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联网工程冻土基础稳定性研究工作启动

05.04.2016  19:45

  青海新闻网讯 3月30日,由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联合承担的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科研项目——《青藏电网投运后冻土基础稳定性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开展,意义重大,不仅为青藏直流输电线运维检修决策提供依据,而且为后续川藏电力天路、哈密北—河南特高压工程等国家冻土区输电线路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来自省内外的专家一致认为,项目研究内容全面、技术路线明确、实施方案可行,对保障青藏直流线路稳定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是西藏电力的生命线工程,被誉为“电力天路”。线路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跨越了青藏高原550千米的多年冻土地段,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寒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穿越多年冻土区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输变电工程,在世界冻土工程建设史上尚属首创。

  由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具有地温高,分布类型众多,对热扰动、人类工程活动极其敏感,生态环境脆弱、更易受破坏的特点,工程的建设投运、气候环境的变暖不可避免对冻土基础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线路的稳定运行。因此,工程投运后的冻土区基础稳定性研究对于保障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极为重要。

  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国网青海电科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历时三年对±400千伏青藏直流输电线路塔基基础稳定性开展了131基塔冻土基础稳定性监测、20基塔冻土基础回填土回冻过程检测、10基塔冻土基础地温监测3个方面的研究工作。3年累计钻孔深度1300米;岩心样品数量6660余个;场地及岩芯照片3600多张,容量达42G;钻孔成像扫描影像资料2000余张,容量达1.5G,形成研究报告45册。

  通过扎实的现场工作和实验室分析,科研人员积累了大量的直流线路塔基稳定性资料,为±400千伏青藏直流线路塔基稳定性运行维护提出了40余条建议,有效保障了±400千伏青藏直流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同时,项目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在输电线路冻土基础地温监测、回填土回冻过程检测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此次开展的《青藏电网投运后冻土基础稳定性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是在过去3年研究的基础上,对20基存在根开大、沉降度大、冻拔现象严重等不良状况的重点塔基,开展冻土基础稳定性监测研和输电线路塔基稳定性分析评价,从而为青藏直流线路工程安全运维和长期稳定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科研人员在前期的研究中还发现,热棒对塔基地温的稳定起着重要的工程作用,能有效的提升输电线路塔基稳定性。因此,开展了输电线路塔基热棒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工作,研究青藏直流输电线路热棒检测手段,研制适用于青藏线路塔基热棒检测设备,方便运维、检修、试验人员工作。同时,对青藏直流线路热棒开展效能评价,研究确定热棒失效危险度,确定和评估不同条件下热棒失效后导致的工程影响,以及对应的热棒检测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频度,为工程运行维护给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