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青海人 魏育德:在广东拼出一条生路

08.04.2016  07:43

  青海新闻网讯

                36岁,他从青海汽车制造厂下岗,赴粤创业;

  42岁,他砸锅卖铁二次选择创业;

  45岁,历经艰难,企业年利润超千万元——

  原以为到了广东,我们青海人就能过个温暖的春天了,谁知这天总是阴沉沉的,还有点凉意。

  20多年前,青海人魏育德刚到广东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感受。但让他始料不及的,不仅仅是天气。迎接他的,并不是遍地黄金,而是一个个当头棒喝,一次次惨痛的失败。他在广东的艳阳天,足足等待了9年。

  3月29日,当记者赶到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源盛五金电器厂,魏育德正和一台还在研发的自助洗车机“较劲”,一米八的个头、憨厚的笑容,一看就是地地道道的西北汉子。能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存活,能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生存并转型发展,魏育德说:“靠的是青海人能吃苦的劲儿,靠的是我们青海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中年下岗

  青海男儿彷徨无措

  魏育德,土生土长的青海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青海汽车制造厂做技术工人,捧上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当时感觉这辈子应该就这样了,上班、下班,带孩子,一家三口,两个人上班,钱也够用。”对当时的状态,魏育德还是非常满意的。1992年,魏育德被派往日本进修机械制造、管理等专业。

  好景不长。1994年,汽车制造厂效益下滑,厂里发不出工资了。魏育德和妻子下岗后,一家三口的生计成了问题。

  此时的魏育德,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以前每天按时按点上下班,突然一下子没事干,整天无所事事,很茫然,有时候莫名其妙地冲孩子发火。”魏育德回忆。

  一个信息改变了魏育德的人生道路。“当时,听一个朋友说广东要举办人才交流会,感觉突然眼前豁然开朗。”魏育德和家人商量后,只身南下参加人才交流会。“那时候,青海还没有人才交流会,当时想着到沿海地区找到工作的机会多一些。真到了要走的时候,实在舍不得家人,走的时候娃娃也哭我也哭。”说到这里,这个青海汉子用笑声掩饰着一丝酸涩。

  孤身南下

  第一次创业惨败

  1994年,魏育德只身到广州参加人才交流会,寻找事业的新契机。

  在人才交流会上,魏育德认识了广州重型机床厂的工作人员,几个人决定到东莞承包一家从事机械制造的乡镇企业。“我们几个都是技术人员出身,承包了乡镇企业后,技术方面没问题,但对市场不了解、不熟悉,企业连续两年亏损,第一次创业也就失败了。”

  魏育德开始改变战略,他选择就业。1995年底,他认识了一名港资企业的老板,老板手里有一项产品,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人才经营。魏育德的出现让他非常欣喜。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港资老板手里的产品是全自动油印机、折页机,原本想在日本生产,由于种种原因转到国内生产,却苦于没有懂技术同时会日语的人才。有过日本进修经历,同时又是机械制造方面的技术能手,魏育德很快就和港资老板达成协议,被任命为公司的生产技术副总。项目从刚开始的购买设备到最后生产,每一道程序都饱浸魏育德的汗水。产品出口日本、美国。

  这一干就是7年。魏育德不仅熟悉了出口贸易,熟练掌握了管理经验,并且积累了人脉和市场渠道,这是他打工生涯中最大的收获,也成为他二次创业成功的基石。2002年,在港资企业打工7年的魏育德已经42岁。勇于挑战的魏育德选择辞职,开始第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

  合伙人突然去世撤资

  2002年,思乡心切的魏育德将爱人和孩子接到身边。魏育德的二次创业,称得上是破釜沉舟。

  “既然出来了,干不出名堂,就不回去。我没有给自己留退路。”说这句话的时候,坐在沙发上的魏育德坐直身子,眼神和话语间依然充满坚定。

  一个偶然的机会,魏育德认识了一位打算建厂的台湾商人,两人决定各出资20万元办企业。魏育德出资20万元的同时,以技术入股,占企业60%的股份。企业发展非常顺利,生产出来的烧烤炉出口到了美国,生意兴隆。

  就在魏育德准备在新公司大展拳脚的时候,合伙人突然去世,由台湾合伙人一手负责的国外业务就此断链,公司业务一度搁浅,人员纷纷离开。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魏育德带着仅剩的3名员工拼尽全力维持公司正常运转时,合伙人的儿子打算抽走父亲在公司持有的股份。

  不忍看着辛辛苦苦创下的事业就这样泡汤,魏育德咬着牙到处借钱,凑够了30万元,把那40%的股份全买了过来。“这是我的企业!”魏育德看着眼前一千平方米的厂房,如同看待孩子般温柔而坚定,“不能放弃,必须努力将公司支撑下去”。

  百折不挠

  一个月跑破三双皮鞋

  公司正常运作,必须要有业务。魏育德带着3名员工,到周边相关企业跑业务,做小订单。每天从早跑到晚,费尽口舌,陪着笑脸。其中,一名员工坚持了几天,由于太辛苦,选择离开。魏育德没有后退,他带着仅剩的两名员工继续跑。

  找业务并不顺利,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接到订单。当时,公司、个人账户没有一分钱。魏育德咬牙到处借钱,抵押房产贷款,才勉强维持公司运转。

  “2003年到2005年是我最困难的时候……”魏育德回忆,那时女儿正在读初中。有一天,女儿哭丧着脸回家,说全班只有自己没交学费。魏育德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下,转身出门七拼八凑,凑够学费。“当初信誓旦旦带她娘儿俩出来,结果连女儿的学费也交不上,作为一个男人,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儿……好在挺过来了。”说到这里,魏育德极力表现得云淡风轻,但眼睛里还是有泪花闪烁。

  魏育德暗自发誓,一定要让公司活下去,好起来!

  接下来的近一年时间里,魏育德没日没夜地跑业务,接订单,一个月跑破了三双皮鞋。天道酬勤,一位日本商人将一部分天线业务转给了魏育德,企业终于有了转机。

  2005年,企业陆续接到电器厂配件的业务。随后,公司接下了给麦当劳做烤盘、炸薯筐等配件的订单。2006年,45岁的魏育德事业步入正轨,公司拥有资深工程师、普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普通员工50余人,研发的各类烧烤炉主要出口美国,卫星天线出口日本、西班牙。公司效益最好的时候,年利润上千万元。

  研发创新

  促企业转型升级

  在魏育德的办公室,放着一台研发了一半的自助式洗车机。办公桌下放着一个工具箱,里面是魏育德已经研发成功的自动千斤顶,自助式洗车机是魏育德下一步研发的项目。

  魏育德的企业是传统的加工制造企业,对市场依赖度较高。去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利润减半。魏育德开始走上转型之路,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力度。从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中,魏育德找到了商机——自动千斤顶和自助式洗车机。

  魏育德调研发现,机动车的数量一天天增多,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却还没有跟上,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他相信,自动千斤顶和自助式洗车机一定有市场。

  如今,自动千斤顶已经研发成功,正在申请国家质量认证的“3C”标志,已经和台湾等地的商家达成合作意向。自助式洗车机正在研发中。魏育德说:“5月份将在山东召开汽车用品展览会,我打算去推销我的自动千斤顶套装。”对于洗车机,他也打算好了,等产品研发上市了,每个住宅小区门口放两台,居民投币洗车,洗车机上我还要加上液晶显示广告屏,市场前景很好。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魏育德的创业路也为后辈总结了不少宝贵经验。一路走来,虽然辛苦,魏育德乐在其中。总结自己的创业之路,魏育德说自己就是“越挫越勇,再挫更猛”的代表。“创业不能害怕失败,十个创业九个死。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不要选择创业。如果选择了创业,就要把失败当成是过程中的一环,反思后重新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