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这十年”乡村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杨红霞 报道) 9月28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青海这十年”乡村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贯穿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全过程。截至2020年底,全省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十年来,通过兜牢底线,强化富民增收成效。在全省39个县建设帮扶产业园,支持1622个贫困村发展村级光伏,在168个行政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挂牌认定乡村帮扶车间282家,扶持46.94万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到户产业,构建形成到县到村到户三级产业帮扶体系,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海率先完成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民政救助范围,实现了“托底线”与“救急难”并重。贫困群众收入从2013年的2031元增加到2021年的11801元,年均增长24.6%,高于全省农牧民收入增速14.3%;政策性收入占比从48.5%下降到29.1%,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十年来,不断开拓实践,探索青海特色路径。光伏扶贫为脱贫群众送上了“阳光存折”,成为全国质量最优、管理最好、效益最佳、成本最低的“青海典范”。拉面扶贫模式入选全国人社扶贫典型案例,控辍保学做法被教育部在全国推广。414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面“破零”,其中1622个脱贫村通过村级光伏年均收益达到30万元以上。
十年来,坚持自主发展与外部助力相结合。2013年以来,累计争取东西部协作、中央定点帮扶、对口援青资金236.28亿元,聚焦产业就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有力助推了青海省农村牧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
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省累计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1.89万人,已有1.33万人基本消除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统筹用好产业发展带动、省外协作输出、以工代赈吸纳、帮扶车间安置、能人创业辐射、公益岗位兜底等举措,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年均就业数量保持在20万人以上。
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保证了脱贫群众基本医疗参保率、安全饮水供给率、安全住房保障率和脱贫家庭适龄学生控辍保学率“四个100%”。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基层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力量得到全面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