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06.07.2016  14:17

7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邀请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尤其是党史国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张江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副总编辑余新华、李红岩、孙辉出席会议。王利民、李红岩分别主持开幕式和专家讨论会。

张江深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光辉历程。他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领导新中国建设和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就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带领中华民族不断走向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本次会议议题,张江就当前的党史国史研究提出三点意见。

第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不是空洞死板的教条,离开中国实际,离开中华民族解放和建设的实践,空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学习和研究党史国史,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总结,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第二,要善于主动设置学术话题,提出并打造标识性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中国方案”等新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等标识性概念,学界都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学术界的诸多议题和概念都是“舶来品”,这种现象值得深思。主动设置议题、提出标识性概念,是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引领,让我们的理论更有号召力、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从提出和打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学科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概念入手,构建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

第三,祛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历史是民族所写、人民所写。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我们党奋斗和发展的历史,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历史。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已形成全民族的普遍共识,容不得任何篡改和攻击。现在有人用所谓细节、碎片抹黑党的领袖,本质上就是虚无历史,虚无党的奋斗功绩。一定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党对重大历史事实的坚定清醒判断,有理有据地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

会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结合自己实地考察,提出对长征及其精神的一些看法,他认为红军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之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的最高体现,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无论岁月如何更替,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发扬光大。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比喻为新时代的新长征,这个长征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仍是新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之路,仍需要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使新的万里长征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吴忠民就“中国道路与现代化内生动力”发表了见解。他认为,中国道路走得如何,取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得如何,取决于中国现代化的内生动力能否形成并健康生长。现代化内生动力的形成取决于现代化建设与民众日常基本生活需求、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社会公正基本理念的契合。在他看来,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现代化内生动力的四个“契合”已基本形成,其进一步的健康成长,则是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持续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刘建飞阐述了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模式,这种新模式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且体现在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上。

95年来中共话语体系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生成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代尧阐释了95年来中共话语建构与中国道路,在他看来,毛泽东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对中国道路进行自觉的理论建构,提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将中国道路的实践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建构体现“中国主体性”的话语体系。

谈到世界政治中的中国共产党,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高奇琦从比较政治的视角,结合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从“组织结构”与“执政绩效”两大维度对世界政党进行详细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体系化程度非常高,对政权的掌控能力强,治理国家的效率也非常高,其执政能力及优越性是世界其他政党无可比拟的。

此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蒋建农、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卢毅、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等学者,还就红军长征的具体问题、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的开创和拓展、十月革命与中共早期革命话语的建构等话题作了阐释和说明。

王利民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中国当代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后,他表示,仔细考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三个提法的内在逻辑和现实含义,梳理时代的矛盾、学术史、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就能鲜明地看到,在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指引下,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境界。习近平同志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等议题所作的全面论述,进一步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学术界要努力把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好,讲好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故事。

学者表示,党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无可辩驳地向世人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是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唯一正确选择。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防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江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