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快递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09.11.2017  00:53

近年来,全省快递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快递业在降低流通成本、支撑电子商务、服务生产生活、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现状

一是政策落实力度加大,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持续推进省政府83号文件(《关于促进全省快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相关政策落实,7个市州政府出台扶持快递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行业发展争取了利好政策。省交通运输厅对全省主要快递企业的干线运输车辆给予免收道路通行费的优惠政策,每年为快递企业节省运输成本近500万元。

二是快递服务“三农”,助力国家精准扶贫。 深入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截至10月底,快递网点已覆盖全省365个乡镇中的132个乡镇,覆盖率36.1%。加快快递服务现代农业“一地一品”建设工作,目前已有海北蜂蜜、海南牛肉干、西宁湟源陈醋、海西藜麦等通过辖区内圆通、申通、顺丰等快递企业实现出口运输。

三是提升末端投递水平,抓好“最后一公里”服务。 启动“快递进区”建设工程,扩大城市快递智能箱建设布局。截至10月底,全省已建成末端公共服务站点36个,布放的智能快件箱共计39组。“快递进高校”工程规范化工作在我省全面完成,全省12所高校通过设置智能包裹柜、借助校外企业平台搭载快递服务、开办快递网点等多种形式规范高校收投,规范收投率100%。

四是提高经办服务质量,实施消费者放心工程。 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寄递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消费者对行业信任度和满意度。举办了全省第一届快递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有力地促进了快递队伍业务技能的提升。开展了“不着地、不抛件、不摆地摊”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加强邮件快件投递服务质量监管。提高申诉处理质量,截至10月底,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4076元,消费者对邮政管理局申诉处理的满意度为100 %,对快递企业申诉处理的满意度为96.3%。

五是推进“三项制度”落实,确保寄递渠道安全。 持续开展收寄验视制度不规范行为专项整治,确保寄递渠道安全管理“第一道关口”发挥实效。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实名收寄制度,积极推广应用实名收寄信息系统,确保年底完成全省实名信息化率达到60%的目标。加强过机安检工作,重点做好市、县两级较大规模处理场所的安检设备配置工作,严格落实“应检必检”要求。协调公安、国家安全、民航、铁路、海关等部门师资力量,采取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强对寄递企业安检机操作人员培训,培训400余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无县级邮政管理机构、行业监管力量薄弱,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二是 我省快递业起步较晚,企业规模小,普遍缺少资金。企业唯一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而物流企业资金回收期较长,导致快递企业普遍缺少建设资金,在场地租用、设备改造、安全投入等方面力不从心。

三是 我省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与有限的监管力量形成较大矛盾。2016年全省快递业务量及业务收入增幅均突破50%,但由于我省地域面积广阔、交通不便、行业人货分离等问题,提升安全保障水平遭遇瓶颈,行业安全隐患迫切需要解决,急需成立全省邮政业安全中心,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方面存在困难。

四是 快递企业小而散问题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同质化竞争严重,利润空间不大,有些企业甚至不惜大幅降价吸引消费者,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快递员在社会保险等方面缺乏保障,快递员队伍极不稳定。

三、对策措施

一是 强化监管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对寄递安全监管的组织领导,完善寄递安全监管协作配合机制,充分发挥各相关单位推动快递业发展的职能作用,依法联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完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局面,凝聚监管合力,提高快递市场监管效能。

二是 推动行业发展,加大资金支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依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发展壮大,在良性竞争中规范竞争行为。支持快递企业向农村牧区延伸服务网络、购置安全生产检验设备、推广快递智能包裹箱建设、鼓励快递企业开展本地特色产品外销业务、推动快递营业场所标准化建设以及进一步提升快递末端投递服务能力,升级用户服务体验,推动快递服务业转型升级。

三是 筑牢安全底线,发挥长效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办、国家邮政局等九部门《关于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健全机构队伍。加强主管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建设。”相关工作要求,提升邮政业安全管理效能,有效保障我省邮政业安全平稳运行,协调成立邮政业安全中心,充实邮政行业安全监管力量,进一步提升寄递渠道安全保障水平。

四是 保障基本权益,稳定行业队伍。整合邮政管理、人社部门及企业等各方面力量,保障快递员在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切实稳定从业人员队伍,为行业健康发展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