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四项举措全力推动网信工作科学发展

26.09.2018  16:02

  青海新闻网讯 黄南州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健全领导体制、巩固舆论阵地、保障网络安全、助推经济发展、服务群众生活,全力推动网信工作迈向新台阶、取得新发展。

   维护政治安全,严守网络防线“主阵地”

  牢固树立互联网意识。各级领导干部把学懂用好互联网、精心治理互联网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加强网络新媒体阵地、队伍、装备、能力建设;广泛听取网民意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时刻警惕网络舆论热点、谣言和杂音噪音,坚持线上线下联动,深入研判分析,找准风险源头,查清背后势力,突出依法治网,以有力的正面发声碾压了负面舆论。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全州一体化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做到舆情及时发现、研判准确到位、处置高效果敢。加快构建“四个一”体制,即,组建“一个联盟”:扎实推进黄南新媒体联盟组建工作,形成网络正面宣传合力;营造“一种氛围”: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氛围,严格规范和约束不同群体在网络空间的言行举止;打造“一个平台”:及时把突发事件应急消息发布功能引入黄南报社微信公众平台,努力弥补应急处理工作短板;锻造“一支铁军”:做好网络舆情信息员、网宣员、网络舆情分析员、网军、网络求真志愿者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理督查干部六支队伍的组建、管理和运行。

   广泛凝聚共识,增进网络空间“正能量”

  强化政治思想引领。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任务,充分发挥“两微一端”“一报一台一网”等为主渠道的网络宣传矩阵作用,营造各族群众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爱戴核心的浓厚氛围。精心设置网宣主题。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一优两高”和“三区建设”战略部署,策划和部署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强化宣传政策、解疑释惑、服务引导工作,抓实聚民心、强信心、暖人心工作,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为全州改革发展凝心聚力。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好改革发展、民计民生、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民族团结、文明创建等重大发展成就的网络宣传,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持之以恒加大思想教育引导,让各族干部群众明辨是非、澄清认识、抵制歪理邪说,坚定不移的“听党话、跟党走”。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引导网民理性、客观发表言论,进一步提升了网络正面宣传的到达率、阅读率和点赞率。

  强化保障措施,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

  提高安全意识。持续增强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意识,筑牢正确网络安全观念,健全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推动领导干部带头依法履职、依法尽责,带动干部职工依法管理、守法运用,辐射全社会树牢网络安全意识,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树牢关键部位。加强各级党委、政府、金融、电力、通信、交通等各自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和监管,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范、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确保网络系统安全可靠应用。网信、保密、公安等部门协同配合,加强日常检查、远程扫描、督促整改等措施,全力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性。强化网络威慑。加强从事新闻信息服务的各类网络平台和相关业务人员准入管理,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个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始终保持对网络犯罪的高压态势,开展“清朗”“净网”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清理网络谣言、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诈骗、侵犯个人隐私等违法行为。快速处置舆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统筹线下线上“两个战场”,坚持教育打击“两手并举”,提前预判隐患、细化应对措施,加强主动出击、有效应对舆情,做到疏堵结合、冷热相济,有效防止了网络事件扩散蔓延。

   助推经济发展,打造“三区建设”新引擎

  通过信息化建设加速经济转型。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把信息化建设融入实施“两大战略”、推进“三区建设”等方面,积极培育“互联网+特色农牧业”“互联网+文化旅游业”“互联网+商贸流通业”等发展模式,推动网络与特色产业、实体经济等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利用互联网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竞争力。通过信息化建设增进民生福祉。以“互联网+”为抓手,全面推进交通、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信息化,加快构建智慧化、便捷化的民生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宽带”进村入户和农牧区电子商务示范工程,逐步健全农牧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网络体系,鼓励和扶持发展电商产业,畅通工业产品下乡和农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实施网络扶贫行动,为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就业扶贫提供信息化支持。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加快“雪亮工程”为重点的社会治安网络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网上信访受理,建设矛盾化解信息化平台,积极推广“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平安创建经验,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大力推动生态环保智慧治理,提高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稳步推进“智慧城镇”“数字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领域的信息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