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议】—青海代表两会热议

13.03.2017  17:03
  1.把总书记的关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我省代表热议习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一周年
  
  3月10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青海全体代表和全省各族人民永远难以忘怀。审议中,我省代表深情回顾习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情景。时间虽然过去了一年,总书记亲切的话语和殷殷的嘱托,始终温暖激励着大家。
  
  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王建军在发言中说,习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情真意切,既指方向交任务,又点问题教方法,饱含了对高原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对青海发展的殷切期望。去年八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视察,对青海提出“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习总书记两次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是青海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青海发展,唯有实干。我们要以扎扎实实的作风,落实习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
  
  代表们说,过去一年,青海省始终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青海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把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沉下身子抓落实,扎扎实实促发展,实现了青海“十三五”良好开局。
  
  代表们表示,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们要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嘱托,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真抓实干,进一步奋力追赶,努力让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青海扎根、开花、结果。
  
   
  
  2.热议:着力补齐发展短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精准加力补短板。要针对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资源环境等支撑能力。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水利工程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绿色能源示范省建设正式启动……”“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过去的一年,我省加快补齐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短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后劲越来越足。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去年,我省有11万人实现了脱贫摘帽,但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韩永东代表认为,下一步,我们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把握精准是要义,坚持好、运用好在实践中形成的有益经验,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就能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支撑,传统产业改造也好,新兴产业培育也好,发展方式转变也好,离开创新都寸步难行”。李小松代表认为,作为欠发达地区,青海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要“弱鸟先飞”,奋起直追,下决心把创新这个短板补起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抓好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培养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努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洪伟委员表示,我省地处内陆偏远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居住比较分散,且全省98%的国土面积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依靠中央财政补助,保障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商贸流通成本相对较高。受自然条件影响,蔬菜生产能力不足,旺季蔬菜自给率仅能达到50%左右,淡季供应率只有30%左右,自给率偏低。蔬菜供应主要从甘肃、四川、山东等地调运,“最后一公里”经历的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较多,增加了销售成本;本地蔬菜品种少、数量少、季节性供求矛盾突出、运输成本高,平抑市场价格的后劲不足等特点,蔬菜价格容易受到外地蔬菜输入性影响。
  
  “建设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将有效解决这些发展难题,探索开展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加快构建以点带面、覆盖全省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以满足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洪伟说。
  
  
  3.青海代表团建议支持我省第一条地铁工程尽快开工建设
  
  西宁市是我国计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后省会城市之一。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青海代表团建议,国家给予大力支持,加快推进《西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审批工作,支持青海省第一条地铁工程尽快开工建设。
  
  建议中指出,西宁市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也是中、东部地区进疆入藏的重要交通节点和后方战略基地。经过多年发展,西宁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但城市病也随之而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日益突出,急需建设大运量、便捷、环保的公共交通设施。经过长期、大量前期工作,统筹考虑西宁市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我省计划“十三五”期间发展西宁市地铁交通系统,开工建设西宁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以及3号线一期工程。
  
  建议中指出,西宁中心城区城市形态呈“十字”川道型,东西长32公里、宽2至4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仅7.24平方米。极度匮乏的道路资源和稀缺的土地资源,以及超过国内同等规模城市的客流走廊交通压力,迫切需要建设西宁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同时,西宁市用全省1%的土地,承载了全省39%的人口。预计2017年在西宁居住的省内异地人口将达到45万人。城区人口密度已达到3318人/平方公里,旧城区甚至达到21000人/平方公里,与北京市东城区相当,迫切需要建设轨道交通,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并且,西宁生态屏障脆弱,区域战略地位特殊,建设环保、便捷、高效的地铁系统符合西宁公交发展需求。因此,建设运输能力强、环保水平高的地铁设施不仅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保障城市居民出行、提升西宁城市形象,也是促进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4.青海代表团建议支持青海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建设
  
  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我省代表团建议,国家在新能源容量指标、跨区域外送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充分发挥我省绿色能源资源优势。
  
  青海是全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广,境内黄河上游水电资源丰富,具备国内独一无二的水光互补条件。按照中央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部署,我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非化石能源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2016年底,青海电力装机234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82%;全省累计发电量552.6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73%。
  
  当前,我省正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新能源生产基地,推进绿色能源示范省建设。到2020年,青海基本形成绿色能源示范省建设框架,全省能源绿色清洁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再生能源装机达483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将达到88%,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将达到61%。年发电量1200亿千瓦时,考虑省内消纳后,有480亿千瓦时绿色电量需通过特高压交直流送至中东部地区,帮助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万吨。
  
  因此,建议国家尽快启动特高压通道建设尤其至河南通道前期工作,协调国家电网公司尽早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尽早开工建设,争取在2020年前建成青海至河南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议每年给予青海光伏容量规模200万千瓦以上,满足建设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要求。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西电东送协调机制,帮助协调中东部省份与青海签订送电协议,支持青电送华东、华中。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