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彩礼要幸福 乡风文明好样本
蔡有山在家做家务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搭三两个拱门走走形式,摆十来桌酒席意思意思,这样操办红白喜事,放在过去一定会被十里八村的人笑话。而现在在平安区广大农村,这已经成了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近年来,平安区始终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清风正气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他们自觉摒弃陋风恶俗,从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了今天平安区移风易俗的燎原之势,也消除了部分社会隐患、家庭纠纷,文明新风吹遍了古驿平安的每一个角落。
“万里挑一”好姻缘
今年30岁的严丽丽是海东市平安区乐都路社区居民,她的丈夫是西宁供电局的在职员工,两人相恋已久。2019年初,两家父母张罗二人的婚事。按照乡里的老习俗,男方的父母带着6.8万元的礼金到严丽丽家正式提亲。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严丽丽的婆婆流露出的是对亲家良好家风的赞赏:“我们的亲家严召福、王丽萍俩人都是教师,人特别好。我和老伴一说明来意,亲家就痛快地说,只盼着孩子们婚后过得好,彩礼钱就图个吉祥,就100元钱。”
“老严家嫁女儿都不要彩礼钱!”邻里乡亲和朋友们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有人劝严召福按照当地的习俗适当收些彩礼。
“现在都不要彩礼,提倡婚礼简办!”不听邻里乡亲劝说的严召福拿出手机翻找了社区群里发布的关于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宣传资料给大家看。“现在电视、报纸上都在宣传抵制高价彩礼,提倡婚事简办。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们应该以身作则,响应党的号召,讲文明树新风。”严召福对女儿说。
谈起自己嫁闺女的事情,严丽丽的母亲王丽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女婿和女儿感情很好,对我们老两口也很孝顺,我们很知足。”
陈英梅为儿媳准备做月饼的香豆
陈英梅为家人缝鞋垫
“朵百万”是真“百万”
“以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多数家庭不堪重负;如今,我村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村民节约了资金和时间,经济压力减轻了许多。”平安镇南村妇联主任党梅邦说,移风易俗“新村规”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6月初,村民蔡有山通过南村“妇联委员会”微信群了解到,平安镇政府正在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善行义举、厚养薄葬、尊老孝老、文明节俭、简礼厚意的文明做法。作为妇联支委中的一员,蔡有山与丈夫朵林商量以后,决定把女婿主动给的六万元彩礼在女儿结婚当天全部予以退还。朵林对当地乡村高额彩礼响亮地说“不”,村民纷纷点赞。
朵林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朵百万”。在南村,说起朵林的名字,有好多人一时还想不起来是谁,但提起“朵百万”,却人尽皆知。朵林之所以被人戏称为“朵百万”,因为朵林有两个女儿,乡亲们为他算过一笔账:每个女儿出嫁时向男方收彩礼,就能成为百万富翁。但是朵林在嫁女儿的时候却做出了“另类”举动,他的大女儿今年6月份出嫁时,没有收彩礼。现在二女儿也即将出嫁,他决定将彩礼钱全部退还给女婿,还出资帮他们创业,让孩子们安心工作。
“这样做,两位女婿也没有什么负担。现在我和老伴身子骨还硬朗,只要他们把日子过好就行了,年轻人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奋斗。”朵林说。
“朵百万”虽然没有凭借彩礼成为百万富翁,但他的精神财富远远超过了“百万”,乡亲们的眼中多了赞赏和羡慕,他也成了大家效仿的楷模。
村民星显菊说:“朵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只要孩子们过得好,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近年来,平安镇努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指导各村完善《村规民约》,使农民树立“我要文明”的思想观念,涌现出一批像朵林这样移风易俗的“排头兵”。
党梅邦携手两位母亲游玩合影
党梅邦在办公室工作剪影
“小家”温暖了“大家”
提起党梅邦,认识她的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党梅邦是平安镇南村妇联主席,在本村的诊所上班,丈夫叫星显录。夫妻俩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党梅邦和星显录一家是村里有口皆碑的“最美家庭”。生活当中,每当发生摩擦时,他们都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解决问题。丈夫星显录在事业上勤奋上进,又十分顾家。长期以来,党梅邦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侍奉老人,教导孩子,料理家务,受到邻里的高度赞扬。
夫妇俩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每当闲暇时间,夫妻俩就会组织孩子和家里老人一起聚会,跟老人闲谈家常,为老人做爱吃的饭菜,给予老人家的温暖。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但它就像催化剂一样,使一家人日益融洽、和睦、快乐。在这个家庭里,虽然他们的性格、文化、志趣各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大家能互相体谅,尊老爱幼、民主平等、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的文明家风。
76岁的陈英梅对记者这样说:“俗话说‘儿子孝不如媳妇孝’,党梅邦给我做了30年的儿媳妇,我们从来没红过脸。”
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采访中,陈奶奶拿出了自己亲手摘的香豆,说在家太闲去村里摘的,晒干了等着过中秋时儿媳拿它做月饼。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有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党梅邦安下心干好事业,她担任南村妇联主席,村里的事情琐碎繁杂,她理清头绪,埋头苦干,将一项项工作干得井井有条,得到了组织的认可,群众的称赞。
“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党梅邦说。记者了解到,她家里面的每样东西都是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只要家里或办公室没人就关掉一切电源,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渗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的生活习惯。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梅邦家庭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中的一员,是平凡生活中的一群“小人物”,却努力让自己在移风易俗行动中成为一盏灯、一面旗。夫妻俩在倡导文明新风中默默地释放着自己的能量,引导着身边人见贤思齐、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