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山村暖暖的民族情
眼下正临备耕春播的时节,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新街回族乡,不少村民已经开始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为秋日收获播撒种子。
“来来来,我帮你把蒜苗种子拉过来”、“先把你家的地给翻了吧,等会儿再翻我家的”、“你那里还缺不缺人手,不够我来搭把手”……
在新街回族乡鱼山村的田间地头,不时会传来这样一句句暖心的话语。这些年来,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步步夯实,各民族团结和谐共进已经成为鱼山村群众生产生活中离不开的共识。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再加上没有相应的产业发展, 鱼山村成为乡里的特困村。
2013年3月份,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鱼山村开始试种了1公顷蒜苗,并获得了成功,这成为了现在村子产业发展的“敲门砖”。
随着蒜苗特色种植业地发展,村里还成立了“禾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统一购置蒜种、统一销售、统一耕种。如今,鱼山村蒜苗种植面积已达5公顷,村里将近90%的村民参与到了蒜苗种植当中,实现经济效益600余万元,越来越多的群众靠这一特色种植业模式走上了致富路。
村民应福原本是贫困户,靠着种植蒜苗实现了脱贫,他高兴地说:“多亏党的好政策,让我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去年我们家靠种蒜苗,收入了12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蒜苗产业蒸蒸日上,不仅解决了鱼山村的贫困问题,让昔日的贫困村正以全新的面貌向前发展。同时,还把大家的心拧到了一块,在鱼山村每逢春季播种季节,不论是藏族、回族,还是汉族,只要是村子里的人,大家都像约定俗成般互相帮助,一同劳作。
“刚开始种那会,像我家种0.9公顷的蒜苗,光是播种的时候每天都要雇人来帮忙,一天最少也要付出雇人的劳务费用80多元,现在不用再花这些钱了。”正在蒜苗地里翻地的村民扎西说,现在我们都是头一天我帮你种,第二天你帮我种,省去了劳力钱。
扎西说的不花钱就是因为自从村里成立合作社后,村民之间的交流也一天比一天多,以前从家门口路过都搭不上几句话,现在一起去购置蒜种,一起耕种、收获蒜苗,一起把蒜苗装上来收蒜苗的卡车里……
“民族团结在基层就是实打实的,看得见的。就像在鱼山村产业发展带动了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团结进步又促进产业加快升级……”新街回族乡党委副书记马林圃说。
来源:《青海日报》201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