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人大代表的“实验”和“实践”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那时候我们村可是乡上最穷的,现在我们已经彻底脱贫了!村里一个贫困户也没有了!一切的改变可以说来自于当年的一名村官对我这个人大代表的信任。”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党支部书记牛生有,是一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当记者跟随他进入村里的平菇种植大棚时,他的话匣子也随之打开。
牛生有所说的“那时候”,是指2015年以前。对于当时没有发展任何村集体经济的东达村来说,57户共164名贫困户这个数字让牛生有去乡里开会的时候总觉得抬不起头,他认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当务之急,也是自己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让他无奈的是,“总也找不到突破口”。
“也许是运气来了,当时我们村的‘村官儿’李云,是吉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学的专业就是蘑菇种植,他建议我带领乡亲们种植蘑菇!他说他相信我这个人大代表肯定是真心实意想帮助大家伙儿奔上致富路!”牛生有回忆说,“听完这话,我一点都没犹豫,拉着小李一起,没用几天就找了一间15平方米的小房子做起了实验,结果竟然成功了!”
“实验成功了”几个字,牛生有说得很轻松。事实上,过程却十分坎坷,试种植阶段需要的预算费用是40万元,这个数字就是第一个难题。“可以说,这是一次大冒险”牛生有告诉记者,“我还记得当时我走家串户,以一名人大代表的身份、用私人名义向条件好一些的村民借钱,虽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我感受到了大家的信任,所以我有了勇气,又跑去向亲戚朋友和子女借,当这四十万元凑齐的时候,我感到自己浑身都是干劲儿!我和小李就这样开始把‘实验‘变成‘实践’。”
“实践”初期,牛生有注册成立了“东达富民特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成为法人代表。“刚开始种植的是杏鲍菇,因为经济利益更高一些,可是我们发现种植起来会有一些困难,而且很难解决,商量之后决定种平菇!”牛生有回忆说, “这样一来,凑来的四十万元就远远不够了,好在我已经有‘法人’这个身份了,很顺利就在银行借到了50万元贷款,为这事儿,媳妇还跟我吵过架,说我胆子太大了……”
压力重重的日子很快过去,合作社种植平菇成功了!“因为在高原上种植蘑菇太不容易了,县人大、县政府很快帮我们协调了县科技局、农牧局,没过多久,专项资金到位了!我之前欠下的债也就还上了!”说到这儿,牛生有乐了。
随后的一切就似乎变得简单容易起来,三个塑料大棚建起来了,三万个平菇菌包分别搬了进去。“现如今,每个大棚的菌包每年都可以采摘三次,每次收益三万元!三个大棚一年的收益就是九万元!”牛生有激动起来,“听上去可能也没什么,可就是这九万元,让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开了个好头,接下来,‘集中规模养殖’、‘土地托管经营’都要先后发展起来了!去年我们村的年集体收益达到了十三万六千元!我现在胆子也越来越大了,有想法就去做、去实践!没什么可怕的,一直穷下去才是最可怕的!”
参加“东达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中视察的邻村乡人大代表贾顺喜说:“短短三四年时间,东达村就做到了‘整村脱贫’,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视察结束后,我要跟牛代表好好‘取取经’,希望能学到一些东西,带回我们姜柳盛村,他们能做到,我们肯定也能行。”
跟随着乡人大代表集中视察的脚步,记者看到了大棚里一个个充满生机的平菇菌包,站在一旁笑得很开心的牛生有,满脸洋溢着自豪和自信,“养蘑菇这个事儿,从‘实验’到‘实践’,我们做到了,现在大家更相信我了,日子好了,我以后会经常去各家各户串串门,听听大家除了脱贫致富,还有什么心愿,我要把它们带到明年的乡人代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