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坡村,我心扎根的地方

23.09.2019  09:15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第一书记感言】扎根农村的深度,决定了民心民情的温度。一年多来,我从机关干部转型成了驻村第一书记,用适合当地发展的“金点子”寻求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为贫困户创业脱贫闯出了一条新路子,青石坡村被评为鲁沙尔镇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对于未来,对于青石坡村的发展,我充满信心!

  ——湟中县鲁沙尔镇青石坡村驻村第一书记彭栋清

  【我的得意之作】在美丽的湟中县鲁沙尔镇南朔山脚下,有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青石坡村,2018年3月青海省公安厅派驻第一书记彭栋清在这里扎了根。他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办实事促和谐,用真情干实事、以实干造福群众,赢得了青石坡村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再现“迷彩绿”,啃起“硬骨头”

  “敬礼!保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8年3月,正值我省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时,有着8年军龄的彭栋清主动向省公安厅领导请缨,扛起了湟中县鲁沙尔镇青石坡村驻村第一书记这面战旗,一门心思扎进了村子。

  青石坡村是一个有着247户1234人的纯回族村落,在这样一个脑山地区,山地比川地多,人多地少,农民无法在种植庄稼上赚来收益,再加之群众的内生动力差和文化水平低等原因,该村贫困户的数量达到28户116人。

  面对困境,如何发展产业,拔掉“穷根”,是彭栋清驻村后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发现,青石坡村好多农户一直以来靠养殖牛羊和种植传统的小麦等维持生计,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无法从中实现增产增收。在与队员、村干部一起深入分析后,彭栋清决定从育肥牛羊入手,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牦牛养殖产业。

  今年38岁的韩有祥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三个女儿正在上学,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靠他外出打工赚取的并不稳定的工资。在彭栋清的帮助下,韩有祥一口气养了42头牦牛。“没想到,短短5个月我们家的收入就有1.8万元,再加上外出打工赚的,算下来,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00元,比2016年翻了三番呢。”韩有祥高兴地说。

   彭书记一心为民,我们日子有奔头

  “没有彭书记,我们一家的命早没了,更别提住的地方了。”青石坡村村民李延海回忆起洪水袭来时的情景,反复说着这句话。去年8月30日,连续暴雨后,青石坡村出现险情,由于地势低洼,农户李延海家被淹,第一书记彭栋清迅速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之中,将易受灾地段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为了能够及时应对突发险情,他与村干部一起在村委会坚守,彻夜未眠。

  汛情结束后,彭栋清第一时间组织干部核查受灾情况,并向镇政府和县民政局沟通汇报,争取政策支持,筹集资金为受灾群众修建住房,同时进行道路清淤抢修,修建排洪渠。

  “看到彭书记为了村里的事没白没黑地干,我们的生活也有了奔头,感受到了村里发展的希望。”75岁的老会计马祥高兴地说,作为老党员,他也要为村里的发展出份力!现在每天去城里卖牛奶,又养了牛,去年年底他主动提出将他的低保降一档。

   我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队伍

  村两委班子就像一盘散沙,想做事,谈何容易?彭栋清想到了会遇到困难,但是没想到这么难。

  要发展,首先要凝心聚力。“基层党组织就是火车头,抓党建、促脱贫,是第一书记的第一职责。”彭栋清坦率地说,在青石坡村,除了具有特色产业发展外,彭栋清还把“以党建促脱贫攻坚”搞得有声有色。

  在村两委办公室的墙上,张贴着村委会廉洁自律制度、村委会财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制度、村规民约等。“在党建工作上,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青石坡村村委会主任马生彪说。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没有贫困群众的参与,“干部干,群众看”,脱贫开发就难以持续。党组织的最大优势,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彭栋清说,把党建活力变成攻坚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领头雁和党组织战斗堡垒的示范作用,通过政策引领、党员带头、产业推动、劳力输出,让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只有党员先行,群众才会跟得上。

   青石坡村的扶贫故事仍在继续

  彭栋清不遗余力的付出,换来了村民满意的笑容,青石坡村的男女老少都说:“跟着第一书记,日子过得有盼头。”

  彭栋清并没有满足于现阶段的成就,而是想得更远:“等村里的产业发展趋向稳定的时候,再发展集体经济,将集体经济收入反哺到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用于巩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贫困群众、提升公共服务,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集体经济带来的幸福成果。”

  如今,彭栋清依然在操劳奔波,为了保证各类项目顺利落地,为了青石坡村百姓未来的幸福生活,青石坡村的扶贫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