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老品牌为什么能复活

09.05.2016  09:51

  省委、省政府扶持轻工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战略决策为青海品牌提供最强有力的后盾。

  青海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创新,内生动力集聚,打造国内一流企业的信心让青海品牌有了与外地品牌一较长短的原动力。

  绿色、原生态的青海特色资源为青海品牌壮大提供最直接的底气。

  青海新闻网讯 八分钱一根的康尔素冰棍怎么也舍不得咬,青海湖烟盒叠成三角“打三角”,老远就能闻到妈妈用海山牌压力锅熬煮的羊肉汤香味……这些,是一代青海人的儿时记忆,更是上世纪青海制造在国内留下的浓墨重彩的印记:曾经的青海,在乳业、轻工业、绒业乃至烟草、化工产业中,都出过国内名牌。但时光如大浪淘沙,当小规模、粗放式经营的青海制造遭遇成熟工业竞争后,一一败下阵来。而今,青海品牌蓬勃发展,产业序列重新洗牌,新品牌茁壮成长的同时,那些青海人记忆深处的老品牌也在复活。

   青海湖烟重新上市

  近日,很多青海人的微信圈中,晒出了“青海湖”烟的照片,引发了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生人的集体记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乐都卷烟厂出产了青海湖、湟光、95、35等一系列品牌卷烟,这些烟曾一度走出青海,许多还和当时的阿诗玛、彩蝶等齐名,市场影响力极大。其中,青海湖牌香烟尤其出名。

  可惜,十余年后,因产量极小,每年只能供应五万箱,乐都卷烟厂退出历史舞台。

  2016年,青海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和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同推出“青海湖”牌香烟系列,据悉,青海湖牌烟仅在我省售卖,其外观包装将分别印制青海湖鸟岛、茶卡盐湖等青海十大美景。

  除了青海湖烟,青海绒纺品牌也在复活。曾出现过一百多家绒纺企业“混战”局面的青海,在经过多年的整合、市场淘汰后,三家较知名企业均在国内市场上异军突起,不仅凭借各自优势抢占市场,成为“中国驰名”,更是分别进驻国际市场,挣来美金。

   “康尔素”商标

  被青海乳品企业抢回来了

  “康尔素”的娃娃头、大脚板,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最终,随着青海康尔素乳制品有限公司关门歇业,康尔素、康宁等乳产品退市。康尔素、康宁等商标也被注销。

  去年,青海另一家知名乳制品公司拿下了“康尔素”的29大类的商标,29大类包括肉干、酸奶、奶制品等。这家乳制品企业负责人介绍,抢下“康尔素”商标,是为了将“康尔素”这一青海知名商标再次推向市场。目前,这家乳制品公司已经研制出一款青海老奶茶粉,打算标上康尔素商标。

  2013年,海山商标由青海平安高精铝业公司转让给青海桥头铝电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山商标还在,但海山压力锅及民用炊具不大可能实现批量生产。

   本土意识提高

  青海绿色产业实现逆袭

  对青海人来说,海山、青海湖、康尔素不仅仅是简单的自主品牌,更寄托了青海一代人的情感记忆,曾一度是青海本土品牌的骄傲。

  当年,青海老品牌败下阵来,是因为小规模、作坊式、技术含量低的生产方式在遭遇国内产业链齐全,上下游渠道通畅的成熟工业后,败退只是时间问题。

  曾经的青海康尔素乳制品有限公司的老员工回忆,康尔素雪糕之所以做得好,让人回味悠长,是因为厂家坚持用最新鲜的牛奶、鸡蛋等制作,但成本控制上就容易出现问题,会出现材料浪费。所以,当价格更便宜、口感更新的外地雪糕大量袭来时,康尔素逐渐被挤出市场。

  如今,青海乳业终于在稳住本省市场的同时,实现逆袭。当年的青海老酸奶,也使国内刮起了一股老酸奶飓风。而今,青海乳品,成了绿色、无污染的证明。

  拿下“康尔素”商标的青海某知名乳制品企业负责人说,之所以重新复活康尔素商标,就是想依托这种青海人的情感记忆,形成一种难以割舍的消费情感。这么做的原因是,青海人的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强,青海企业的本土意识更在不断提高,只有依靠本土,才有最坚实的大后方。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老品牌的复活,不仅是一个个活在记忆中的品牌重生,更是青海自主品牌从陷落到收复的一段艰辛旅程。

   实力是老品牌复活的保证

  从长远的发展态势来看,老品牌的复活与回归必须要以实力为保证。

  首先,需要重新稳固市场,需要新技术、新科技手段,需要采用国内不落伍的产业链。以青海绒纺业为例,从百多家青海绒纺企业集体沦陷,到三家绒纺企业全部实现年销售过亿元,成为国内驰名商标,这需要过扩大规模,提高工艺水平及提高质量水平这三大难关。在技术攻关上,今天的青海绒纺企业产品已解决了支数、捻度、染色牢度、安全类指标、产品设计等难题,这是以前家庭作坊式的青海绒纺闻所未闻的。

  几年来,面对扩大需求、提高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省委、省政府站在青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扶持轻工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战略决策。

  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多次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陆续出台了工业稳增长、培育市场主体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多项改革释放巨大红利。2015年,是我省工业出台政策力度最大的一年。突出企业降本、节支、减负、增效。我省全面规范涉企收费,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69项。多措并举强力化解企业成本、市场、融资、信贷等难题。同时,开展“万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帮扶企业解决问题,协调要素保障,优化稳定存量,扩大培育增量。

  适应新常态中的青海,结构持续改善,优势产业扩大形成增长力,内生动力有所集聚,新经济的成分也在茁壮成长。

  当青海企业家信心满满,复活老品牌、创新新品牌之时,在他们背后,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强支持和政策推动。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动作为,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紧盯经济运行下先手棋,出台调控政策打主动仗,以互助资金等惠企措施为平衡器,实现我省经济质量和效益出现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变化。

  无论是老品牌的重现,还是可可西里、西北骄、藏羊等现在走出去响当当的新品牌,无一不在向世人证明,青海人打造国内一流企业的信心从不动摇,我们让青海制造走遍天下的初心从未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