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青海“追光逐日”领跑中国光伏产业

15.03.2018  16:31

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陈强 摄

  

  多晶硅精整硅芯炉车间。蔡新海 摄

  正是因为海拔高、紫外线辐射强,才使得我省成为了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省聚力优势谋发展,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全力推进光伏全产业链不断壮大。

  2017年,我省全境连续7天168小时实现清洁能源供电,在全国尚属首次,在世界创下记录;

  去年年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和德令哈市入选国家第三批光伏发电领跑基地;

  ……

  时间如白驹过隙,全国“两会”如期召开,站在重要的时空节点,我们难忘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殷殷厚望、谆谆嘱托。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太阳能电力公司西宁分公司考察时强调:“青海要抓住人才、技术、资金等关键环节,发展好光伏一条龙全产业链,让清洁能源更好造福人民。”

  一载有余,我省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全力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在量变中求质变,光伏全产业链发展如火如荼。

   创建清洁能源示范省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我省正在全面创建清洁能源示范省,重点规划建设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今年全省“两会”,提出今后我省要把光伏发电打造成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特色支柱产业,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一项数据显示,我省拥有荒漠化土地面积约1900万公顷,日照时数在2400至3300小时之间,基于丰富的光照资源和荒漠化土地资源,青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

  截至2017年底,我省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3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一;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791万千瓦,同比增长16%,居全国第二。同时,海南藏族自治州基地建成光伏349万千瓦,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基地建成光伏372万千瓦。

  近年来,海西州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产业,大规模开展了晶硅、薄膜、高倍聚光等光伏发电应用,建成光伏发电项目141个,装机容量3714兆瓦;形成了格尔木东出口、德令哈西出口、大柴旦锡铁山、乌兰东大滩等主要光伏发电聚集区。

  海南藏族自治州在保护与发展中,甘做生态的守护者,以生态光伏园区为依托,致力打造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

  目前,先后引进40家企业入驻海南州太阳能生态发电园区,园区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累计达到3225兆瓦,其中含水光互补850兆瓦,累计投资达到322.5亿元,建成并网装机达2495兆瓦。

  同时,我省已经形成从多晶硅、切片、电池、组件制造到光伏电站建设运营的光伏发电全产业链的黄河公司,截至目前总装机容量已达16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92%,其中光伏装机达286万千瓦。

   戈壁滩种出“绿庄稼”

  从塔拉滩的一块块光伏电板,到万里黄河“第一坝”,依托优势,世界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在这里建成,实现了水电与光伏发电的完美结合。850兆瓦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大规模光伏并网电站稳定入网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

  从柴达木盆地到共和塔拉滩,在辽阔的戈壁滩上架起的一块块深蓝色光伏电板,如耕植在青海大地上的“绿色庄稼”,每天不停地“追光逐日”,把丰富的太阳能转换为我省绿色发展的经济新动能。

  聚力光伏全产业链发展,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我省立足重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攻关关键技术,搭建创新平台,助推了光伏产业蓬勃发展。

  经过两年建设,我省百兆瓦实证测试基地已基本建成,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试验基地;

  曲麻莱0.73万千瓦离网独立光伏电站,采用全光伏储能发电模式和远程智能控制技术,为离网光伏电站建设提供了示范;

  ……

  同时,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力度,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建成了单套系统年处理四氯化硅11万吨的规模,实现了全闭路循环生产,成为国内单套年处理量最大的冷氢化装置;

  青海鑫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经过直拉单晶热场改造项目,增加了单位单晶炉投料量,产量增加30%,电耗降低10%。

  以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亚洲硅业与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了全球首例多晶硅厂和光纤厂循环经济合作项目。

   光伏产业“小高地”崛起

  时序更替,嘱托成为前行的动力。

  国家电投太阳能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董鹏说:“截止到2017年底,通过电池生产线PERC工艺升级改造后产能达到了每年400兆瓦,转换效率也从20.4%提高到21.4%,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我省依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大规模荒漠化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制造产业,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聚集了逆变器、光伏玻璃、石英坩埚、铝边框、支架等一批配套光伏企业,已形成了“以硅为主、多元发展、集中布局”的产业格局。

  坚持以下游电站带动上游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光伏制造产业发展壮大,晶硅电池及组件已建成产能750兆瓦,包括聚能电力200兆瓦、中电投西安太阳能公司200兆瓦、亚洲硅业200兆瓦、拓日新能源150兆瓦。日晶光电能300兆瓦正在建设;高倍聚光电池明阳新能源300兆瓦高倍聚光模组件和薄膜电池首能公司300兆瓦正在建设;逆变器已建成产能500兆瓦,在建1000兆瓦,可以配套同等规模光伏电站。

  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是离海西州、海南州、海东市等光伏电站集中建设区域最近的光伏制造业基地,作为“国家级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2017年,光伏产业实现产值98亿元。

  在这里,目前已形成了从上游多晶硅、单晶硅等原材料制造——切片、电池、组件中间各环节产品生产——石英坩埚、逆变器、铝边框等配套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国内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形成了迄今为止我省最为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条,成为了光伏全产业链发展的“小高地”。

  在如今的东川工业园区,发挥光伏产业集群优势,达到多晶硅年产能约1.75万吨,单晶硅年产能约7000吨,单晶切方年产能约1000吨,电池年产能约500兆瓦;光伏组件年产能约1吉瓦,逆变器年产能约1吉瓦,光伏组件铝边框年产能约3万吨,光伏玻璃年产能约360万平方米……

  聚力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牢记嘱托,抢抓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的历史机遇,发展好光伏一条龙全产业链,青海厚积薄发!

   视点短评

   引来阳光做“蛋糕”

  近年来,我省“瞄准”地域和资源优势,打破以往偏重、偏粗、偏短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光伏一条龙全产业链基本形成。

  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其中重要的行动就是要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从上游制造到下游应用,大力发展光伏全产业链,打造质量优质、产能高效的全链条发展,把光伏发电打造成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特色支柱产业,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光伏全产业链,就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始终,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加大产品改造升级力度,着力突破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瓶颈,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要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依托现有基础,围绕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产业链、产业集群招商,不断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同时,还要加大资金、人才支持,进一步发挥资金优势,加大对光伏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做强做优光伏产业发展,让光伏产业的财富“蛋糕”在绿色发展中越做越大,把光伏发电打造为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加快我省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步伐。(宋明慧)

   故事传真

   塔拉滩上“种太阳”

  五年,对于一个人是成长的印记;

  五年,对于一个家是平淡的积累;

  五年,对于杨琼和她的爱人李炬来说,是在塔拉滩上与光伏板为伴,是在黄河上与水轮机相守,在一水一光里从相识、相恋到相伴都伴随着一个名字,黄河水电。

  杨琼,35年的人生岁月中和水电站打了18年交道。从17岁到35岁,从懵懂的少女到经验丰富的女值长,从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水电装机288万千瓦到1083万千瓦,这么多年来,她始终如一日地与水轮机相伴,与黄河水电有着不解的情缘。

  参加工作18年,杨琼一直从事水电运行维护工作,责任重大之余也有一些枯燥。每天伴随杨琼的是乌黑的廊道,检查消缺路上扫清一颗颗“地雷”和面对一台台冰冷的监视屏幕。

  2016年下半年,公伯峡电站5台机组先后进行检修,从A修到D修,从停机做措施到开机做实验,从调速器换型到励磁系统升级,都是杨琼带领队员进行操作。“记得那天,我们从早晨八点干到了凌晨两点,第二天又从早晨八点干到下午六点,队员一脸疲倦,累到靠着墙连说话都已经没有了力气。”

  “琼姐,咱能歇会儿吗?”

  “其实那时我和他一样疲惫,但是想想放在眼前的任务,我期望地看着小同事的眼睛,他点点头,我俩继续干了起来。”短短两个月,杨琼操作项数超过10000项,看着每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她紧绷的弦才放松下来。

  “这些年来,是电站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我为人妻为人母,这里承载了我太多的酸甜苦辣,也寄托着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与憧憬。”想起和同事一起度过的艰辛日子,杨琼的眼角泛起了闪闪泪光。

  丈夫李炬,也曾和杨琼一起并肩工作生活在这里,从李家峡相识,在公伯峡相爱,日子倒也温馨平淡。“2012年,他突然告诉我:媳妇,我要去光伏电站工作了!”

  “光伏电站?”那时候,光伏发电对杨琼来说,真是个新鲜的名词,听惯了水声潺潺的旋律,为什么他突然就要去驻守荒漠?杨琼明白有个声音在呼唤他,世界上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项目——格尔木一期200兆瓦光伏电站在那里呼唤着他的参与。

  从那天起,共和、乌兰、格尔木就成了杨琼最熟悉的名词。2012年冬天,杨琼第一次去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光伏电站看丈夫。电站那种完全原生态的生活环境让杨琼震惊,风卷着沙砾拍打在脸上,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黄土。电检公司的兄弟们在温差20几摄氏度、漫天风沙的环境中住帐篷,耳朵里、鼻孔里、嘴巴里早上起来都是沙子。“可李炬依旧是那乐观的模样:‘我住的是楼房,比他们好呐!’”杨琼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五年时间里,李炬几乎很少回家。因为海拔高、紫外线强的原因,他的皮肤也变得黝黑,日夜辛劳早已黑发染霜。即使这样,他依然坚持着他始终不忘初心的专注。有一天,杨琼接到李炬打来的电话说:再来电站看看,绝对让你震惊!

  “青草!羊群!光伏板!一个个场景让我震撼,这还是我当年去过的塔拉滩吗?”杨琼告诉记者,如今的塔拉滩是一片光伏的海洋!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全球光伏发电的“百科全书”——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如今,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的一座座光伏电站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草原大地傲然挺立。

  看到这样惊人的改变,泪水一直压抑在心中,许多的不解变成了支持。杨琼明白,五年里,正因为有许多像李炬这样的人,顶着烈日、迎着风沙、冒着严寒,在荒漠上“种太阳”,光伏发电才能从220兆瓦到2860兆瓦,一跃成为全球第一!黄河水电公司也从单一的水电,到水、光、风、储,产业协同发展的国内一流企业!

  工作累不累?累!苦不苦?苦!但再苦再累的工作也要有人做。这就是杨琼和李炬,一水一光的一家人。他们和众多的黄河水电人一样,倾注在这片土地上的心血,始终没有白费,那些日日夜夜的坚守和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我们期待着塔拉滩上的“黄河水电人”,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勇攀高峰,撸起袖子一步步成长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谭梅 唐婧)

黄河公司武威光伏电场发电出力创历史新高
  青海新闻网讯  3月21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新能源发电公司武威光伏电场稳控装置显示13:02一期实发9.Qhnews.Com
黄河公司集成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全面拉开序幕
  青海新闻网讯  大地回春,春暖花开。Qhnews.Com
去年格尔木新增光伏风力并网装机950兆瓦 为历年之最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王柯岚 通讯员 李莎莎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