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5年·中国工会历程:“桥梁纽带”,让亿万职工永远跟党走
【辉煌65年·中国工会历程】“桥梁纽带”,让亿万职工永远跟党走
——写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上)
9月26日,地处京郊的国家电网北京大兴供电公司安装公司职工文体中心,气氛前所未有的紧张而热烈——全国职工“中国梦·劳动美·我与改革创新”主题演讲比赛在这里举行。
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工选手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有关劳动的美丽故事,抒发着普通劳动者热爱党热爱祖国的共同心声。真诚朴实的演讲,深深地拨动了现场观众的心弦,更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神洗礼。
自比赛启动以来,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感动、这样的洗礼,几乎天天都在发生。据统计,这项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活动,历时近10个月,开展演讲活动5万余场,100万名选手参加演讲,观众超过1亿人次。
中国工会在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凝聚众人心方面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而这,恰恰是中国工会作为党领导的重要人民团体的特色和力量所在。正是这一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特色和力量,让中国工会在新中国成立65年来的风雨历程中,书写了无愧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的璀璨篇章。
始终坚持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把握工会工作,是中国工会从未偏离的原则和准星
“把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稳中求进作为工会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把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调动职工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作为中心任务。”这是全总十六届二次执委会议明确的2014年工会工作主要任务。
回眸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5年,不难看到,类似上述这样坚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彰显作为,一直是中国工会从未偏离的原则和准星。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这决定了中国工会不仅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还要在工作上、行动上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只有这样,工会才能担负起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这一神圣使命。
事实上,始终坚持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把握工会工作,中国工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迅速找准定位和切入点。无论是从建国初期注重维护职能,还是到上世纪50年代末逐步加强以群众生产工作为中心的建设职能;无论是工会工作的全面恢复,还是四项社会职能的进一步明确;无论是突出维护职能,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提出……工会工作的重点、亮点,无一不紧扣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更加纷繁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中国工会着眼于筑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不断创新理念、载体和方法,以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坚定广大职工的理想信念;着眼于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贡献,努力广搭平台,团结动员亿万职工投身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建功立业活动;着眼于为社会和谐夯实基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切实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步入新阶段;着眼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工会全局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外事工作,大大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工会各项工作步入更加豁然开朗的新境界。
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级地方及产业工会参与建立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2.4万个;全国签订集体合同224.5万份,覆盖企业579.2万家、职工2.67亿人。同时,中国工会已与150多个国家400多个工会组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国工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自觉,不仅一次次赢得了工作的先机和主动,而且彰显了“桥梁纽带”的作为与风采。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中国工会存在、发展的根源和动力
“保证乡镇(街道)工会经费的来源”、“增加非公有制企业比较发达的乡镇(街道)工会工作职位”……这是浙江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对基层工会特别是就加强和规范乡镇(街道)工会建设规划了清晰路径的文件,是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的“红头文件”,因其效力之大,被浙江各级工会干部誉为“尚方宝剑”。
在全国各地,类似这样的“尚方宝剑”还有很多。它们既为工会更好地开展工作、彰显作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又从另一维度诠释了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路径所在。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中国工会的定位,从来都离不开党和职工这两个坐标。如果说党的领导是工会的本质属性和政治立场,那么职工群众就是工会产生、存在、发展的根源和动力。这意味着工会要团结带领广大职工跟党走,必须赢得职工群众的认可和信赖。而这种认可和信赖,只能靠工会真正为职工说话办事、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去争取、来赢得。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会工作轨迹,从建国初期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逐步形成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会工作格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之后,把组织群众性生产技术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再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着眼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而适时推出一系列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工会每项工作的开展,都既注重紧扣中心、借力党政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无不以服务职工群众自身的发展为轴心。
仅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为例,无论是建国初期设立业余教育委员会,扩大文化宫、俱乐部、图书馆等职工文化阵地,还是上世纪80年代普遍开展“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亦或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会持续不懈的努力,既致力于为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又着眼于职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立足社会的竞争力增强,由此实现更本质的服务、更主动的维权。
从产业工人到农民工、从知识分子到“三高”群体;从国企到民企、从经济组织到社会组织,从送温暖工程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从“两个普遍”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如今,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对象更广、范围更宽、手段更多、载体更全。
据统计,“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自2012年开展以来,一年时间里,各级工会就组织工会干部103万人次,深入40.1万家企业,与757.9万名一线职工、企业经营者促膝谈心,走访慰问91.4万户困难职工和劳模家庭。
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服务职工群众相统一,并找准相互之间的结合点,工会不仅在服务中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职工群众心坎上,而且也在职工群众心目中树立起值得信赖和依靠的“职工之家”形象。
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关键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不久前闭幕的“2014’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上,这个词语,一再被来华出席论坛的各国工会领导人频频提及。
这,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得到广泛认可的一个侧面 。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对中国工会来说,能否坚持正确的工运理论,绝不仅仅是一个思想方法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2013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时,便深刻地指出,“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关键看有没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他还进一步指出,“工会是做工人阶级工作的,而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工会工作才能方向明确、不走偏路,才能做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
其实,回眸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发展史,一部党重视领导和开展工人运动的历史。而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则始终指引着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中流击水、砥砺前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种种重大困难,经受重重严峻考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特别是以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理论支撑,中国工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2005年7月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十四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中国工会始终不懈地探索、坚持,终于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工会,又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开放品质,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其内涵在实践的丰富下不断完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各级工会由此牢牢把握住中国工运事业的正确方向和命脉所在。
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深刻反映了中国工会的性质和特点,是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要始终坚持这条道路,不断拓展这条道路,努力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中国工会必将续写“桥梁纽带”作用的辉煌新篇,团结带领亿万职工永远跟党走!(中工网记者 王娇萍 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