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青海用行动书写答卷

16.10.2019  13:42
牧民在共和光伏产业园区放羊(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现代生态农牧业。罗连军摄

  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黄灵燕摄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构建了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新模式。黄灵燕摄

  新中国七十华诞来临之际,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系列新闻发布会。其中一场,专门就青海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了解读。

  翻开发布稿,一组组数据反映着青海砥砺奋进的历史成就,一页页文字记载着青海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经过70年拼搏,青海经济总量大幅跃升,2018年达到2865亿元,是解放初的336倍;

  经过70年奋进,青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农业主导的低层次逐步向工业、服务业主导转变;

  经过70年努力,青海各领域改革蹄疾步稳,开放空间不断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波澜壮阔70年,青海不断地从贫困走向繁荣,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砥砺奋进70载,青海人用行动书写答卷,不断助推高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广阔道路。

  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迈出稳健步伐

  从“一三二”到“三二一”,从单一农业经济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历史性转变承载着青海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梦想,迈出了稳健发展的第一步。

  解放之初,我省农业生产可谓是“二牛抬扛”,工业也只有所谓的“八大工厂”,服务业更是发展缓慢。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青海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到2011年产业结构为9.3:58.4:32.3,第二产业比重达到历史最高,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全省长期形成的资源型、原材料型、重化工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调整优化,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新型服务业等新动力正在加快孕育,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步伐稳步向前。

  2018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4:43.5:47.1,形成了第二、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了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结构由解放初的87.9:1.1:11.0逐步转变为2018年的33.4:21.1:45.5,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70年来,我省的许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基本形成了以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农牧业为架构的绿色发展方式。

  今天,放眼高原产业发展,我们看到,农牧业经济效益正在不断地发展提升,优势特色工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新兴第三产业更是发展迅速。

  随着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以及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我省现代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冷水鱼生产基地、有机枸杞生产基地等。

  依托资源优势,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我省工业快速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一些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全省服务业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贡献率稳步提升,城乡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文化发展势头强劲。

  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活力日益迸发

  2019年9月4日,省委书记王建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青海全省的森林覆盖率从不到1%提高到了7.26%,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如今,生态资源正成为青海发展的“绿色动力”,助力青海经济转型升级。

  在此前的6月9日至23日,青海连续15天360小时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打造了一个推进能源转型、实现全清洁能源供电的“青海样本”。

  如此亮丽的发展底色,如此明晰的发展方向,青海坚定树立新发展理念,持之以恒转型升级,以实际行动按下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

  从产业链偏“粗”“短”,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产业强势崛起。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不断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按照“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建设重大产业基地”的思路,2011年至2016年间,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000亿元,基本建立了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七大产业为主的主导产业体系。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循环经济中硫的平衡为核心,逐步形成了氯碱、有色金属冶炼、甲醇与氟化工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同时,基于丰富的盐湖锂资源而发展锂电系列产品,形成一条完整的低碳锂电产业链。

  围绕“四个千亿元”产业发展需求,在新能源、新材料、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盐湖氯化锂电解金属锂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专项,世界最大规模盐湖氯化锂熔盐电解法制取金属锂生产线全线贯通。

  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填补了我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大规模光热电站的国家……

  今天,伴随着“三去一降一补”稳步推进,青海的高耗能行业比重日益下降。2018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从2005年的3.396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了1.4573标煤/万元。

  今天,我省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项目“领跑”全国,光电产业、3D打印、镁合金等产业项目从无到有,一批新材料技术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

  今天,以新兴产业为依托,青海正不断迈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狠抓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谋求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开放的姿态融入时代潮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各领域改革蹄疾步稳,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紧跟中央步伐,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我省统筹推进1358项改革措施,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三大国字号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统一司法鉴定管理创造全国经验。

  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持续推进国资国企、农村牧区、投融资、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充分发挥。

  围绕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成为全国省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较少省份之一,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深化教育、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制等社会领域改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扩大开放不断“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拓展开放空间,搭建了青洽会、环湖赛、藏毯展会等合作交流平台,吸引了大量先进的人才、技术和理念,进一步提升了青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青海的特色优势产品走出去。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设施联通工程,强化与丝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交流沟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对口援青取得显著成效,援青资金总量突破110亿元,落实援青项目2100多个,先后四批891名干部人才进青履职,1600多名专家来青开展各类指导服务。

  我们看到,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青海经济破浪前行的鲜明旗帜与强大引擎。(解丽娜)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