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西区:率先砥砺奋进

24.01.2015  10:32
核心提示:  ●率先在全省区县财政突破10亿大关  ●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农转居   ●率先在全省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率先建成全省首家残疾人就业便民服务一条街  ●率先在全省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率先在全省区县财政突破10亿大关

  ●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农转居

  ●率先在全省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率先建成全省首家残疾人就业便民服务一条街

  ●率先在全省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率先成立全省首家地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

  ●率先建设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和总部经济大厦

  ●率先在全省推行环卫、绿化、市政一体化管护服务

  ●率先在全省实现电子技防体系全覆盖●率先建设全省首条“绿道”

  ●率先在全省举办海峡两岸教育交流活动

  2014年,是西宁市城西区百姓值得欣慰的一年。这一年,改革创新、率先实干成为城西区抓“三基”、强“三基”,促发展、惠民生的鲜活实践。新变化、新态势,新气象、新格局,魅力西区活力四射。

  区域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产业结构更趋优化,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打造出多个民生亮点,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日益提升。融合各项创建,创新工作理念,打好建设、管理、环保组合拳,城区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城区品位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再上台阶……走近省城西区,这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区,处处呈现出繁荣和谐的喜人景象。

   数字关注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4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182亿元,增长11.5%;区属固定资产投资70.3亿元,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3亿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44元,增长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253元,增长15.5%。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9亿元,增长28.9%,率先在全省区县财政突破10亿元大关,全区总财力达到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深化改革 活力增强

  十八届三中全会奏响了改革“最强音”,城西区如何以新的姿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2014年1月3日召开的中共城西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扬起了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风帆。

  开创全省城市管理改革先河。率先在全省推行环卫、绿化、市政一体化管护和服务改革。今年4月,城西区委、区政府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将原环卫所、园林绿化处、市政3家单位整合为市容环卫管理中心,原有100个吃财政饭的事业编制减至30个,并将原来3家的管护和服务实行一体化,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区域承包,效果十分明显。

  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以虎台街道办事处殷家庄村为试点,根据中央及省、市改革精神,制定细化改革方案,通过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表决、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等方式,将全村378户、1260人全部进行“农转居”,成为全省第一个整体“农转居”的村子。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区户籍制度改革有序进行,实现农转非4587户17056人,完成率88%,殷家庄村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农转居。

  财税改革盘活存量资金。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预算管理综合绩效考评体系不断完善。整合财政存量资金,盘活比例达80.7%,高于市目标40.7个百分点。政府采购项目资金1.47亿元,节约资金1206.8万元。全区公务接待、公务用车支出同比下降52%和5%。为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城西区根据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组织力量对区级政府机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集中地审查清理,取消了6大类、15项行政审批事项。创新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制定了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方案和指导性目录,确定优先购买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十类19项公共服务项目。

  民生发展 幸福生活

  区长刘浩年认为,抓民生要落实在群众最急最盼的事情上。要多些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这一年,优先实施民生战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城西区各项改革落地生根。推进社会保障与就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将更多的“真金白银”用于民生改善。全年用于改善民生资金6.42亿元,占区财政总支出85%。1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工。其中,安排资金8500万元,率先在全省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教育用地整合、信息化等项目建设,相继建成张家湾小学和西川南路幼儿园,文汇小学正式启用。率先在全省举办海峡两岸教育交流活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后新建6个健康小屋,启动建设了城西区医疗养老康复中心。

  这一年,还有更多的惠民之举相继落实,描绘出百姓生活的美丽图景。先后建成社区体育休闲广场6个、户外健身场所11处,使农家书屋和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建成区文化艺术中心和兴海路市民文化中心,先后举办和承办大型文化活动110场次。新建标准化农贸市场3个,开展农贸电商服务及蔬菜销售直通车工作,发放各类物价补贴282万元。建成“阳光厨房”50个,实现对餐饮服务业消毒保洁、食品制作立体式远程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善治理体系,社会持续和谐稳定。率先在全省实现电子技防体系全覆盖,在199个“老旧散”楼院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探头1260个,实现了电子技防体系全覆盖。率先建成全省首家残疾人就业便民服务一条街,开启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幸福之门。2014年,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荣获全省首个“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率先在全省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目前15家社会组织入孵。成立全省首家地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成功处置重大医患矛盾纠纷6起。

  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魅力西区将砥砺奋进,努力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改革的浪潮中高歌远航,书写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篇章。

  强区三产 兴区之路

  走进城西区,国内外著名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随处可见。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中信银行等11家大型银行入驻西区。大型金融业竞相入驻西区,不仅为区域内的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本后盾,也为西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成为西区经济增长的“金色发动机”。

  2014年,城西区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2亿元,增速位居西宁市第一;城西区全面推进工商登记改革,降低企业注册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实施民营经济发展倍增计划,全年新增中小微企业1601家,增量居全市首位,走在西宁市各区县前列。

  西区第三产业发展有先天的优势。区委书记吴天晓在区委全委会上提出:“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积极引导电子商务、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旅游休闲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 。

  2014年,城西区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率先建设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和总部经济大厦,优化企业发展和投资环境。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2014年城西区除了奖励2013年纳入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的15家企业外,还全面落实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各类税费1.34亿元,组织50余家企业与西宁市农商银行召开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不足问题,32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意向性融资协议3800万元。第三产业服务中心建设投入了1600万元,正在筹备企业入驻等工作。

  在西宁市2014年分地区分行业新增私营企业明细表中,全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总数为5962户,仅城西区新增数就达到1761户,占全市近三分之一。吸引多家股份制银行入驻城西、通过青洽会、城投会招商引资,建立中小微企业扶持基金、减免企业各类税费、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城西区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的服务举不胜举。全区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分别达90%和5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第一、全年新增中小微企业增量居首,这无不投射出城西区区委区政府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锐意改革,增强服务、不断创新的大手笔。城西区还大力推动商贸、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立区级旅游服务中心,设立旅游发展基金240万元。夏都梦想季·西区商圈文化旅游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全年接待游客270万人次,增长21%;旅游总收入达33亿元,增长32%。

  第三产业的长足发展,是实现建立“全省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目标的坚实经济基础,在五四大街鳞次栉比的一幢幢百货商超间,在胜利路星罗棋布的一间间电子产品门市间,在中国著名商业街力盟步行街的流光溢彩间,在兴海路焕然一新的河湟美食街……“魅力西区”无不展现出第三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倾心打造 美丽宜居

  以“美丽西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投资2550万元的同仁路城市景观提升、五四大街门头整治等项目顺利实施,趣园路、贾小北巷、建研巷等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突出“地方小吃文化”主题,全力打造兴海路河湟文化美食一条街。投资900万元新建公共卫生间49个,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投资2100万元对49栋单体楼和30栋“金屋顶”进行景观亮化,城市亮化获得全国“城市照明建设奖”称号。城西区发扬敢于碰硬、善做工作、攻艰克难的精神,依法完成征收项目7个、征收面积21.1万平方米,和谐征收创出“西区速度”。以数字城管为抓手,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数据更新、信息采集体系,初步建立起无缝隙协作、一体化运行的城市管理体制。

  新理念新手笔,率先建设全省首条“绿道”。从同仁路高架桥上向鲁青公园望去,一条红色的自行车专用道蜿蜒伸向远方,这条正在修建中的红色小路是城西区在全省首推“绿道”概念,提升环境品质的点睛之笔。

  2014年,在“环境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引领下,城西区轰轰烈烈地打响了一场场“生态战役”。如今,西区的环境品质是愈发地宜居了。结合“环境最佳居住区”建设,年初安排1000万元环境污染治理保障资金,从考核奖惩、责任落实、执法监督宣传引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今年共安排政府投资项目72项,涉及生态环保的有黄河路小游园整治工程、五色草立体造型花坛建设项目、垃圾斗和果皮箱购置安装、煤烟型污染治理等23项。新建街头绿地景观4处,五色草立体造型花坛6处,造林200亩,义务植树20余万株,南川河西岸绿化景观提升改造项目圆满完成。加大对中小型企业规范化整治工作,硬化厂区9500平方米,覆盖污染源4万平方米,完成21台22.1蒸吨“煤改气”治理任务,依法关停5家污染较重的中小型企业。按照“标本兼治”,巩固“治标”成效、强化“治本”措施的要求,开展了城西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联合执法活动,在西川南路检查站设置检查点,先后查处违章车辆1000多台次。严格落实建筑垃圾运输、处置备案登记制度,建筑工地建档、备案率100%。开展餐饮、建筑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率先与大气远程监控系统联网。制定《城西区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奖励办法》,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计划指标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2.8%,较上年提高12.25个百分点。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