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媒体八省区采访报道③】探寻玛多民族文化

17.11.2019  12:14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顾丽娟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发源后,数百条河流汇聚到高地玛多,由此,玛多也被称为黄河源头第一县。

  怀着崇敬之情,11月15日,甘肃日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媒体采访组踏上了黄河源头探秘之旅。到达黄河源头牛头碑时,当地向导、青海美之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超诚挚地邀请大家向母亲河源头牛头碑敬献哈达。

  黄河源头牛头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摄

  在藏族习俗里,哈达代表纯洁、诚心、忠诚。刘超说,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面积占玛多县总面积的78.01%,“牛头碑”由玛多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9月修建于措日尕泽山顶峰,玛多人为牛头碑敬献哈达,是为表达对黄河的热爱、感激和崇敬。

  玛多是黄河经过的第一座城镇。黄河养育了这里的各族人民,也成就了黄河上游独特的地域文化。

  拉泽,寓意五谷丰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摄

  历史上的玛多是由内地进入西藏的一处驿站,也是一个古渡口,生活着汉、藏、蒙、回、撒拉等多个民族,同时也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相传,这里是格萨尔策马称王的圣地,也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地方,现在在玛多县域依旧保留着迎亲台。

  位于万里黄河发祥地的玛多县的鄂陵湖。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

  除了有丰富的民间故事、歌谣外,被称为格萨尔故乡的玛多,也不乏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人和说唱故事,现已成为公认的艺人最多、版本最集中、说唱形式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辽阔无际的扎陵湖。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

  “玛多还有很多有关世界形成、人类起源、生产生活、风物习俗等方面的传说以及山水颂、祭祀歌等。”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文专家居·格桑说,这方土地创造了独特而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让这些精神财富的传承,成为这片歌舞之乡最美的文化生态。

  黄河孕育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的人民也像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着这条河流的发源地。

  黄河源头鄂陵湖日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摄

  “就在下个月,我们将在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投放一个装有‘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果洛做客’的漂流瓶。”当地牧民桑杰说,他们希望漂流瓶漂过5464公里,能诚邀沿途9个省区的兄弟姐妹们,来玛多做客。

  野生动物在保护区随处可见。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

  君在黄河尾,我在黄河源。也许漂流瓶不会真正飘到黄河下游,但身处平均海拔4300米黄河源头的牧人们,也正是通过这种朴素的表达方式,呼吁大家保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

  玛多县素有“千湖之县”之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