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显示青海生态指数

10.07.2018  20:17
            随着湿地、林地的增多,以及人们爱鸟、护鸟意识的提高,我省鸟类生存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鸟类种群不断增加。目前,在青海长年或季节性生活的鸟类有近三百种,占全国鸟类物种的四分之一,鸟类已成为我省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鸟类专家表示,鸟类依赖茂密的森林、沼泽地和开阔地。栖息地首先要有足够的食物,还要有安静、安全、隐蔽的筑巢环境。不难看出,喜鹊、野鸡等常见鸟类,以及黑颈鹤、斑头雁等名贵鸟类选择在青海安家,说明青海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喜鹊扎堆安家市区

  “喳喳”“喳喳”……最近,家住西宁市八一路的乔先生经常被喜鹊清脆的叫声唤醒。乔先生仔细观察发现,路两旁的榆树上,一只喜鹊妈妈带着宝宝学飞。在喜鹊妈妈的带领下,几只喜鹊宝宝在树枝上飞来飞去,清脆的叫声回荡在城市上空。

  乔先生沿着八一路走了几百米发现,粗壮、高大的榆树上有十多处鸟窝,其中一棵榆树上竟然有好多鸟窝。“平时没怎么注意,今天仔细观察发现,家附近的榆树上竟有许多喜鹊筑巢安家。”乔先生说,这些喜鹊窝中,除了年久的老巢,还有新筑的新窝。

  喜鹊是一种有灵性的鸟,对环境十分敏感,无论从生物学还是环境学的角度看,都是出色的生态指示性物种。记者观察发现,除了八一路,在滨河路、长江路上都可以看到零散的喜鹊窝。这些住在闹市区的喜鹊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

  “喜鹊是一种留鸟,喜欢住在阔叶林里。如今,西宁市区有大树的地方多了,很多喜鹊愿意把家安在高树上。”据省林业厅有关专业人员介绍,近年来,西宁市区的喜鹊数量比较稳定,与植树造林和绿化等有很大关系。喜鹊和树木是一种伴生关系。树木多了,喜鹊没有相应的威胁,所以繁殖比较稳定,数量增长也快。

  数据显示,截至“十二五”末,西宁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3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85.06%,水岸绿化率达93.02%,道路绿化率达91.4%,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林水相依、林路相嵌”的生态城市格局。

   环颈雉的数量可能激增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的农田里,立着形态奇怪的稻草人。这些稻草人是村民专门威吓野鸡、麻雀、喜鹊的。村民吴兰花说,她在自留地上种了一些蔬菜,老有野鸡趁地里没人,啄食她的劳动成果。无奈之下,她便做了稻草人,立在地边上。

  面对野鸡的“进犯”,当地村民使出能够想到的所有办法,效果并不理想。

  记者顺着一条小溪走下去,在一块地里看到,为了防止庄稼被糟蹋,一些村民在地埂边拉了网,并在地头的树枝上挂上草帽和衣服,以此来吓唬野鸡。然而,野鸡只需几天就能看出破绽,随后又飞到地里觅食。

  “为了防野鸡偷吃,有些村民一整天守在地里,但是野鸡往往在清晨五六点及傍晚时分出没,那正是村民们看守时间的空当。”村民赵虎说,相比以前,现在野鸡、麻雀等鸟类数量骤增,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不小的损失。

  是什么原因造成野鸡数量增多,又该如何控制野鸡数量?采访时,不少村民表示,自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牛羊少了,植被恢复明显,山林树木增多。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外出,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很大的活动范围,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又回到村民身边。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我省的5517万亩天然林、7441.4万亩国家级公益林、1.22亿亩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其中,湿地资源全国第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鸟类学专家李来兴说,上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狩猎工具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增加,野鸡近乎成了濒危物种。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这一物种得到了快速恢复,环颈雉(野鸡)又成我们身边常见的鸟类了。这一物种种群数量的恢复速度,远远大于其所需的环境质量的恢复速度。也就是说,在其天敌种群数量没有恢复之前,环颈雉的数量可能激增。

  没有一枚鸟蛋被盗捡,没有观测到一起人为造成的鸟类死亡案例

  与喜鹊、野鸡等常见鸟类不同的是,随着鸟类栖息地的改善,到我省安家的名贵鸟类也呈现增长趋势。

  数据显示,今年位于长江源头的班德湖地区斑头雁种群稳步恢复,数量已由2012年的1178只增长到如今的3195只。

  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全球现存数量估计不足7万只。在长江源头地区,水域面积仅有4.5平方公里的班德湖是该物种栖息最集中的区域,分布密度远高于全球同类地区平均水平。上世纪末以来,不法分子盗猎、偷蛋等行为一度使当地斑头雁种群数量锐减。

  7年来,为了杜绝长江源区斑头雁蛋盗捡及野生动物盗猎情况,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组织专家和志愿者,每年在湖边接力驻守45天,全程守护斑头雁的交配、繁殖和孵化过程,制止盗捡鸟蛋的行为,同时也对班德湖鸟类种群数量作调查。如今,长江源水草丰美、湖泊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随处可见斑头雁、黑颈鹤、棕头鸥、渡鸦等鸟类在湖泊、湿地里觅食、嬉戏。

  今年4月,由11位工作人员和44位志愿者组成的团队,在三江源头的班德湖畔接力完成连续45天的野外守护,并每隔5天观测班德湖鸟类种群数量。活动期间,班德湖没有一枚鸟蛋被盗捡,没有观测到一起因人为原因造成的鸟类个体死亡案例。

  为织牢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我省已将64%的高原重要湿地生态系统、30.7%的森林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丰富的森林资源、湿地资源,以及自然保护地得到良好的管理,为众多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据监测,黑颈鹤、斑头雁等我省特有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栖息活动范围呈现扩大趋势。

长江源班德湖斑头雁种群稳步恢复 6年数量增长近2倍
  近年来在政府和民间的合力保护下,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