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限客”意在呵护大学本真

18.04.2016  08:32

   高校毕竟是进行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人才和创造科研成果的地方,不是一个可以随意随时进出的纯粹公共场所,也不是人人可以争而往之的旅游圣地。当大学校园变“公园”,还能放得下一张张平静的书桌吗?

  春季,各大高校又迎来游客参观高峰期,一些名校甚至变成旅游必去景点,不少学校为应对这一情况被迫采取限客措施。武汉大学由于今年校内文物古建筑集中维修,校园容纳能力大幅下降,取消了实施近20年的售票制,首次实行网络实名预约限流免费参观。郑州大学在3月11日至5月15日期间,“工作日禁止一切闲杂人员和校外机动车辆进入校园;双休日及节假日期间,禁止校外机动车(含出租车)及非机动车进校”。(据4月12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大学面向社会应当“关门”还是“开门”,“开门”者又该不该“限客”,网上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应该“开门”且不宜“限客”,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可以适当“关门”且“限客”。笔者赞成后者。

  高校是社会公共资源,本就应该向社会开放,近年来,政府部门和高校自身都在推进高校部分资源,如公共草坪、自然景观、图书馆等向社会开放。而一些高校在旅游旺季等特殊时期限客,与应该“关门”还是“开门”是两码事。在特殊时期予以限客,是维护校园秩序的必要之举。

  虽然高校是社会公共资源,是社会重要的知识源泉和思想高地,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能和责任。这是高校应该“开门”的根本原因。但是,高校毕竟是进行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人才和创造科研成果的地方,不是一个可以随意随时进出的纯粹公共场所,也不是人人可以争而往之的旅游圣地。老百姓自行前往高校观花望景,旅行社组织大量游客前往高校体验文化氛围、人文精神,显然也应该有个限度。何况校园的容纳能力毕竟很有限,在参观高峰期的确有必要进行疏导和控制流量。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武汉大学“樱花节”沦为“樱花劫”一事。武大樱花近年来名声在外,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入校赏樱,“武大因樱花而美丽”,“樱花因武大才迷人”。在鲜花盛开、游人如织时,学校的烦恼也来了:草坪上、树荫下,据说到处可看到三五成群、席地而坐的游客,有些还铺开塑料布野餐,校园青青草地被践踏、垃圾被随意扔,给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带来很大影响,通往武大的附近道路也一度堵塞。

  当大学校园变“公园”,还能放得下一张张平静的书桌吗?老百姓心目中神圣的学堂竟出现如此景致,哪里还有一点高等学府的文化味儿?比较有名气的高校,反倒成为旅行社不费吹灰之力的“摇钱树”。所以说,大学可以对校园游客采取适当的限制措施,这样既能保证高校开放,又能尽量避免扰乱秩序。安静理性参观大学,离大学精神的本真才会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