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深读:2016惠民大礼包都装了点啥

26.01.2016  10:50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在此次省“两会”上,省长郝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民生十件实事”为抓手推进共享发展,继续集中75%左右的财力,办实事求实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那么,2016年,青海的“民生大礼包”里面都装了些什么?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今日,就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省财政统筹安排44亿元扶贫资金,整合引导各类资金不少于100亿元,启动实施“八个一批”行动计划,确保6个贫困县摘帽、400个贫困村退出、1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继续实施教育惠民项目

  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六州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两市贫困家庭学生实行15年免费教育,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和内涵建设,积极推进青海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支持青海民族大学建设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大力推进就业创业

  落实创业促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实施新型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安排机关事业单位考录招聘5000人左右,新增一批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有效增加就业容量。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完善劳务对接机制,提高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水平,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有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国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地区附加津贴等政策,落实援企稳岗、社保补贴政策。加大财政对农牧民的直接投入或股权投入,提高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标准,对农村牧区贫困户开设农家乐和网店给予补助。鼓励城乡居民依法合理增加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标准,将城市、农村低保人均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4800元和2970元。在对困难残疾人给予生活补贴的基础上,对重度残疾人再给予每人每月100元护理补贴。

  着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联合体和县乡村一体化建设,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加快医保复合型付费方式改革。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实施包虫病防治行动计划。

  努力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城镇棚户区改造及公租房建设8.6万套,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加快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鼓励进城农牧民购房定居,制定农牧民同等享受住房保障和棚改政策。改造农牧民危旧房6.5万户。

  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继续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广播电视无线数字覆盖等工程,在50个行政村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

  积极推进老年人关爱工程

  全面推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探索医养融合和农牧区孤寡老人代养服务试点。将高龄老人生活月人均补贴标准提高20元。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000张。

  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继续实施“畅通西宁”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实施农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果洛三县联网、全省农网升级改造,让各族群众用电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