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包公

06.08.2019  08:51

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一起查看村里养牛的情况。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作为回族村里的藏族书记,项秀的外貌很好辨认——黑。

  “刚来的时候没这么黑,两年多风里来雨里去,比原来黑多了。”那然村会计艾由卜说。

  2016年12月,经组织安排,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政法委工作的项秀成为了茫曲镇那然村的第一书记。

  那然村是贵南县第一大村。553户,2247人,贫困户就有103户391人,比周边一些村落的总人口还要多。“后进村”“重点贫困村”的帽子一顶接着一顶。脱贫攻坚任重道远。

  然而,这台急需开动的“列车”,车头却出了问题,项秀到村里才知道,从2015年开始,村上就无人任村干部一职。

  “面对这种局面,我发现作为第一书记,当务之急就是让村民们认可我。”项秀说,初到那然村时,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不少村民家的房屋年久失修。“既然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修路、盖房、建广场,那我就从这些事儿抓起。”

  2017年,高原美丽乡村项目在那然村落地。207套危房改造项目让村民们喜出望外。可一些村民却在此时打了退堂鼓。

  “我拿不出1万元自筹款。”60多岁的何秀英是一位独居老人。多年来,除了政府补助,她的生活全靠自己那投资不到一千元的小卖铺。虽然几间土房确实破旧不堪,但老人依旧选择放弃。

  “这1万元我担保,有问题你们来找我。”在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项秀把走了的施工队重新找了回来。几经协商,终于说服对方开始施工。

  白天当监工盯项目、晚上当秘书写材料……2017年实施项目的那几个月,项秀几乎天天加班到深夜。

  “我们一看第一书记是个干事的人!跟着他干准没错。”村民陈好道原来是村上的民办教师,看到项秀一心为那然村服务,便主动请缨在村委会帮忙。

  2017年底,高票当选的马永海和马登彪成为了村上的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作为下派的第一书记,项秀明白只有让村党支部这个“主心骨”强起来,让党员干部这个“主力军”动起来,脱贫攻坚才能取得胜利。

  说干就干。

  雷厉风行的项秀挨个到村干部家里走访,和村干部推心置腹谈心,谈自己的想法,也聊对方的意见。几个月磨合下来,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步调和项秀渐渐一致起来。

  有了干劲,还要找对路子。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发展,经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后,大家决定继续采取养殖这一传统的发展模式。经过挨家挨户的走访调研,项秀对全村的贫困户发展有了规划:72户继续养牛,9户选择养羊,1户适合养鸡……

  可有一天,外出没多久的项秀就黑着脸回到了办公室。

  原来,村民马小芳想要养牛,可又觉得风险太大。思前想后决定不接受政府的扶持项目。项秀知道消息后,气得黑了脸。

  “要不是项秀书记后来又去了几趟,苦口婆心地劝说,马小芳家到现在还脱不了贫呢!”陈好道说。

  脱贫光荣户海买今年73岁。一家五口全靠儿子马海峰一人打工过日子。在项秀的鼓励下,2017年产业扶贫项目到位后,海买一家贷了5万元贷款,扩大了养殖规模。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年底一算账,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收入5万多元。

  “以前生活困难,白面都吃不上。哪能想到有一天,能天天吃肉啊!”提起脱贫后的生活,老人话语质朴,眼眶湿润。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那然村顺利脱贫摘帽。相比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村党支部、党员、群众都有了大变化。项秀也收获了村民的信任和肯定。

  “‘黑包公’可不仅仅是因为书记脸黑,更重要的是他心里有我们老百姓,办事公正。这是我们对他的认可!”陈好道说。

  【微感言】

让贫困群众的精神“立”起来

  “我叫本措加,是塔秀乡贡哇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后本人将依靠自己的双手,不等不靠,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当村上的第一书记尕多加从包里拿出承诺书时,我很难把这项举动的发起人和眼前那个瘦削的藏族老太太联系在一起——因为在我刻板的印象中,脱贫光荣户似乎不能和一个老年人划上等号。但出人意料的是,她不仅说服自己的儿子儿媳自愿脱贫,甚至在村民大会上表态,并且成功影响了其他的贫困户。

  其实,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采访本上很难出现一些“高大上”的词汇。对于脱贫,他们几乎有着同样的感慨,变化大、生活好、收入多……但却在细微之处存在差异。面对政府的扶持,有些人想继续躺在政策的温床上,有些人却想自己动手早点摘了“这顶帽子”。只有面对他们,才能体会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

  俗话说,人不自助天难助。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才是持久脱贫致富的决定性因素。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早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全省上下的切实担当和务实行动。愈是在这种时候,愈要把精神脱贫摆在前头。那些脱贫主动性差,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群众,即便脱了贫,也很有可能会因为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支撑而再度返贫。

  知感恩而奋进,知奋进而有所为。为了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塔秀乡贡哇村第一书记尕多加的办法就是把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算”出来、“逼”出来。对于不少文化素质偏低的贫困户来说,虽然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但心里却没有一本账。通过对他们一年的家庭收入进行测算,让贫困户对自己享受的实惠有个直观感受,从而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再通过能人带动、典型示范,不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以榜样的力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而只有他们的精神“立”起来了,他们的脱贫步子才能迈得更稳、迈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