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老土炕”的一场嬗变 传统与现代的水乳交融

01.12.2017  18:05
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黄化供电公司技术人员介绍“电热炕”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朵海平 摄影报道) “老土炕”这种青海农村曾经广泛使用,现在依然多见的“功能床”,既可以会客,请宾客上炕,端上一杯热茶,表达着主人的热情款待和对客人的尊敬,也可以当作床,供家人休憩睡眠。在一个时期里,青海及我国北方地区“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农家幸福生活的愿景。

  可是农村现代化水平越来越提高,电、气、煤等应用设施的普及,使农村的取暖方式发生着根本变化,很多农村出现了”砸炕“的现象,让人不仅唏嘘农村丢掉了传统。然而在青海农村中一些生活中变化的细枝末节,既保留下了农村传统的习俗,又使环保的意识和行为慢慢根植在农村,以及农民心中。

  在此记者要说的便是青海“老土炕”的蜕变。

  老土炕,之前已经简单介绍了它的功能作用,一炕多用听着是不是高端又实用,而它的工作原理却是既复杂又费事,颇与蒸汽火车燃煤行走有几分相似。老土炕以农耕、畜牧生产出的秸秆、麦草、牛羊粪等加以燃烧取暖,是一种比较落后原始的采暖方式。同时,因为烧炕取暖燃烧秸秆或麦草,尤其在冬天,在农村里烟雾缭绕的“盛景”随处可见,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前几年,村里烧秸秆麦秆,农民家里灰沉沉的,村子里也到处都有堆积的草料和牛羊粪便,这些东西容易发生火灾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不说,还污染环境。”11月30日,记者来到黄南州尖扎县康杨镇上庄村,村环境干净整洁,亮堂的农家里是老农们幸福的笑声,村长多杰扎西告诉记者。

王国芳家以前的炕洞,现在已经封起来了

  尖扎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宗喀山脉南麓、黄河之滨,属于半农半牧县,全县辖3镇6乡,近6万人口。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尖扎县当地大部分农村居民家中都盘了土炕,作为冬季采暖的重要方式,其中康杨镇上庄村176户农户家,几乎家家至少有一个土炕。

  上庄村农民王国芳家有三个土炕,一到冬天土炕就成了负担,“家里半个院子的地方都要储存秸秆麦秆,备到冬天煨炕用,其实单说煨炕本身就是个苦差,烟熏火燎的,半夜还得冻脚冻手地起床填柴火,睡不了一个舒坦觉。”王国芳对记者说。

  不过就在去年,王国芳已不再煨炕了,但他家的三个老土炕还是热乎乎的。“去年我们村家家户户免费安装了电热炕,炕还是以前的炕,就是不用烧柴火那么麻烦了。”王国芳高兴地 告诉记者。

  “电热炕”是由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黄化供电公司实施的新型清洁取暖设备,在青海首次得到推广使用。据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黄化供电公司总经理辛国刚介绍,“电热炕”是利用碳晶电热板的电场作用下,以远红外辐射的形式对外传递热量,其电能与热能转换率90%以上。并且其使用成本仅为普通电供暖的一半,同时设置了温控器和温度保护装置,不会对人体造成烧伤、烫伤、灼伤等伤害。

  辛国刚告诉记者:“别看这么一点小小的改变,其实里面包含的学问大着呢,要攻克一些在技术上难题之外,还要保证它的安全性、实用性。而且我们用电热炕代替的只是煨炕,并没有改变老土炕的结构,也没有改变农民的传统生活习俗,就是变得更方便又环保了。”

  据了解,截至2017年10月,尖扎县累计安装电热炕3302户,占全县农村居民40%,其中,康阳镇西么拉村、沙力木村、上庄村、尕么堂村、宗子拉村,尖扎滩乡来玉村、萨尕尼哈村,马克堂镇回民村,当顺乡拉德村,贾加乡贾加村、乡安中村11个村完成整村推进电热炕项目,占全县86个行政村的13%,尖扎县10个村被评选为高原“美丽乡村”,尤其是空气质量明显得到了改善,生活中的污染因素也大大减少了。

  现在正如上庄村农民王国芳所说的,炕还是那个炕,客人来了还是要请上炕头端上茶,炕是热的,情是满的,而亮堂的院子让人心里更舒畅了。

亮堂的上庄村广场

青海实施867个电能替代项目 减排二氧化碳228万吨
  新华社西宁12月2日电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人民政府
青海实施867个电能替代项目 减排二氧化碳228万吨
新华社西宁12月2日电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