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曾经“熟悉的味道”——饲草料集成技术让“草膘”风味肉重现农区

26.08.2015  10:32

  早在上世纪末,作为牛羊主产区的青海,为提高生产率,缓解草畜矛盾,缓解草场压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提出“西繁东育”工程。东部农业区实施大规模牛羊育肥养殖,使一度紧缺的牛羊肉极大地满足了省内外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但由于部分农区片面追求养殖数量,不重质量,加之农民缺乏养殖技术和不合理、不科学使用饲料搭配,育肥牛羊膘肥油脂多,风味不纯,导致牛羊肉滞销、价格下滑,一度火热的养殖业,受到影响,其羊肉没有草原味道的评价也让当地人对育肥牛羊的品质颇有微词。

  为扭转这一局面,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邀请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和青海河湟青牧饲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专家教授,经过几年不间断的技术攻克和一年实践,成功研制出饲草料集成技术,从源头改变了喂养方式,不仅提高了牛羊繁育效率,还使育肥的牛羊肉重新找回了类似“草膘”的风味。

   “手抓”品牌掀起农区养殖热

  一提起青海名小吃,“手抓羊肉”自然要名列前茅。这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不仅深受青海人的青睐,还吸引着众多外地人慕名品尝。“手抓羊肉”品牌不仅成为青海人的自豪,也成为青海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

  在我省东部穆斯林群众聚集的农业区,当地群众历来有养殖、屠宰、加工和经营牛羊肉的习惯。

  随着全省“西繁东育”工程的实施,循化县牛羊养殖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当时全县虽然规模养殖户不多,但家家户户都在做牛羊育肥,多则上百头只,少则几十头只。成为农民的支柱产业和另一增收的主要来源。”循化县畜牧局局长喇成录说。

  据青海省农牧厅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全省实施“西繁东育”,到2009年全省共建设牛羊育肥户达4.4万户,年贩运育肥牛羊规模达395万头只,占当年全省牛羊出栏的50%,改变了过去青海牛羊九、十月集中出栏上市、季节性供过于求的局面,实现了牛羊四季均衡上市,稳定了牛羊肉价格。

  省农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0年后,针对以户为主的牛羊贩运育肥对村庄环境影响大、且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的实际,扶持繁育向合作社、养殖场育肥方向发展。目前,牧区合作社建成牛羊季节性养殖场达232个,冬季集中育肥出售牛羊45万头只以上;农牧交错区肉牛肉羊场发展到1800家、规模养殖户达2万余户,年贩运育肥牛羊385万头只以上,形成了牧繁牧育和牧繁农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盲目育肥使“手抓”遇冷

  “以前吃到的羊肉有股鲜美的味道,让人吃了还想吃。现在市场上卖的好多育肥羊肉不仅没有‘草膘’味,还夹杂着让人说不上的味道。”在循化县街子镇农贸市场,提起现如今育肥的牛羊肉,撒拉族老人韩印祥对其口味表示担忧。

  由于“手抓羊肉”变味,这道昔日循化餐桌上的特色招牌菜,开始被消费者诟病,使得农畜产品销路日渐不畅,这可急坏了当地靠养殖增收的农牧民。许多养殖户出现亏损,循化县的牛羊育肥产业链受到冲击。

  “究竟牛羊肉为何变味,能否回到以前的“草膘”口味?作为一道迫切解决的课题,摆上了畜牧部门的首要议程。”喇成录介绍,循化县是我省育肥牛羊规模最大的县,现有规模养殖场120家,年出栏近120万头只,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主要渠道。

  如何找出一条帮助农民就地增收的养殖路。循化县畜牧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邀请原青海大学教授、河湟青牧技术总监韩增祥教授的产学研团队,和畜牧局组成牛羊肉风味品质试验项目组,深入养殖户、养殖企业实地调查,从饲料成分、草料比例、饲喂日粮次数、饲养方式方面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循化县育肥的肉产品质量和我省其他地方出现的问题一样,育肥牛羊屠宰后太肥,腹脂油多,膘厚,风味不纯,尤其羊肉品质影响到育肥羊肉的销量和竞争力,影响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化。

  专家组通过对众多养殖户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发现育肥牛羊的日粮中精料多,饲草少。大部分养殖户配制的是价格低廉的预混料,仅含有微量元素,不含维生素和促进小麦、玉米消化吸收的非淀粉多糖酶。

  韩增祥认为,养殖户缺乏养殖知识和技术,一味追求数量,忽略了最重要的质量问题。饲草料是牛羊育肥的源头,而我省市场上出售的饲料庞杂,农民自己配料无配方、无标准,也不分阶段,导致市场上销售的牛羊肉膘肥肉少,出现各种异味、口感差、风味不纯也就不足为奇。

   科学饲养唤回昔日风味

  “这是专喂生产母羊的,这是喂出栏牛的,这是喂羊羔的……”今夏,走进循化县察汗都斯乡大庄村马德明的牛羊规模养殖场,主人特意带记者到库房看到由青海河湟青牧饲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专供的牛羊配方饲料。

  “这种饲料喂养的牛羊肉真有‘草膘’的风味。”在记者的疑虑中,马德明将端上了两盘羊肉让大家品尝。先闻后吃,一盘肥腻,味道不纯,另一盘却散发着清香,肉精味浓。

  马德明介绍,第一盘是在街上买的杂料喂养的羊肉,另一盘是自己用河湟青牧的配方饲料喂养的羊肉。尤其在煮肉时,两者之间的差距一闻便知。现在循化街头这两种肉都能买到,用配方饲料喂养的羊肉高出一般育肥的羊肉3元,而且供不应求,而杂料喂养的羊肉虽便宜却无人问津。

  “科学喂养就是规范喂养、也是标准化喂养。要想育肥牛羊肉回归‘草膘’风味,必须从饲料入手,从源头上解决肉质的口感和风味。”韩增祥介绍,经过多年研究实践河湟青牧已研发出成熟的饲草料集成技术,2014年在循化县设立了7个示范点,先从培训、宣传开始,一年举办科学养殖、精饲料配制、饲草青贮、加工调制、牛羊疾病防治培训班三期,培训了300余人次,并在示范点举办了三次现场品肉交流会,牛羊肉的口味得到了广大穆斯林群众的认可。

  就在开斋节前夕,同样用河湟青牧配方饲料喂养的循化县凯轩藏库拉羊繁育有限公司的4000只羊以每公斤高出市场2元的价格预订一空。董事长马苏力毛对河湟青牧研发生产的母羊、羔羊等专用饲料赞不绝口。

  “以前是育肥,现在应该叫科学养殖。去年初,用河湟青牧研发的牛羊专用饲料科学饲养,我的羊成活率达到95%。屠宰后对比发现肉羊的腹脂油降低了33%,羊肉的风味品质几乎赶上了‘草膘羊肉’的味道。同时饲草料集成技术让养殖场的200只母羊年多产羔500只,还额外增加了45万元收入。”马苏力毛说。

  如今,河湟青牧饲公司依托“院校+企业+养殖场户”科技转化平台,将成功研发的青海高寒地区放牧绵羊复合预混料开发应用研究、青海省奶牛复合预混料开发应用研究、反刍动物NSP酶复合预混料的研究与推广、优化母羊生产技术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四项重大成果就地转化为实用技术。该成果已研发出各类牲畜专用饲料15种,不仅填补了我省饲料工业产品中无添加预混料的空白,还丰富了全省饲料工业产品的种类。

  去年,河湟青牧公司建成5万吨混合饲料和3000吨预混料两条生产线,并在湟源、海晏、循化等县组织养殖场示范户18家,成为全省第一家将科研成果产品直接应用于各地养殖户的企业。

  经过对示范户一年的跟踪检测,饲草料集成技术从源头上为生产优质牛羊肉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满足牛羊常规成分的同时,提供了不含任何抗生素和对牛羊肉风味有影响的微量成份,牛羊肉屠宰后腹脂油减少,屠宰率提高,保证了肉产品优质和最佳风味,极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韩增祥介绍,牛羊通过补饲,个体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减少了氮、磷、铜等的排出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减畜不减收的生态畜牧业发展目标,为农区发展规范养殖,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促进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提升了发展空间。(罗连军 董洁)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