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经济的信心在哪些领域?

15.02.2016  12:04

   编者按: 过去的2015年, 中国 经济 增速放缓,GDP全年在7%徘徊,一些外媒报道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但是,中国经济的边际放缓并不意味着会导致经济崩溃,中国经济是有能力完成既定目标,实现温和增长的。中国网观点中国策划系列专家稿件,展示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相信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答卷面前,“唱衰中国”也将不攻自破。

  驳“唱衰中国经济论”系列述评之中国未来经济的信心

  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调整,经济年度增速从两位数下调至7%上下,国际舆论关于中国经济要回归世界均值、中国经济“硬着陆”乃至中国经济将“崩溃”的各种论调再次上升。诚然,中国经济调整是客观事实,但如果把短期调整视同长期规律,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极为短视的行为了。

  事实上,一些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不理解、不认可,甚至简单粗暴的诅咒,自从中国建国以来就没有停歇,尤其是每当中国经济遇到困难时,相关言论就会甚嚣尘上。然而,中国还是沿着自己的轨迹,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一穷二白、极度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经济体量占据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这有其内在的逻辑与关系,一些人的不理解、不认可并不能代表其不存在。从这样的内在逻辑出发,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目前所具备的尚未完全激发的优势所在,这些优势就是我们看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之源。

   首先,中国具有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5000多年文明历史,培育了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和传统,特别在建国以来在改革开放和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人这种精神素养极大地转化为强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动力。中国人可以加班加点、努力拼搏、勤奋好学地完成程式化的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参与国际 产业 分工合作。深圳华为公司短短三十年发展成全球第一大通讯设备公司,靠得就是中国人的这种精神与品质。中国人可以省吃俭用、未雨绸缪地储蓄财富,“卯吃寅粮”、“有一个花俩儿”在中国文化中是被视为“败家子”的行为,这就造就了中国资本积累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经济起飞的速度必将是非常快的。当前,虽然中国逐步迈入了“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人口总量出现下降,然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仍在大幅增长,2003年中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已经超越美国,2015年大学毕业生已达750万人,接近了世界高科技国家以色列人口总和。根据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结果,到2020年,全球25-34岁的毕业生中有29%都来自中国。麦肯锡公司更是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拥有两亿大学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将超过美国全部劳动力的总和,占全世界新增受高等教育劳动力的30%。由此,我们不用特别复杂的逻辑思考,都可以估计判断,中国的劳动力优良品质不会无故消失,中国高素质的劳动力数量还在大幅增长,而且由于文化基因决定了的储蓄习惯,保障了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仍将继续,国内经济只要调整到位、只要找到路径,未来保持一个中高速的发展仍是非常有希望的。

   其次,中国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13亿中国人口已经逐步摆脱贫困,至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中国社会的市场空间将更加不可与三十年前同日而语,甚至也不是当今印度等一些人口大国所能望其项背的,因为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口将更加具有购买力,我们从现在中国人已在全球各地横扫一切的购物狂潮中就可见一斑。当前,国内某些产业或商业的低迷,本质上不是中国国内市场总体需求的低迷,而是在某些环节、某些产品领域出现了供需脱节与结构性过剩,对中国逐步富裕后的消费升级、需求变化的供给能力和应对不足所造成的。此外,中国人对新事物、新技术、新动态充满好奇,对某些创新风险具有较高的容忍度。以手机和互联网产业为例,中国人手机消费更新换代非常快、中国人对互联网风险容忍度比较高,直接带来了中国手机产业、互联网产业正在迅速地实现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可以预计照此下去,国内经济本轮调整过后,中国在移动互联、物联网、电子商务甚至新型金融等领域,非常有可能实现引领全球产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在一定程度上,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就可能决定了在世界市场上的成功。当前,韩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正在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把在这些国家千万人口级别的市场无法产业化的技术和产品,依托中国这个庞大的具有真实需求的市场,推广技术应用、实现产业化发展和培育新一批的伟大企业。

   第三,中国推进进取但不冒失的市场化改革。 回顾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没有采用休克疗法,而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正如中国人会功夫,美国人会拳击,让中国人不玩功夫,立刻改打拳击,中国人和美国人比赛的结果一定是玩一把输一把。由此看,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定需要一个不断适应和不断学习的过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转轨已取得巨大成绩,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对于国际游戏规则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和一步步到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仍在路上,改革开放的红利仍有巨大的释放空间,中国人均GDP与国际发达地区的差距,以及中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和城市、乡村均衡发展都蕴含着巨大的势差能量。当然,我们说中国已步入了改革攻坚阶段,每一步的改革都需要付出代价。然而,从另外一个侧面更加清晰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危中有机”的意义上所在,中国经济降速下行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为扫除改革开放既得利益的“藩篱”创造了一个“倒逼”的条件,进而实现改革开放的实质推进,必将奠定中国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最后,把中国古人和今人的一句话结合起来作为结束语,1200多年前中国唐朝的诗人李贺有诗云,“雄鸡一声天下白”;中国当代企业家马云则更清楚地说,鸡叫了天会亮,鸡不叫天还是会亮的,问题是,天亮了谁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