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

15.07.2019  08:53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在青海省首届民间艺术论坛上了解到,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

  青海非遗资源具有多民族性、多元化、交融性、跨民族性和跨地域性的特点,民间艺术丰富多样。目前,我省拥有人类非遗名录6项,国家级非遗名录73项,省级非遗名录253项,市州级非遗名录761项,县级非遗名录1859项,形成了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省级项目为骨干,州县级项目为基础的4级非遗名录体系。非遗代表传承人层出不穷,有世界民间“一级文化勋章”获得者1人,国家级代表传承人88名,省级代表传承人317名,州、市级965名,县级1891名。

  我省拥有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建设了生产性示范保护示范基地,其中国家级生产性示范保护示范基地5个,省级非遗生产性示范保护示范基地27个。

  “目前,我省非遗工作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参与、学者们积极加入的状态,非遗保护从数量上、手段上走在了全国前列。非遗文化在惠民乐民的基础上,正在创造着客观的经济价值。”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颜宗成说。

土族非遗创客基地揭牌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7月10日,Qhnews.Com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