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青海 融合发展:多元融合中再造青海朝阳产业

02.12.2015  11:32
我省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纪略(一)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立足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施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积极推进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常态下,我省又进一步提出按照“全域景区化”发展思路,树立融合发展、生态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山水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将文化元素植入旅游各个环节,讲好青海故事,彰显青海旅游的独特魅力,促进旅游业与文化、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互动发展。近期,本报派出记者深入基层,以深度聚焦、权威访谈、精彩故事等形式,多角度采写了一组反映青海文化与旅游融合、旅游与其他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报道。今日起陆续推出这组报道,多层次展示美丽青海融合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聚焦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敬请关注。

  大美青海,集大为美,众美为大,有大江大河大山大川大草原大湖泊,集多元景观、多元文化、多元历史和多元宗教。把丰富而又多元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业发展的“金字招牌”,是青海多年来加快发展的自觉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树立“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融合发展理念,立足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撑,突出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使得全省各种新兴的文化旅游形态日渐崛起,文化和旅游呈现出多层面、多领域的相互融合态势。

   要素融合

  ——文化元素不断被植入旅游各个环节,在融合中青海故事更加生动鲜活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大美青海,其内核不仅是自然风光之美,更重要的是博大而多元的文化之美,尤其是青海各民族共同创造并代代传承、享用的民俗文化更显厚重与亘古。

  在漫长的传承和沉淀中,我省已形成了以格萨尔、热贡艺术、花儿、纳顿等为代表的传统民族文化,也有以柳湾彩陶、喇家遗址为代表的历史符号。

  在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省委、省政府精心策划和部署,以项目为支撑,实施了塔尔寺藏文化创意园、城南文化产业聚居区项目、贵德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基地、互助土族纳顿文化旅游项目等,一批批集特色建筑、文化、体育、旅游、影视、艺术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携带文化元素植入旅游各个环节,不断彰显青海旅游的独特魅力。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总投资4620万元的土族纳顿文化旅游项目,打破了游客对互助土族自治县固有的印象,让游客在领略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静谧的小城风情的同时,也对土族特色文化和历史渊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美丽的金银滩草原,王洛宾那首经典的情歌还在传唱。如今,伴随着达玉部落文化旅游项目实施,在这里,五湖四海的游客不仅能听情歌,还能体验当地的民族体育运动、感受环湖骑行,入住户外拓展训练基地。

  还有,全面推进非遗、书籍、演艺等各类文化元素进景区,对具有本土特色的热贡文化、宗教文化、格萨尔文化、昆仑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在景区进行演绎和展示。目前,我省大部分旅游景区都实现了非遗、书籍、演艺“三进入”。

  如今,浓郁的格萨尔文化,让三江源头的山山水水都承载着传说;德令哈海子诗歌馆中,一首诗描绘了一座城;日月山上,看着文成公主远去的背影,游客在感喟历史……

  唯有文化的力量,才能在旅游者心中镌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在这样融合中,历史不再遥远,文化变得亲近,旅游有了灵魂。

  流连山水,品味文化,游人的脚步自然放缓,文化与旅游交融,大美青海正绽放美丽光彩。

   业态融合

  ——稳健的改革措施和创意思维推动,在融合中青海文旅产业加快转型

  在大美青海知名度和吸引力明显提升以及生态美优势日益显现的今天,如何让青海多元景观和青海多元的文化、历史和宗教进一步融合,让大美青海绽放出更耀眼的美丽光彩,是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更大的突破,稳健的改革措施和创意思维必不可少。

  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青海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深入实施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融合发展,力促全省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提质升级。

  针对我省文化挖掘、品牌打造深度不够,市场主体少且不强,民族文化特色商品缺乏等现状,加大文化传承和创意创新,不断推动观光游向体验休闲游转变,推动“等游客”向“引游客”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以藏文化艺术特色创意产业示范基地为代表,着力推动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传承并实现产业化发展,从而使技艺得到了传承,文化成为了产品,创意成为了农牧民致富的第一生产力。

  投资3.5亿元实施的塔尔寺藏文化创意产业园,是融旅游、休闲、会展等产业的综合性创意产业园,集民族文化展示、学术研究、艺术创造以及民间工艺品制作和交易为一体,丰富了西宁旅游的层次,满足了游客的不同需求。

  总投资2亿元实施的西宁城南文化产业聚集区项目,打造集文艺、动漫、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推动旅游业与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

  互助彩虹部落土族园文化旅游二期项目,集中推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婚礼、土族轮子秋、土族盘绣、土族花儿、土族服饰、土族“於菟”、“梆梆会”、酩馏酒等展演,促进旅游业由“门票经济”向“吃住行游购娱”发力,向“商学养闲情奇”拓展……

  相融生辉,相融而进。

  文化和旅游业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产业,在不断创新融合、超越自我中,大美青海正愈发美丽迷人。

   区域融合

  ——以核心景区引领全域发展,在融合中未来青海将形成大区域、大旅游、大合作、大市场发展模式

  青海是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产业大省。

  目前,在全省上下不遗余力的推介宣传下,大美青海广为人知,但青海广袤的大地上仍有不少“藏在深闺”的原生态景色,仍有少有人知的文化名胜。因此,只有用市场的手段来进行整合配置和融合发展,以核心景区引领全域发展,才会使资源价值发挥更大的效益。

  资源是凝固的,唯有扬弃文化资源,充实旅游内涵,才能实现文化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而就青海地大物博的省情而言,以核心景区引领全域发展,既能让大美青海有丰盈充实的全域化、风景式展示,更能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成为朝阳产业,实现利民富民。

  在融合中,在实践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彩虹部落土族园、藏羌文化产业走廊尖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集民族文化、风俗体验、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创意体验项目,逐渐成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名片。

  在展望中,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给青海文化旅游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优化旅游布局,多元融合,着力打造“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形成以旅游目的地为目的,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的旅游布局。

  纵观这样的布局,每条线路文化与旅游水乳交融构成了一个个核心景区,每个区域都独具特色,而每个区域都将有一个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代表性产业园或者项目。

  整合资源,加强互补,形成特色,在这样的“大景区”谋划和建设中,相信,未来青海将形成大区域、大旅游、大合作、大市场发展模式。

  我们深知,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是青海旅游的文化宝藏。青海的旅游产业因文化而兴起,青海的文化产业借旅游而发展,随着青海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必将在推动青海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中谱写多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