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青海,用创新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普日

27.02.2017  16:3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公众对科学科技科普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也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新要求。

  “十二五”以来,我省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总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积极探索大联合、大协作的公民科学素质有效途径,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0年的1.36%提升至2015年的3.24%,提高了1.88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十二五”确定的2.15%的工作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经过反复讨论和斟酌,省政府办公厅于9月底印发了《青海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方案》明确,自2017年我省人均科普经费由“十二五”时期的1元提高到2元,到2020年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比例发展目标达到6.5%。

   放下身段做科普

  科技馆免费开放,科普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和厂矿企事业单位,科普大篷车翻山越岭开到农牧区、田间地头……流动科技馆就像科学播种机,沿着它的足迹撒下的科学种子必将生根、发芽

  如何让更多的人分享科学的美与快乐,进而让科学精神、创新文化深深植根广大基层,面向各族群众?这是一个引领青海科普人不断自我觉悟、自我超越的现实命题。

  长期以来,中国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速度慢到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因为,科普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而公益性事业需要的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积极性,更需要全社会的奉献精神。

  2012年,规模档次都在西北地区数一数二的青海省科学技术馆新馆正式落成。开馆不到一年多时间,青海这个总人口不过600多万的西部省份,已有100万人次走进这扇免费向公众敞开的科学大门,去探寻人类智慧的创造之旅,近距离感知”恐龙王国”的奇迹般复活、“高可及”的“神舟”飞船、科技之光在电磁大舞台上的绚丽绽放。2016年,闭馆半年进行提升改造的省科技馆,全年共接待观众57.7万人次,其中青少年33.58万人。

  2011年6月,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青海省活动正式启动。它是中国科协与青海省科协,中国科技馆与青海省科技馆共同协作,支援、带动我省科技馆建设和科普事业发展的一次联合行动。基于这种“大联合、大协作”理念的启发,青海科普人整合现有资源,创新科普形式,率先引进流动4D和5D影院、流动球幕影院、流动科学工作室等国内先进设备,浩浩荡荡地把科普大篷车开进了广大的农牧区、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寺院。至今,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开展的联合行动及科普“六进”(校园、社区、乡村、寺院、企业、机关)活动,已开展1200余次科普展项体验活动,共有75万人次群众参与,活动覆盖全省439个乡镇,有效地改善了我省基层科普资源匮乏、区域科普教育不均衡、科普活动形式单一的现状,成为我省流动科普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今年1月6日一大早,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中心学校的校园内一派繁忙景象。在深冬暖阳的照耀下,来自省科协、省藏医药学会、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以及海东市科协及其6县区的科技工作者们有条不紊地布置着由省直机关工委主办的“同唱一首歌,共叙民族情”民族团结进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现场。

  “快来看,机器人跳舞了!”循着几乎尖叫起来的童声,2个小巧玲珑的塔米类人型机器人有节奏地下腰、翻身、踢腿……让围观的小学生们好不新奇。“这是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开发出来的机器人,同学们,科技的魅力大不大?”省科技馆的科技辅导员耐心细致地讲解着。

  “啊,我看到了大海和高楼,就像真的一样!”刚刚摘下VR眼镜的3年级学生马伟兴奋地说。“你看学生们多激动。我感觉这次活动安排的项目比去年多而且新鲜,比如VR体验、机器人表演,还有4D影院,大家以前都没见识过。虽说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我们乡下的孩子一方面见识少,一方面又容易被游戏等荒废了学业,像今天这么有趣、健康的互动体验活动应该再多搞些,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查汗都斯乡中心学校副校长何英录感慨地说。

  实践证明,科普大篷车以其丰富多采的展示内容、多种媒体的教育方法、机动灵活的活动方式,弘扬了科学精神、普及了科学知识,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传播到了偏远地区和广大农村牧区,受到了广大公众和科普工作者的欢迎,被形象地称为“流动的科技馆”。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队长郑江峰告诉记者:“目前,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已经成为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的日常工作,常年面向乡镇学校开展活动,且每年都按省科协要求开展10—12次活动。”

   贴合潮流做科普

    科普工作在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的同时,也存在着投入不足、基层设施匮乏、专业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现实问题。如何开拓思路,探索科普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提高科普工作的成效,成为广大科普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科学普及是指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一种活动。除了普及基本的科学知识与基本科学概念之外,其主要内容还包括实用技术的推广,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的传播。“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这个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并朝着科技强国奋力迈进的新时代,不仅科普的内容、形式和手段需要创新,而且科技资源也要“顶天立地”,如此才能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06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其中特别强调要提升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因为只有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重,才能最终使得全民的科学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没有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没有农牧民群众的基本认知常识,创新驱动发展无从搞起。”据省科技副主席徐东向介绍,省科技馆开馆以来,以展厅和青少年工作室为平台,利用节假日结合热点话题,每月策划推出一个互动体验或主题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同时,不断延伸大科普的触角,通过深入广大农牧区开展接地气的流动科普,把科技馆的科普理念及生动的科普形式带到基层,带到偏远落后地区,使科协服务公众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同时也让政府提供的优质科普资源,释放出普惠的社会价值。

  的确,“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是青海科普工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瓶颈”制约。对此,省科协在千方百计加大流动科普工作力度的同时,还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中国科协和其它社会渠道的资金支持,做好科协系统的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2016年,由省科协主办或参与的“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与青海三区建设同行”等系列科普活动共争取经费3000万元,超过原计划的10%。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品牌在青海的落地生根,推进我省科普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省科协经认真研究完成了《青海省科普信息化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科普信息化建设综合应用试点单位之一。随着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启动,我省科普信息化的途径和渠道进一步拓宽。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省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到7000余人,数字科技馆的历史浏览量达15.5万人次;科普V视快递落地应用总时长达到44625小时,建设了147个社区、乡村、学校三类科普e站,传播覆盖人数约43.89万人。

  与此同时,省级学会、各级科协科普服务平台累计服务全省公众近25万余人次。藏汉双语科普网站日点击量突破3万余人,网站每天服务群众1万名左右;全年累计发布科普信息超过2万条,各类科普、宣传视频20多小时,科普画廊44期,科普微信累计1500条左右,垂直科普共发布60个专题,300多篇文章;展示发放各类电子、纸质科普期刊(报纸)达万余册,受到各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我认为今后的科普工作更应该注重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科学传播更应该注重引导人们理解和认识科学,激发人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省科协科普部部长张晓蕾认为,目前,我们的科普工作面临三大挑战,第一,同西方重视“为什么”的科普理念相比,国内还是受应试教育影响,更关心既得结论;第二,人们的时间越来越趋于碎片化,科学传播如何捕捉人们的注意力?第三,对于在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科普如何把握科学和有趣之间微妙的平衡点,使其更贴合潮流趋势等,这些都是新时期科普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科普活动更要体现普惠,特别是针对偏远地区的公众。所以,在近几年举办的系列科普活动中,省科协系统一方面通过举办“青少年科学素质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一年一度的“科普之冬”等科普惠农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各地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以及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引导农牧区群众接受健康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科技精准扶贫打好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3月中旬,全省参加“2015-2016科普之冬”活动的科技工作者达5000余名,举办各类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班(科技讲座)200余期(场),受益群众达10余万人(次)。

  从科普形式的创新,到科普的手段的创新,再到科普内容的创新,都离不开公众的需求和公众的关切。而随着互联网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未来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更需要找准方向和着力点,需要包括科普志愿者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身体力行去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需要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用创新放飞中国梦,需要青海科普人用创新打造一个不落幕的科普日。我们拭目以待!(马 新  )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