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史上最难”遴选直捣司法改革“牛鼻子”

24.04.2015  13:38
核心提示: 这是一场没有经验可循的改革,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涉及方方面面内容的司法体制改革,“牛鼻子”就是员额制。作为本次司法改革必须直面的最大难题,这一刀怎么切?下手轻了没有效果,重了又怕伤到“元

这是一场没有经验可循的改革,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涉及方方面面内容的司法体制改革,“牛鼻子”就是员额制。作为本次司法改革必须直面的最大难题,这一刀怎么切?下手轻了没有效果,重了又怕伤到“元气”。各地都在观望。

  去年6月,上海被划为司法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经过9个月探索,上海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验,首创遴选制,组建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从专业上为未来的法官、检察官把关。

  截至目前,上海司法改革先行试点的4家法院,404名审判员、127名助理审判员纳入法官员额管理。先行试点的4个检察院,271名检察员、37名助理检察员纳入员额制范围。

  遴选从专业把关

  这次遴选入额了没有?如今成为上海法官、检察官们见面必聊的一个话题。所谓入额是指纳入法官、检察官员额管理。

  “实在没想到遴选居然是这样的。”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二分院检察员束婷经过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比拼,“过五关斩六将”,简历才送到15位遴选委员手中。

  束婷曾经设想过多种形式的遴选考题,但没想到,第一道题目竟然是介绍自己办理的最满意的案子。

  “我以为遴选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多,会从理论上提问,没想到他们重视的是业务实践积累。”束婷说,自己的脑海里迅速闪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3分钟的讲述后,她顺利通过面试,成为上海首批遴选的法官、检察官之一。

  据悉,上海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从去年7月着手组建,历时半年才完成。其间,仅遴选委员会章程就修改了12次。

  遴选委员会的15名委员中,7名专门委员来自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人大内司委、市公务员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单位,8名专家委员包括法学专家、业务专家、资深律师等社会人士。

  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主任沈国明认为,专家委员不仅超过半数,而且来源多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淡化遴选(惩戒)委员会的行政色彩、部门色彩,突出专业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遴选委员会是独立第三方机构,从专业上对法官、检察官把关。有些法官年龄较大,虽然笔试成绩排名靠后,但经验丰富,通过遴选我们会将这部分人‘打捞’出来。”沈国明告诉记者,遴选委员会不是“走过场”,首次遴选就筛选掉14个人。委员们的意见高度一致,投票过程一次通过。

  员额向一线倾斜

  根据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方案,法院设置3年至5年过渡期,逐步将法官、审判辅助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员额比例控制到33%、52%和15%。检察院也是如此。

  改革必然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上海控制员额这刀是怎样切的?

  “改革前,不少人虽然有法官、检察官身份,但不办案或者办案量很小。通过这次遴选,我们将法官、检察官配备到司法办案一线,尤其对干部卡得很严。”上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章华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2月底,上海试点的4家法院法官比例是49%,试点4家检察院的检察官比例是71%,首次遴选过后,法官比例为27.63%,检察官的比例是29.93%。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孙丽娟先后在公诉科、政治部、控申科、未检科、办公室工作。她介绍说:“司法改革前,不管是在公诉、侦监、未检科等一线办案部门,还是在政治部、办公室、行装科等行政部门,都可以通过检察员考试、面试、党组考察、人大任命成为一名检察员。从职称上来说差别不大,不对应收入与职业发展。

  遴选条件出台之后,法官、检察官是在业务部门还是综合部门工作,差别变得很大。特别是对以前在业务部门好中选优被选调至综合部门工作的人,眼看着同事被确认或被遴选为入员额法官、检察官,自己却不能入员额,心里难免会有些想法。

  “一些综合部门工作人员并不是能力不够,能够进入政治部、研究室等综合部门的,一般都是业务水平过硬的法官、检察官。”章华表示,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向一线倾斜总体上是公平的,这就需要综合部门作出一定牺牲。

  记者了解到,上海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前期做了很多思想工作。8家试点单位开展面对面谈心,基本达到100%覆盖,对法官、检察官的岗位意向、择岗疑虑以及是否愿意服从安排、跨类别调整等意愿,做到心中有数。

  史上最严格选拔

  “员额制改革走的是精英化路线,简单地说,现在要成为一名法官更难了。”宝山区人民法院法官王勇说。

  据介绍,上海首次遴选对法官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法官的选任条件、范围、程序更为严格,无论是从遴选程序还是考核内容,都堪称“史上最难”的遴选。

  入员额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达到一定办案量,5年内没有办过案的法官,在这次确认和遴选中无法入额。除此之外,上海规定了禁入法官的条件,如配偶、子女是律师,受到违法违纪处理等等。

  王勇回忆说:“过去,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再晋升到审判员,只要符合一定工作年限、学历、工作能力等条件,就可以按期晋升。

  不仅成为一名法官更难,王勇感到法官的压力也更大了。“司法改革对法官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庭审驾驭能力、沟通协调技巧等提出更高要求,出了问题没人替你担责,只能自我加压不断学习。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4家先行试点的法院,首批共产生531名入额法官,其中审判员404人,助审员127人,平均年龄43.9岁,平均从事司法工作18.1年,99.8%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51.8%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法官准入门槛提高后,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更加符合法官职业化、专业化要求。

  员额制并非一劳永逸,上海打破入额终身制,建立了法官日常工作考核和员额退出机制,加强对法官的考核激励和监督制约。将考评机制与遴选晋升机制、惩戒退出机制有效衔接,为法官等级晋升、薪酬待遇设定科学依据。入额法官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办案业绩、廉洁自律、职业操守,考核不合格的将退出法官员额。□记者 刘子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