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城市发展理念亟须改革

30.01.2016  10:47

   关键词:城市病转型升级同城发展

  过去五年,省会西宁市近50万农村人口变成了城里人;再加上西宁是全省人口、教育、医疗等集聚区,这就意味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将无法回避地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病痛”。

  如何加强城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幸福指数?从“农村社会”迈向“城市社会”,我省城市如何补齐“短板”,健康“走路”?

  “未来青海必须发展可持续的城镇化,要从城市发展的短板入手转变发展理念,把人的发展放到第一位。”代表委员各抒己见,纷纷建言。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牧民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左右。对此,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青海省委主委、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周平认为,日益增加的城镇化率,势必带来城市管理模式、经济和社会结构以及文化形态的根本变化,城市发展理念、规划和管理体制亟须改革完善。他说,截至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5%,西宁市城镇人口高达70%,意味着我省已从“农村社会”迈入了“城市社会”,但由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越来越严重,给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他建议,优化城镇用地结构,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创新节地模式和技术,提高城市用地效率;提升海东城市功能水平,缓解西宁人口集聚压力;打造“智慧西宁”,建设高原特色的宜居城市;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改革发展搞得好,要靠城市带头跑。省会西宁首位度、聚集度、贡献度高,肩负着“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使命责任。对此,省人大代表、西宁市市长张晓容说,抓住西宁被纳入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的机遇,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把优化城市布局、完善综合功能作为今后城市发展着力点,不断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提高规划设计管理水平,增强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注重培育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实施都市区空间重构,坚持绿色为芯、双城联动、生态环抱、组团发展,形成以200平方公里城市绿芯森林公园为“一芯”,西宁主城区、多巴城市副中心为“双城”,南川文化旅游商务会展区、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城北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创业聚集区、北川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川新城为功能组团的“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的生态山水城市格局,打造西宁发展新版图。

  省政协委员、政协海东市委员会副主席姜仲说,从海东区位来看,建设青海副中心城市有利于推动兰西经济区和青藏高原区域协同发展;同时,作为我省宜居地区之一,实现西宁、海东同城发展,有助于化解西宁人口过于集聚难题。发挥空港、铁路、公路等综合立体化交通优势,积极承接中心城市部分职能和产业疏解,推动西宁人口和功能向海东市疏解,促进资源向海东市均衡配置,为全省公共服务业发展提供空间。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区域内城市间功能、空间、产业、服务等方面的紧密对接,错位、补位发展。(林玟均)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