丽萍)

   “锟锅”,青海人的专属面包

  锟(kun)锅,当地人称“锟锅馍馍”,是青海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地区人们(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及汉族)常食用和走亲访友必备的食品。尤其在缺衣少食的年月,带着锟锅当礼品走亲访友,显得特别有“面子”。

  锟锅作为青海特有的一种面食,是青海人专属的面包,焦黄酥脆,美味可口,青海人皆食之。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也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可做为主食和熬茶搭配,也可作为随身携带的食物,在旅游的路途中充饥,是青海特色美食之一。

  在青海生活过的人们对锟锅都很偏爱,尤其是锟锅里香豆粉的味道很诱人。如今,在西宁的大街小巷里,随处都有卖锟锅的店铺。西宁市交通巷马老板的馍馍铺里,进进出出买锟锅的人络绎不绝。马老板告诉记者,锟锅搭配熬茶,是很多青海人的早餐,锟锅外壳很劲道,非常有嚼头,内瓤松软,再喝上一碗熬茶,这样的早餐吃起来也特别“夯实”。

  好吃的锟锅,其实做起来也并不复杂。烤制锟锅的模子,也就是烤锟锅的锅,一般是用生铁铸的,锅壁很厚,传热均匀,先将它放在烧柴草的灶里,要是在冬天,就放在炕洞里,老百姓家烧炕,多用的是柴草或牛粪马粪。

  锟锅馍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油,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粉等调料,再层层叠叠地卷成红、黄、绿各色交织的面团,在和面时,有时掺进鸡蛋和牛奶,揉成和锟锅形状大小相同的圆柱状,放入锟锅内,半个小时后即可出锅。

  这样锟出来的馍馍如绽开的花朵,红的是红花,绿的是香豆,黄的是锟的过程中自然上的色,外表金黄灿灿。诱人的外表加上香豆的异香,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掰上一小块放到嘴里,脆酥的皮,香软的瓤,让人回味无穷的好滋味啊!

  “盖着大花被面,吃着锟锅馍馍。”这是青海乡村的特色。来青海游玩,不尝尝锟锅你就遗憾了……(作者:邢曼玉)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