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

09.12.2017  00:50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食药监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总目标,坚持把“四个最严”贯穿监管工作始终,强化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较真碰硬落实责任,扎扎实实加强监管,有力巩固了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监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狠抓责任落实,监管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狠抓党政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落实,形成了制度规范、措施具体、责任清晰的责任体系。一是强化党政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落实。按照习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重大要求,提出并落实了由地方1名兼任党委常委的政府领导担任食安委主任、市州县党委常委会每年研究2次食药安全工作、各级食安委每年至少研究3次和检查督促4次食药安全工作的“1234”党政同责工作制度,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部署推动、部门依法监管、社会各方协同”的食品安全治理格局,基层食药安全有机构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的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紧紧抓住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创新制定食品生产经营“九有一公开三承诺”和药品生产经营“六落实”制度,使全省772家食品生产企业和54家药品生产企业,5.5万余家食品经营企业和3000余家药品经营企业的食药安全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有力提升了全省食药安全保障水平。三是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全面推行日常监管网格化、标准化、痕迹化监管,进一步明确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批发市场、大型超市、早市和摊点摊贩的管理责任,“属地管理、全域覆盖、责任到人、信息公开”的监管体系全面建立,有效消除了监管盲区和死角。截至目前,全省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学校食堂、食品批发市场和商超、监督检查和信息公示率均达到100%。四是强化工作机制创新。按照省委省政府“710”工作制度要求,创新建立了“任务分解、台账管理、狠抓落实、问题会商、督查问责、正向激励”的“六步工作法”和交办、督办、催办与行政监察“三办一察”工作机制,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在全省食药监管系统推广落实,以“钉钉子”的精神,有力推动了国务院食安委、省委省政府、省食安委三个考核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阶段性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二、狠抓风险管理,食药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开展全过程风险防控,形成了分频次、多层级、全覆盖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新格局。一是严防源头风险。针对我省80%以上的食用农产品从外省购进这一省情特点,与甘肃等西北省份建立了食品安全区域联动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全省统一的监测处置平台,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共收集监测输入性食品安全风险2.6万余条。特别在全面调研掌握输入我省食品来源的基础上,建立了输入性食品安全风险地图,监测并及时处置输入性食品安全预警信息179件。二是严管过程风险。抓住生产经营来源、贮存、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强化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督管理。在年初对全省食品品种风险点源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米面油、乳制品、酒类等29大类333个品种的风险问题清单,完成772家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划分,采取了“一企一策”“一品一策”等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提升了风险管控的针对性、有效性。截至目前,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5000余个。三是严控质量安全风险。统筹安排和落实了四级食品质量安全抽检,实现了全省8个地区46个县、33大类132个食品品种、56个大宗日用食品种类、所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四个100%的全覆盖”。在全省65个批发市场和商超中建立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平均日检食品数量500批。截至目前,完成国家、省、市州、县四级食品质量安全抽检1.9万批次,抽检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8.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问题产品查处率和信息公示率均达100%,有效防止了不合格食品流向百姓餐桌。
      三、狠抓依法严管,突出问题治理取得新成效 。坚持问题导向、依法严管、重典治乱,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一是强化专项整治。紧紧围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品种、重点领域,先后开展了元旦春节食药安全集中整治、畜禽水产品专项治理、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小作坊和小摊贩、农牧区食品安全治理、食品和保健食品虚假宣传、餐饮食品质量安全大整治大提升、城乡基层小诊所小药店等专项整治行动30余次,集中整治企业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1千余个,监督检查户次和查办案件均同比增长3倍多。特别是围绕十九大等重大会议和重要时段,开展专项行动,严防死守,确保了重大会议和活动期间全省食品药品安全万无一失。二是强化“两小”监管。依据今年1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的我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全面开展“两小”许可登记管理与规范工作,有力强化了薄弱环节监管力度。目前,食品小作坊许可率和食品摊贩登记率均达95%以上,食品领域小、散、乱问题治理迈出了新步伐。三是强化违法严惩。严惩重处非法添加、掺杂使假、制假售假、非法经营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全省共查处食药违法案件973件,同比增长64%,移送公关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7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0人,特别是依法查处了“杨某等人制售假药案”等涉及面广、影响恶劣、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大案要案,有力打击和震慑了不法分子。
      四、狠抓能力建设,监管保障水平有了新提升 。下大力气补齐补强监管能力“短板”,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推动了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一是大力推进“1+8双创”。在全力推进西宁市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基础上,选择其他7个市州政府所在地的市县和格尔木市,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县创建,细化落实了5个方面36项具体措施,并在创建活动中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23家,形成了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的“1+8双创”格局,以点带面推动了全省食品安全能力水平的提升。二是用好科技支撑手段。加快推进省级食品检测中心和西宁、海南等6个市州食品检测实验室和43个县区的食品安全快检车项目。全省远程信息化监管“阳光厨房”覆盖面达72%。推广应用“食安查”APP手机终端,极大方便了消费者即时查询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三是努力提升监管能力。围绕党政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召开全省食药安全暨监管能力提升现场观摩会,总结推广了一批监管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有效推动了全省食药监管能力的提升。建立了300余人的药品、保健食品职业化检查员队伍。组织开展各层次、各类别监管专业能力培训76期、3799人次,为历年之最。
      五、狠抓改革创新,服务发展更加积极主动 。全面完成食品流通餐饮两证合一,取消了卫生许可证和药品保护费、认证费、检验费等涉企收费,减轻了企业负担,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扎实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监督和指导青海制药厂等6家药品生产企业的35个品种、52个药品批准文号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已完成参比制剂备案5个品种10个批号、药学研究7个品种14个批号。大力支持“梓醇及梓醇片”新药上市,实现了我省一类新药零的突破。通过深入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助力了我省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推进我省食品和医药特色产业健康规范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六、狠抓社会共治,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初步形成了多元参与、齐抓共管的食药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一是持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抓企业不怕罚款怕曝光的“七寸”,建立常态化信息公开曝光机制。截至目前,主动公开各类信息2865条,较上年同期增长23%。通过微网站发布各类信息506篇,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423篇,省级食药监管头条号发布信息662条;在门户网站和主流新闻媒体曝光食药违法行为86起。二是持续开展宣传引导。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7次,特别在今年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创新宣传形式,组织150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人,就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行集体承诺宣誓,赢得了良好社会反响。针对“塑料紫菜”“棉花肉松”“锟锅馍馍添加卫生纸”等网络谣言,在主流媒体主动澄清事实真相,及时回应了群众关切。三是持续加强投诉举报工作。建成全省统一的“12331”电话呼叫中心,实现了全省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统一接听、受理、转办和回复,有效提升了投诉举报工作效能。截至目前,全省共受理核查群众食品药品投诉举报1546件,同比增长近3倍,落实有奖举报政策,公众参与食药安全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