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的“生命竞速”

22.08.2016  00:34



       

          2016年8月7日至8月10日,海北州西海镇某区域预想发生“地震”。第一时间,省公安消防总队集结全省近百名救援攻坚队员深入“灾区”开展救人;公安部消防局迅即调集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地近400名消防官兵昼夜不停,从各路驰援而来。

          无人侦察机、重型装备、生命探测仪和各种救援装备立刻聚集救援现场,三天三夜,跨区域地震救援拉动演练的硝烟弥漫在海北的高原,展开了一场挑战身体极限、意志极限的“生命接力”!

第一时间 驰援海北

          生命如天,兵贵神速;声声急令,刻不容缓!

          8月7日6时,接到海北西海镇发生“地震”的报告后,省公安消防总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迅速成立了以总队长牛军、政委张春阳为总指挥的救援部队。总队指挥部通过3G卫星传输过来的信号进行详细分析,针对现场情况安排部署力量,调派60名攻坚队员组成的“重型救援队”开赴一线。

          车辚辚,马萧萧。10余辆携带特种装备的大型消防车如铁流疾驰,车尾冒出的浓烟弥漫在草原空旷处。青海总队成立的重型救援队抵至海晏县后,采用一队一组的战斗模式,携带指南针、急救包等物资装备徒步向“地震核心区”开进。

          辎重人马,前后呼应,行进有序……救援人员不仅背着60多斤重的个人行囊,特别是面对1028件总计十几吨重的救援器材,需要消防官兵输送至救援现场,更何况路况不明,无论面对横断桥面,还是面对泥淖草地,每一组救援队伍都必须想方设法行进,而不能有半丝松懈。

          时间,是赢得胜利的前提。他们与时间赛跑,同死神竞速。总队参谋长李博今年49岁,但在徒步中丝毫不逊于每名救援人员。而当中,年龄最小的不过也才19岁。救援队伍经过3小时45分钟的长途奔袭,救援队伍抵达演练地点,并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任务中。

          与此同时,中国地震局通过传真向公安部消防局通报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附近区域发生里氏7级地震的灾情信息。公安部消防局启动重大地震救援预案,调派就近省份消防官兵,携带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搜救犬等救援装备向海北集结。

          西藏消防总队应急救援队经历了22个小时的火车,驱车4小时来到海北。在10公里的徒步中,每名官兵任凭汗水浸透、脚皮磨破……6支救援部队,面对炎炎夏日,忍受着炙烤、紫外线灼伤和高原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期间没有一人掉队。8月7日14时10分,陕西总队26人轻型队到达;19时34分,甘肃总队98人重型救援队到达现场;17时56分,宁夏总队99人重型救援队到达现场……一道道指令通过无线电波传达至指挥部。

          钢筋铁骨,方显英雄本色!千里行军的6支救援队到达演练现场后,迅疾安营扎寨、对接情况、检查救援装备……尘埃还未落定,各路人马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中。

高位统筹 接轨实战

          在演练现场,广大救援官兵表现出的高昂的战斗热情和巨大的信心是保证演练成功的基础。而这,离不开部局和总队各级领导殷切的关怀和决胜千里的运筹。

          8月9日,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罗永强专程赶到演练现场,给予广大救援官兵巨大的鼓舞,并深入现场进行实地指导,并针对此次演练设定的科目概括了几个特点。

          ——整建制拉动。此次演练根据灾情设定,按照应急响应等级,迅速启动跨区域救援机制,从6个总队整建制调动地震重型搜救队、轻型搜救队,采取陆路开进、铁路运输等方式奔赴一线。这些人员和装备平时就按照救援编组、编队进行准备,协同协作能力强,投入灾区后能迅速展开救援。

          ——全方位保障。此次演练现场保障涵盖了部队自身的政工、宣传、通讯、装备、物资、生活、卫勤等方面,也包括了通信、电力、气象、民政等社会应急联动部门,检验部队各种复杂、极端条件下的整体保障能力。

          ——多科目演练。利用废弃工厂建筑设施,搭建和还原地震灾害场景,着眼实战需要,先后设置10公里徒步行进、大面积生命迹象搜索、牵引支撑破拆救援、向上破拆救援等演练科目,这些科目在高原地区更具有艰难性和挑战性,重在检验救援程序和专业技术。

          ——高海拔体验。与平原地区不同,高海拔地区对部队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消防官兵高原适应能力、如何保证战斗力持续生成、如何把握救援强度要求、如何合理进行人员轮换调整,如何做好医疗、生活和物资保障,都需要我们在演练中进行测试,不断获取、积累、分析科学数据,以此来摸索出一套高原救援规程和保障标准,进一步提升消防部队专业、高效的救援能力。

          以信息保障为例,可视化指挥体系在此次演练中展现了超常的功能。演练中,3台卫星车、1部卫星便携站对5部卫星电话、18部3G/4G单兵图传设备以及150余部短波电台进行无线集中指挥,并运用卫星、3G/4G网络、短波、超短波建立了空中链接,搭建起了一个可视化调度指挥平台。

          凡是预则立。为做好此次跨区域地震救援拉动演练工作,部消防局制定下发了拉动演练方案,成立了部局前方指挥部,确定了参演部队、力量编成、参演时间和科目。同时,多次派员对拉动演练集结场地、官兵营宿、车辆停放、医疗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实地查看,对官兵72小时个人装备和演练科目进行了详细检查和现场指导。

全面搜救 极限挑战

          “搜、搜、搜……”,在一片坍塌的废墟上,训导员马小龙一只手牵着黑色的搜救犬,一只手不停地用手势指示着搜索方向。搜救犬小虎用灵敏的鼻子不停地嗅着,马小龙身着橘红色服装,头戴白色头盔,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犬的一举一动。

          在拉动演练现场,小虎在几块堆积的预制板前爬上爬下,两只瞳孔紧盯着一处罅隙的空间。突然,转身朝向自己的主人,不停地吠叫,并开始用爪子刨着它脚下的废墟,果不其然,在这处废墟下发现了一处生命迹象。定位后,训导员立即在“被困人员”的位置进行了标注。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内,搜救犬小虎在另一处破旧的房间角落又发现了另一名“被困人员”。短短数分钟时间,小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小龙小虎曾在玉树地震救援中立下赫赫战功,他们不仅是战斗一线的“英雄”,更是救援现场的“黄金搭档”。如今小虎已经9岁了,相当于人类65岁。但在救援现场,小虎“老当益壮”,冲锋陷阵,每一次表现都会赢得啧啧赞许。随行的战友们都说,小龙小虎不愧为一对“龙兄虎弟”。

          在7日开展的“生命迹象搜救”行动中,主要设置了人员喊话、生命探测仪搜索和搜救犬搜救。相对而言,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的目的都是为了搜索生命,但却都有自己的优势。但在救援第一天,小虎能在极短时间内找到两名被困者,不仅体现了小虎极为丰富的经验,也证明了小虎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救援搜索能力。

          海北高原,气候异样。白天最高温度达到二十七八度,夜间最低气温却能降到几乎零下。温差20多度,很多战友们说,在海北一天能体验到春夏秋冬。

          非常时刻,非常作风。据了解,参演的项目难度十分之大。向上破拆救援用时5小时;绳索水平救援用时4小时;高空竖井救援用时6小时……别小看这些科目,没有一定的功夫是完成不了任务的。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狭小空间救援可以说是所有项目中操作空间最为狭小、障碍物最多、挑战性最大的一项!在半径不到0.5米的狭窄巷道内展开救援,不仅大型的先进装备派不上用场,就连较小的操作工具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也不能尽情施展! 

          救援中,救援人员利用手中的剪断钳快速对巷道中的铁丝网进行剪切,随后另一名队员接力上阵,采用最简单的手锤对巷道中厚重的水泥砖混墙进行破拆。狭小的空间、厚重的喘息、艰难的敲击,让赛场周围的气氛紧张而扣人心弦……但闻巷道中铿锵锤击之声厚重绵延,水泥板的一角终于在巨大撞击之下分崩离析,渐次散落在巷道之内。 

            1厘米……3厘米……5厘米……终于,“被困群众”被救援人员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而整个过程整整用了十二三个小时。期间,共破拆了30公分厚的水泥板一块,20公分厚的水泥板两块,10公分厚的木板一块和5公分厚的钢板一块。 

          现场小组长程琼阳介绍,就拿一块钢板来说,在设置中,专家组要求钢板中叠加了四层条形钢筋,层与层间隙全部点状焊接,外层以加厚钢板盖之,并与钢筋之间也以焊接点覆盖,为的就是增加救援的难度。 

          政治工作催生战斗力。总队在此次演练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开展了战前誓师、火线入党等活动,并在“震中”明显位置张贴了宣传鼓动、两学一做、争先创优标语,时刻勉励官兵战斗信心和热情。

          三天三夜,昼夜不休。累了就在简易帐篷小憩,饿了以压缩饼干充饥,渴了用随身携带的矿泉水解渴,72小时完成40项高难度、高强度、高标准的救援项目,不仅是对每名救援人员体能、意志的极大考验,更是对高原极高难度救援工作的极大挑战!

多方筹备 保障一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此次拉动演练工作来说,后勤也是一线,后勤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备条件。

          西北跨区域地震救援演练工作中,总队从机制上逐步完善,在人员、物资、装备上合理编配,建立靠前保障、主动保障、集中保障、精确保障、持续保障的战勤保障体系。据省公安消防总队后勤部副部长董志强介绍,总队针对此次演练工作专门成立了后勤保障组,下设饮食、供电、照明等10个分组,并逐人逐事明确了任务分工和工作职责。同时,按照标准为重型救援队的60名队员购配了个人防护、携行背囊、救生、破拆、照明等各类装备800余件套的装备器材;调拨个人防护、破拆、侦检、警戒、救生类等器材81种281件套,并对救援所需5大类41种500余件套器材进行了补充,保证救援人员有充足的战斗力投入到抢险救援中。

          三天的演练中,大到部队官兵的正常饮食,小到线路检修、官兵医护……所有你能想到的后勤保障工作,都事无巨细,精益求精。在采访后勤饮食保障人员孙亮时,我们感受到了他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的脸已被紫外线辐射得满脸红肿,掀开自己的衣服,胸前一块医用纱布包裹着灼伤,不由得让人心生敬畏。他说,大家都一样,都在和天作斗争,我不能倒下,我的任务就是保障每一名人员的饮食。

          在高原,昼夜温差大,加之草原地皮湿度高,睡在帐篷的官兵盖上两层被子也丝毫感觉不到一丝温热。每天太阳出山前,草地、帐篷到处挂着冷冰冰的露珠。每日早晨,天还未亮,每名炊事人员就得起个大早,操练起锅碗瓢盆,为大家准备热腾腾的早餐。为保障正常饮食供应,总队调拨高原连用野战厨房2套、排用野战厨房1套,同时调拨饮食保障车3台,用于救援现场正常的饮食保障。

          8日,由于缺氧与紫外线辐射等原因,西藏一名救援队员在执行任务晕倒,在现场医护人员的紧急救护下,情况得到了好转。此次演练中,总队专门从总后卫生部购置1500余支高原专用护肤霜,700余支强力驱蚊霜,400余瓶抗缺氧红景天等物品为官兵进行了发放,并调派各地医院和支队医护人员,对现场“被困人员”和可能出现的伤员进行治疗,并在夜间对各“营宿地”巡检消毒,防止非战斗减员。

          据统计,后勤保障组还提供了300余人用电需求,统一调拨充气帐篷30顶,单人帐篷80顶,气垫床200个,行军床280张、棉被褥300床,搭建各类帐篷82顶,采购、调拨官兵补给生活物资1340件。

高新装备 亮相现场

          33台消防警用无人机盘旋在500米上空,随时接受航拍、侦察、热成像、照明、喊话指令,通过指令形成数据模块,执行3D立体图成像、图像传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装备是开展地震救援工作的“尖刀”和“拳头”!此次西北地区跨区域地震救援拉动演练共调用固定翼和多旋翼两种消防警用无人机33台。别小瞧了这些无人机,它们可以携带一些重要的设备完成空中侦察,空中监视,空中转信,空中喊话,紧急救援等特殊任务。据现场指挥员介绍,当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警用无人机可快速飞抵事发现场,配置多媒体采集系统,负责完成视、音频数据的采集,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的接收机。无人机还能够对现场进行高质量的视频采集及音频实时采集,及时传送到指挥中心,以供指挥者进行判断和决策。此次无人机的使用,大大增强了现场处置工作组的调查能力和信息获取的可靠性。

          而在一线救援现场,以八爪鱼、弧形锯等为代表的高新装备也派上了用场。只见,一个发动设备连接着几条线路,每条线路连通着起重气垫等多个救援工具,它只需两分钟便能顶撑起一块几十吨甚至上百吨重的水泥预制板,形成稳定的承重柱。这只是八爪鱼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在此次演练中,专家组就专门设置了车辆交通事故救援项目。救援开始,救援人员用手柄对八爪鱼进行无线操控,起重气垫将轿车底盘顶撑。随后,救援人员利用便携破窗器将车窗破拆后,迅速用另外一只“八爪鱼”铁钳开始破拆轿车车门。5分钟后,在铁钳扩张的作用力下,车辆驾驶室的车门被迅速拆下,被困“人员”救出过程不过10分钟。据了解,八爪鱼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综合救援系统,将最强大的起重气垫、液压破拆工具等装备整合一体,实现器材之间相互支持、功能互补。八爪鱼将在各类灾害救援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青海总队救援队员胡海涛是玉树抗震救灾的英雄。对比两次救援装备,胡海涛深有感触。他说,此次使用的装备更趋于人性化、科学化、速度化,无论从性能、功能上讲,还是从操作方便性和程序规范性上,都是玉树抗震救灾中无法相比的。

          兵之若练,以一挡十。在3000米海拔的高原开展实战化练兵既是对广大消防官兵意志的锤炼、信念的升华、技战术的全面提升,更是建设新时期“消防强军”、打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铁军的一次重要检验。今后,将继续以“练为战”为指导思想,综合当前各种类型救援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夏季大练兵”活动,锻造一支胜利之师、英雄之师!

 


用好红色资源筑牢初心使命省民政厅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近日,省民政厅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赴海北州原子城纪念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心参观学习,追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基因,丰富学习内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增信走心有新意......民政厅
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
  9月24日,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副省长、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匡湧主持召开......民政厅
阿更登副厅长调研指导厅系统驻村乡村振兴工作
  10月12日,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阿更登率队深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纳家村,调研指导厅系统驻村乡村振兴工作。互助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国栋,县委副书记赵以鸿到村陪同调研......民政厅
青海省特困人员认定有新变化保障政策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近日,省民政厅修订印发了《青海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重点对特困人员认定的核心内容,即“三无”的认定条件涉及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完善,进一步扩大了特困人员认定保障范围,细化了特困人员收入财产认定标准等......民政厅
青海省临时救助成功“减肥塑形” 申请审核确认“跑出加速度”
  青海省民政厅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将优化临时救助审核确认程序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民政厅
落实关心关爱措施暖人心 确保卸任村干部离岗不离心——省民政厅举办卸任村干部教育培训班
  2021年换届选举,一批优秀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离开了工作岗位,这些村干部在决胜脱贫攻坚、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