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环节探析 ——以青海电大物流专业为例
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环节探析
——以青海电大物流专业为例
管恒善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西宁 810008)
摘 要:我国的现代物流人才严重匮乏,物流教育仍十分滞后,而作为应用型专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过程中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训为补充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加强该专业的实训操作环节的锻炼,是非常有必要性的。作为职前职后相衔接和沟通职能的开放教育,在实训环节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训环节的培养。
关键词:诉求;实训内容;实训基地
一、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对学生实训的要求
(一)实训的目的
实训即把学生在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内训模式转化为教育的模式,面向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自主研发针对学生群体的课程,引入有企业从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师,运用当期运行的真实项目,实施案例教学;按照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定向培养具有职业品行素质和行业领域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二)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要求
开放教育物流专业实训要求学生通过实训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实训报告的方式体现出来。
1.知识结构
理解、掌握基本思想政治理论;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物流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
2.能力素质结构
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具备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具有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学生学习的诉求
根据青海电大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调查,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的诉求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学生对实训的诉求,获取毕业证书占比在20%以上;获取职业能力占比在20%上下波动;获取职业知识是主要诉求,30%以上;提升业务能力占比在15%左右;单位要求占比在5%左右,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该专业主要的目的是获得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技能,占到实训诉求的65%左右,这和开放教育中应用型的专业调查情况基本相似。虽然随着年级的变化,期望值下降,但是整体的诉求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变。
三、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在实训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实训指导的结果缺乏监督管理
学生的实训结果是以实训报告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在指导过程中,缺少对学生实训的监督管理,学生参与实训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实训报告反映出来的,对于其是否参与到实训、参与实训的操作情况、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都无从得知,因此,实训环节形同虚设,实训的目的就更谈不上了。
2.实训的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
根据学生的实训报告,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训内容,学生一般参与实训的内容就是简单的仓库管理、货场管理、现场管理、流水线操作,主要的工作就是搬运、分拣、加工、维持秩序,都是传统物流的最简单职能,对于最新物流技术、物流系统、物流概念都难以接触到,导致学生实训后,对物流管理的理解还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
3.实训过程中缺乏思考
学生通过实训,仅仅是按照实训单位的要求去操作一些程序性的工作,而参与性不高,不能去思考整个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仅仅是为了完成实训。
(二)学生认为实训存在的问题
根据近几年学生实训的情况反馈意见和学生对实训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排序为:缺乏指导,实训内容内容单一、实训内容陈旧,实训单位单一,实训设备落后,整体来说,对于实训内容和单位的诉求最高,该方面学生认为问题最大,占50%以上;其次是缺乏指导,占到25%以上,总结如下:
1.实训单位和实训工作单一,很难学到技能
学生在和实训单位建立实训关系很难,因此,可以选择的实训单位和实训工作比较单一,较好的物流企业由于对于技术设备操作和物流技能要求较高,操作困难,学生只能做简单的物流工作,而一般的物流企业自身的物流设备和物流工作本来就很单一,很难接触到新的物流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物流系统。
2.实训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实训内容很少
实训过程中,没有一个实训的主题,实训的内容局限性很强,因此所学的物流和物流管理知识就很难做到知识和实践的有效对接。
3.实训过程中缺乏指导
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中,即使最简单的操作工作,老的员工也不愿意将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由于操作时间比较短暂,很难获得高效率的操作方法。而具备物流技能的教师又不参与到实训过程中,对于实训环节的指导不够,也是造成实训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加强实训环节的探讨和策略研究
(一)加强内部指导教师培养和校外专家的使用
学生实训的问题占比最高的就是指导老师指导不够,这也是开放教育开展职业类和应用类专业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兼职教师的使用是当前和将来应用型专业实训的一个发展方向:
1.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技能,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具有扎实的理论技术基础,有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从业人员也应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这就要求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升,提倡教师对物流专业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实践培训。
2.加强校外专家的使用,根据开放教育教师现状,建设一批专业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还需一段时间,因此学校可以根据需要聘用其他高校专家、物流咨询公司专家、培训机构讲师为本校的资深物流顾问与培训讲师,为这些专家提供灵活的工作机制,就本校物流专业教学和实训做相应的指导,从而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方案的落实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指导教师参与
物流管理是一个包括仓储、运输、加工、包装等环节的复杂工作过程,涉及到很多设备、工具与单证,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多而杂,对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当时就给出解决方案,实训的效果就要降低,因此,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要求学校指导教师必须指导到位,企业指导教师也要承担相应的指导任务。在企业完成综合技能实训。
(三)建立与专业教学改革目标相适应的实训教学体系
1.以“应用”为主旨,以模块为要素,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技术业务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为出发点。设定合理的实训体系包括实训实验室的专项实验(见表1),实训单位的类型和实训内容(见表2),以及实训的整体框架。
表1:实训实验设计及对性实训知识点
实验类别 | 实验名称 | 对应知识点 |
基本性实验 | 沙盘 | 物流基本知识、物流设备、物流系统 |
物流设备认知 | ||
立体仓库 | ||
RFID、POS机操作 | ||
ERP软件操作 | ||
仿真软件 | ||
设计性实验 | 供应链设计及优化 | 物流系统规划和设计 |
配送中心设计及优化 | ||
集散中心物流配送设计 | ||
研究型实验 | 港口、船舶优化和系统开发 | 前沿物理知识和物流体系研发 |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研发 | ||
指导教师科研项目 |
表2:企业实训类型和实训内容
企 业 类 型 | 实 训 内 客 |
制造企业 | 企业内部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过程管理 |
商贸批发、零售企业 | 商贸物流服务相关的业务管理 |
连锁企业配送中心 | 配送中心运作理管理、分拣及装卸搬运设备认知 |
物流企业 | 各种物流服务模式的业务管理, 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业务的运作管理 |
国际货代、船代 | 国际物流业务的运作度量理 |
港口、堆场、车站 | 物流设施设备认知、多式联运模式的运作与管理 |
(四)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
针对实训内容单一性,缺乏创新型的问题,很多学校采用的方法是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如“牛鞭效应“实验室、ERP实验室、海尔物流系统实训基地等,通过自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可以参与到一些最新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设备的学习,同时对于现代物流有更深刻的认识。而像电大系统缺乏资金和设备,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1.简单物流实验。对于简单的实验,如沙盘实验、供应链体统等,可以当学生动手参与制作简单的实验工作(卡片、积木、模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参与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基本上不用单独购置实验设备,节省开支。
2.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为了给学员提供实践环境,而且要具备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实践功能,包括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实训,物流企业人员短期培训,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目的是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实践性强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3.对于复杂的物流实验,如物流设备的认知,物流系统的操作、港口、多式联运等实验,电大单独建设实验室是不可能的,这时候就需要加强与同行兄弟院校和交通企业、交通管理部门以及学生所在公司的横向教育协作关系,租用实验室,参观现代物流中心,参观铁路、航空物流中心,简单操作物流系统等方式,完成复杂物流实验。
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与企业及有关部门共建稳定、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在全真的环境中进行阶段性教学实习和就业前的实训,为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专业技能训练的提供一个好的平台。电大学生一般都是成人,有固定的工作,利用该层面关系,学校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断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重视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的产学研结合
物流是一门应用性、理论性极强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产业,它离不开产学研的结合。物流实训要与物流研究所结合起来,把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中。学校可以利用教师的科研课题让学生参与到物流管理的专业研究中,这样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使其能够驾驭物流日常业务的经营和决策,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邓冬梅,陈丽英.我国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科技,2007,(7).
[2]耿洁.工学结合及相关概念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3]李新生.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冶金教育,2006,(4).
[4]宋晓黎,黄浩.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