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时评: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性力量,是实现人的价值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文化这个载体。
近年来,我省文化惠民成效显著。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的广泛实施,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去年,我省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27个文化产业园区全面开工,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7.5%。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普通百姓,使先进文化的感召力与日俱增,城乡发展的“软件”差距逐步缩短,各族群众奋发前行的凝聚力和向心更加强大。
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确让文化离百姓越来越近,这不仅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也有力推动着人们文化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参与热情的提高。这也使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相比,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尚存在不足。因此,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参与、群众共建共享,努力在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上下功夫,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上取得更大成效。要进一步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深入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最重要途径,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文化领域的持续繁荣,映照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灿烂前景。我省有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这是建设文化名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及深度开发旅游业等不可缺少的要素。我们要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实现更好的经济利益提供智力支持。要以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着力点,让广大群众有书读、有戏看,有各种乐于参与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群众对文化的鉴赏力和审美情趣,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为民族复兴大业服务。(郝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