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藏毯 绿色发展

27.06.2021  15:01
给大型智能化编织机纱架换纱。

络筒。

手工枪刺。李庆玲摄

   红色足迹

  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宁市城中区的青海圣源地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在生产车间,习近平察看原材料、生产流程、产品展示,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牙藏毯手工编织技艺的保护传承,对企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表示肯定。在企业检测、设计部门,习近平仔细观看产品耐磨度测试、产品设计图样,询问产品销路和企业创新发展情况。习近平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最具活力的企业,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青海发展特色产业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要积极营造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要加快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把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同群众就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更好统筹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走进圣源

  6月21日,记者走进位于西宁市城中区的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源地毯公司)大门,看到生产车间外墙最显眼处的十二个大字——打造世界一流藏毯生产基地。

  藏毯,这个至少在青藏高原有3000多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从一块御寒的物件历经岁月沉淀,到现在发展成一种特色优势产业,并和“世界一流”书写在一起,这既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自信。

  圣源地毯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许乃庚介绍,公司成立于2007年,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地毯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检测于一体的集团化、国际化大型地毯行业领军企业,目前公司拥有世界先进的纺纱、染色、织造、后整加工等全套智能化生产设备以及全产业链研发平台,从最初的两台织机到现在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机器设备、技术工艺,年产值上亿元。

  走进生产车间,第一感觉是“琳琅满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车间察看后给予的评价,也是我们此刻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车间内依次分布着手工枪刺、传统手工编织、大型机械编织三个生产区域,在各区域之间还有后整、拔花刺、铲面等工作区域。

  轰鸣机器声里,在经线与纬线的不停交织相扣间,雄伟的万里长城、气势逼人的牦牛、活灵活现的藏羚羊以及一些富含民族特色的图案令人目不暇接。走近一摸,毯面纹理平整,手感细腻柔软。

  “手动枪刺,听字面意思就能理解是一种半手工半机械的编织技术,设计师在前期设计时已经把图案的具体经纬度和颜色标好,有点像十字绣,生产后期只需要工人记清图案的经纬度和颜色,用电枪把线栽进去,操作起来相对方便,也比较省力。”许乃庚介绍,枪刺地毯由于是手工操作,相对于机织地毯,没有长度和宽度的限制,更适合于大幅产品制作。

  在传统手工编制区域,我们看到第七代加牙藏毯非遗传承人杨永柱正在编织一幅名为“龙凤呈祥”的藏毯。加牙手工藏毯是圣源地毯公司主打的拳头产品,“虽然手工编织藏毯售价相对较高,但从不缺市场,我们的手工藏毯融合了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非常受欢迎。”许乃庚说。

  在阿克明斯特地毯生产区域,上下两层分别放置着纱架和编织机器。在这里,大型智能化编织机代替了人工,几名工人在为织好的地毯做最后的“诊断”,检查机器是否有漏针的情况,进行地毯剪花作业。

  据了解,该公司自建厂以来,经历了三次转型发展。第一次是在生产技艺方面,从最初的手工编织转型为拥有手工编织、机械编织等多种方式;第二次是在商业模式方面,从批量销售逐渐向个性化定制转型;第三次是智能制造转型,每一块地毯在经过设计师设计和转换之后,工人在编织时更加方便。

  以生产车间为代表,我们看到的仅是企业一角,但透过纯手工、半手工、全机械化的多种编织方式,我们看到的是企业针对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的一次次转型和创新,作为一家植根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圣源地毯公司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中,追逐科技创新的现代脚步,让传统产业发“新芽”并发展壮大,这也是企业具有活力的地方。

   牢记嘱托

  6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圣源地毯公司车间里,和加牙藏毯非遗传承人杨永良亲切交流。总书记问杨师傅手艺是不是祖传的,到第几代了,编织一幅眼前这样的藏毯需要多长时间……杨永良一一回答后,总书记勉励杨师傅说,“你这个手艺很珍贵、很有意义,一定要传承弘扬好。”

  提起加牙藏毯,就不得不提《青海藏毯志》记载的一句话:“清康熙年间湟中加牙滩村成为著名的藏毯生产专业村,可谓‘家家有织机、户户闻机声’。”“自古藏毯出湟中,湟中藏毯数加牙”,加牙藏毯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21日,记者在采访时没有见到杨永良,却见到了杨永良的弟弟、同为加牙藏毯非遗传承人的杨永柱。在一架织机前,杨师傅正在编织藏毯。只见杨师傅用八字扣将色纱栽在纬线上,每栽一双色纱就用小砍刀砍断……在手指上下翻飞间,我们仿佛看到这块藏毯完成时精美的样子。

  杨永柱同哥哥一样,也是从小跟随父亲学习藏毯编织技艺,先从最基础的捻线开始,到后来逐渐长大学习编织。

  “藏毯编织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儿,我们在凳子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但这是一门手艺,学好了就能养家。”

  杨师傅一边熟练地编织一边和我们交谈:“总书记和我哥哥交流的时候,我就坐在对面这台织机上。刚开始特别紧张忐忑,但听到总书记亲切地询问关于加牙藏毯传承的时候,我感到又激动又温暖。”

  “总书记说,‘你这个手艺很珍贵、很有意义,一定要传承弘扬好’,我觉得这也是对我们全体加牙藏毯非遗传承人说的,我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也践行在行动上。传承和弘扬好加牙藏毯编织手艺,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杨永柱说。

  “总书记来到我们公司视察调研后,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高涨,大家开始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振奋的不仅是我们公司,更是整个地毯行业。”圣源地毯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许乃庚说。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将在立足本地资源、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为目标,加大创新投入,在创新方面持续发力,让企业出活力、产业出特色,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圣源地毯公司董事长薛婷说。

   永恒记忆

  今年37岁的车国龙是圣源地毯公司设计研发部主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司考察调研,来到他的工位,看了电脑上设计的地毯图样,并详细询问了图样的寓意。

  回想起总书记考察时的情景,车国龙说:“从来没经历过那么激动的场面,习近平总书记一下车,全场沸腾了。”

  “总书记先问了我的两名同事,问他们正在做的图案和设计,第三个才问了我。我向总书记汇报说,这是专门为牛年设计的‘奋发图强’吉祥挂毯。”车国龙回想起自己和总书记交流的时刻,总书记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至今历历在目。

  2007年,车国龙从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因挚爱艺术和绘画,在大学四年期间,他认真学习各项专业课程,对自己严格要求,整日待在画室认认真真练习。毕业后在其他地方工作四年后,于2011年4月1日到圣源地毯公司工作。

  “十年间,地毯在设计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前的偏传统,到现在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以市场和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我们在不断加强学习和创新。现在通过科技创新,设计师把每一个经纬线、每一个颜色的位置标得清清楚楚,这等于降低了手工艺人的入行门槛,让更多没有藏毯编织经验的员工也能迅速上手。”车国龙介绍说,自己很高兴当年能来到圣源地毯公司工作,通过十年的锻炼,自己由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设计师,实现了自我价值。

  “我们这个岗位前期要对接客户,不是去出差实地考察客户需求,就是整日坐在电脑前做设计;设计完成后,还要和工人对接,天天往车间里跑。”虽然自己的工作枯燥又辛苦,但车国龙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值得的:“把我们优秀的民族工艺传承下去,这是我的目标,也是我为之奋斗的动力。而且我就是喜欢美术,就是喜欢和图案、颜色打交道。”

  车国龙说:“藏毯是一种特色产业,我们要把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在一起,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推动特色藏毯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绝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李庆玲)

   记者感言

让传统技艺焕发光彩

  第5版: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2021年06月27日

  从一根羊毛到一块毯子,藏毯,流出于指尖、流淌在脚下,从历史长河中缓缓走来,成为与波斯毯、东方毯齐名的世界三大名毯。

  世界藏毯在中国,中国藏毯在青海。藏毯是起源于青海并依托青海独特的文化和资源优势而存在并壮大的优秀产品,从人们日常生活的家具用品,到成为一种蕴含悠久文化的艺术品,再到远销海内外,一张张藏毯不仅有效盘活了青海特色资源,还作为重要支点撬动出青海立足本地发挥资源禀赋,为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融入“一带一路”外向发展注入无限潜能。

  可以说,青海大力培育和发展藏毯,这是资源与特色催生出的产业之花,是文化与产业的完美融合,是解决就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是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以前,编织藏毯是一种熟练手艺,手艺人在编织前是“手中无图,心中有图”或者是只有一张简单的手绘图,这对他们的编织水平是很大的考验,从事编织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水平就越高。

  但现在,以圣源地毯公司为例,通过设计师前期设计,送到工人手中的地毯图案已经在纵横交错的经纬线里,从图案细节到整体构架,从主体颜色到渐变过度,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工人只要能看懂图案,就能去编织藏毯,大大降低了藏毯编织的从业门槛。圣源地毯公司的很多工人来自周边的农村,曾经是贫困户,通过在企业就业实现了稳定增收,过上幸福的生活。

  手工藏毯作为青藏高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传承千年,融合汉藏文化,构思巧妙、风格独特。在2006年,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

  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在杭州西溪湿地看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技艺,鼓励他们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在潮州观看非遗项目传承人代表的现场制作演示,了解潮州传统技艺传承情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据杨永柱师傅介绍,现在不管是在圣源地毯公司,还是在他所在的村子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编织队伍当中,这项沉寂多年的技艺重新焕发了光彩。

  千年藏毯,必将御风而行,生机勃勃。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