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青海工业迈入全国改革第一梯队

18.05.2016  09:37

  5月1日起,省政府《关于实施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实施,至此,具有青海特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13”工程全面启动。旨在缓解和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青海一路“小跑”赶到了全国前列。

  《意见》采取“1+5”体例架构,按照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推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和重点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增加有效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等的总体要求,以“一年破局、两年稳定、三年提升”为目标,结合全省工业实际,提出完成技术改造项目600项,淘汰落后产能225万吨等“强创新、去产能、上技改、降成本、防风险”五个方面的具体量化指标。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立足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意见》提出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

  持之以恒强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着力创造新的更有效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有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

  积极稳妥去产能围绕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重点行业和出清“僵尸”企业等重点领域,按照重组一批、出清一批、淘汰一批和严控增量,积极稳妥推进去产能各项工作,推动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突出重点上技改通过实施“百项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推进以传统产业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工作,推动传统产业向高质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创造竞争新优势。

  多措并举降成本立足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要素成本、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内部管理等重点方面,着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优化外部发展环境,为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坚实保障。

  综合施策防风险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将有效管控和化解各类风险作为重中之重,着力通过开展脱困增效、优化资产结构、稳妥做好职工安置等,扎实做好各项托底工作,努力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将近13000字的《意见》将“强创新、去产能、上技改、降成本、防风险”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凸显青海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常态下“怎么干”的具体要求,推进“工业供给侧改革”的决心。

   “强创新”

  【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每年实施100个创新攻坚工程项目和100个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三年共600项。三年累计新增创新成果和技术转化150项;通过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力度,三年新增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同时,确保完成三年300亿元投资目标。

  【亮点】

  协调服务,推进项目——以“百项创新攻坚工程”项目、“百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为载体,结合省科技厅实施的“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加强各部门间沟通协调,推进项目实施。

  突破关键技术——以有色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特色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重点,通过实施一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带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提升技术创新——大力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使企业技术创新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社会科技资源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优化创新链上下游与产业链间的创新资源配置。

  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创新攻坚工程项目和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加项目建设投入和技术研发投入,争取国家资金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

   “去产能”

  【目标】

  “去产能”涉及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两方面目标。

  化解产能过剩:3-5年内,组织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拆除退出450立方米高炉、35吨电弧炉、40吨电弧炉各1座,涉及炼铁(钢)产能50万吨;退出关闭煤矿14处、涉及产能276万吨。

  淘汰落后产能:三年内淘汰水泥、铁合金、电石、碳化硅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225万吨。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期间,我省将鼓励企业抢抓政策窗口期,以结构调整、专项对标、行业准入等措施,引导落后低效产能加快淘汰退出,力求重点行业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方面取得扎实成效,实现行业发展质量、效益的显著提升。

  【亮点】

  积极化解产能过剩——为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动企业实现脱困发展,青海明确了严控新增产能、依法依规退出、突出工作重点三项工作。推动资源、产能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好转,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稳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把积极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作为“去产能”牛鼻子的部署要求,按照既定的“僵尸”企业处置措施,和“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原则,重点推进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数据库和分类处置31户“僵尸”企业等重点工作。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十三五”期间,青海将在加大政策引导、强化监督考核的基础上,制定执行更加严格的能耗、物耗、水耗、生态环保、安全生产、技术准入标准和强制性淘汰标准,对存在超标用能、产品质量不合格、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超标排放等问题,经整改仍不达标的企业或生产装置予以淘汰。

  积极稳妥安置企业职工——在推动企业主体作用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基础上,立足稳岗补贴、富余人员安置专项资金、国家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等,支持企业做好职工安置方案制定、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再就业帮扶等重点工作。通过扎实推进内部退养、职工再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社会救助、创业担保贷款等措施,千方百计做好各项“兜底”工程,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

   “上技改”

  【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每年实施100个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和100个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

  每年组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00项,三年滚动实施600个项目。每年通过向地区、园区及省属国有企业,征集一批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对全省技术改造具有引领作用的100项改造提升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对现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100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三年完成技改投资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 “十三五”期间,一般性工业投资平均增速约为10%。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今后三年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强,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将略高于10%的一般性工业投资平均速度。

  【亮点】

  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围绕我省已形成的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提出通过技术改造,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企业装备水平,扩大产业规模和产品质量,继续打造新兴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产业发展。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主要围绕我省盐湖化工、能源化工、有色冶金、建材、特色轻工等传统产业领域,每年实施100项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企业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全面开展以升级设备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主要围绕重点行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为目标,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实施一批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促进企业进一步降低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实现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围绕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关键环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智能矿山、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改造,最终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降成本”

  【目标】

  进一步减轻工业企业负担,促进生产经营成本和盈利水平回归合理。三年内全省企业累计减负约200亿元,三年年均降幅3%左右。

  【亮点】

  重点围绕金融创新、生产要素、企业挖潜、简政放权、两化融合等四大方面,通过14条措施切实降低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其中5项为落实国家政策措施,9项为我省制定的政策措施。

  金融创新降成本——共有2项措施,其中创新企业投融资机制的最大亮点在于,“发挥好青海资产管理公司作用,运用青海省产业发展基金撬动160亿元社会资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稳妥推进我省‘债转股’工作,结合‘投贷联动’逐步降低高成长性贷款企业杠杆率。积极推广专利权质押、商标权质押和排污权抵押贷款等融资创新。”以及“对采取信托、票据、发债、基金、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且融资额70%以上用于省内投资的企业发生的中介费按20%给予补助。”

  生产要素降成本——主要围绕影响和制约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五大生产要素,“实施工业产品公路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继续对海西地区工业企业合法运输车辆给予减收50%车辆通行费的优惠”、“推动电解铝企业用电价格与铝价联动,逐步扩大参与直接交易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范围”、“争取国家层面尽快建立藏区电力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每年设立3亿元‘气字头’企业恢复稳定生产补助资金,用于补助海西地区‘气字头’企业及涩宁兰管道调峰企业”等部分有“含金量”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电解铝、铁合金等高载能行业能源成本高的问题。

  企业挖潜降成本——共有3项措施,注重企业的内生动力作用,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优化企业配套条件方面,“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和30万元奖励。对主动淘汰且按要求全面完成关停拆除任务的企业,按规定标准给予奖励补助”和“2018年底全省新建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向企业微利出租或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分割转让”、“对引进经认定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在青工作满3年后,每年给予2万元的专家补贴或享受政府津贴”等支持政策,解决工业企业“用人难”、“留人难”问题。

  简政放权降成本——共有2项措施,“行政审批时限全部缩短至15个工作日内完成。”同时,明确提出“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停止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取消我省原生态矿产品生态补偿费,落实资源税‘从价计征’政策。”这也是青海近年来,工业企业税费方面的最大“红利”。

  两化融合降成本——共有2项措施,“2017年底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工商登记、纳税申报电子化”,“每年安排6000万元青海省信息化服务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支持政策,加快促进我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防风险”

  【目标】

  三年内全省工业企业融资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资金流动性增强,负债率下降,将风险化解在“少损失、防蔓延、快处置、保稳定”的可控状态。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产成品存货周转期普遍缩短,资产负债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力争控制在66%左右;省属出资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力争控制在65%以下,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1%。

  【亮点】

  创新防风险工作机制——建立金融机构信息反馈制度、企业及时报告制度和各级风险监控制度等三项机制。

  优化融资政策环境——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直接融资手段,积极改善金融服务。

  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充分发挥防风险的主体作用,严密把控内部风险;保持适度负债规模,提高自身资金使用效率;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有效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相关部门、各地区按行业、属地摸排涉险企业情况,梳理重点风险企业名单,按照“一企一策”研究处置方案,通过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强化风险分类处置,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有效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建立风险化解维稳协作机制等主动化解债务风险。(黄晓姝)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