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阳光照耀草原高山——“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在我省深受好评

07.08.2018  08:40

  青海新闻网讯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繁华都市,放弃丰厚收入,心甘情愿忍受着寂寞和高原反应,只为给困难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父母妻子,奔赴遥远的西部,帮扶贫弱,伸张正义,只为给困难群众送去法治温暖……他们就是“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志愿者们。

  秉承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服务于我省的数百名“1+1”法律服务志愿者们把法律服务带到边远州县、贫困乡村,让每个人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自2009年以来,他们走遍了海北、海西、海南、黄南、果洛、玉树六个民族自治州无律师县和律师资源短缺的部分县(市、区),有效地缓解了我省广大群众的法律需求,为我省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省注入了活力,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服务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服务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沉到最基层

  法治阳光照过来

  扬社会正义,助弱者维权。“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是由司法部、共青团中央自2009年正式开启的一项大型法律援助公益活动。

  “1+1”,就是1名执业律师加1名大学生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结成对子,到中西部无律师县和律师资源短缺的贫困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自2009年实施以来,得到了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中华全国律协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自2009年起累计为我省派遣志愿者律师122名,大学生志愿者152名,项目实施地累计89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02件、提供法律援助咨询服务56815人次、代写法律文书5074份,广受各界好评。

  九年来,志愿律师们通过担任政府法律顾问、企业法律顾问,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参与诉讼(仲裁)辩护代理和非诉讼法律事务,开展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还通过传帮带方式培养服务地法律服务人员,多种途径促进了我省法治社会建设,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成为青海省律师短缺的有力补充,极大地提升了青海法律服务工作质量。”省司法厅法律援助管理局局长李连才说,青海大部分地区属于高海拨地区,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机制发育不完善,从而影响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甚至是律师资源发展分布不均衡,75%的律师分布在西宁、海东两地,而草原牧区律师资源严重不足,有11个无律师县、5个无公证员县,这不仅仅是青海法律服务行业的困境和问题,更是老百姓关注和需要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民生问题。随着“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不断深化实施,实现了律师法律服务县域全覆盖,有力提升了欠发达地区、偏远牧区的整体法律服务水平。

   干在第一线

  爱心服务送过来

  梦想是基于现实的飞跃。

  九年来,广大“1+1”法律服务志愿者们怀揣实现法治中国梦的理想,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志愿律师们克服身体不适、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办理案件,调处纠纷,传播法治理念,培养法律人才,办理一大批法律援助案件,彰显了新时代律师崇高的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律师赵永跃、党莹与当地群众融为一体,群众多次送来锦旗、献上哈达。受援人向律师黄维青直接表白“感谢你为我们提供的法律帮助,感谢今天的好政策”。律师毛闻博协助县政法委化解一起30余年的信访矛盾;律师娄恒文成功化解一起长达20年的土地纠纷上访。多名律师办理的案件被评为青海省优秀法律援助案例。黄维青、马兰律师经常利用周未加班、主动预约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

  一批批法律援助律师如同及时雨来到服务地,勇于担当,在办好法律援助案件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同时,与法治政府、精准扶贫、民族团结结合起来,主动协助当地党委政府依法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天峻县服务的陈惠艺律师,主动投身精准扶贫工作,期间捐赠现金23538元,为73个贫困生捐赠学习、衣物等用品;开展为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点对点捐助,每人每月300元;开展“云舸之桨楫”的图书捐赠活动,向幼儿园和学校捐赠绘本和图书594册。在贵南县服务的郝佩佩律师在县孤儿院开展帮扶活动,并认养了1名孤儿,在当地传为佳话。

  李连才说,“1+1”行动开展以来,广大法律援助志愿律师主动适应法治建设、民生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着力创新服务领域和服务模式,高标准完成“1+1”行动青海工作任务。

   搞好传帮带

  本地队伍建起来

  多播撒一粒法治的种子,就多一份安宁与和谐。

  向服务地派出志愿者是一种“输血式”服务,最重要的是要变“输血”为“造血”,让“永久牌”的当地法律服务工作者逐渐替代“飞鸽牌”的志愿者,形成推动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我省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紧缺、供给能力不足,特别是法律服务人才短缺,是当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九年来,广大“1+1”志愿者律师努力探索“派出一个志愿律师,培养一批本土法律服务人才”的模式,着力解决我省律师资源紧缺的问题。使“1+1”行动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当地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使广大困难群众共享经济社会法治建设发展成果。

  在门源回族自治县服务的严桂琴律师,无论是恶劣天气还是严重身体不适,都坚持每天为当地法律工作者做培训至少40分钟,一年来从未间断。娄恒文律师编写《尖扎县申请法律援助知识问答》,举办了五期五类常见案件专题培训,并在基层乡镇、村三委干部、群众中开展调研问卷,为当地司法局掌握基层群众法律援助需求提供第一手资料。其他律师也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培训。

  党莹律师自编“卓玛”系列案例,开展以案释法;赵永跃多次开展“有理没钱打官司,法律援助帮助您”送法下乡活动;马兰律师主动与基层司法所结对子,为基层牧民开展“律师坐诊”法律服务活动……九年来,“1+1”行动广大志愿律师同心协力服务,加大法治宣传的工作力度,通过多种方式让法治宣传走进乡镇社区、街道广场和农场牧区,把法治的种子播撒到服务地人民群众的心里,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他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

   薪火相传

  法援精神更长远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如今,在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1+1”行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逐渐成为司法工作的一大形象品牌。

  九年的时间,“1+1”行动已在青海深深扎根并结出丰硕的果实。从影响上看,“1+1”行动是在无律师县传递党和政府法治温暖的民生工程,是无律师县和律师资源短缺的牧区开展法律服务的品牌工作,有利于促进全省律师法律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对于实现律师行业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律师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职能作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藏区社会稳定,满足藏区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从落实上看,“1+1”行动是我省司法行政重点工作之一,省司法厅对“1+1”行动高规格启动、高标准要求,多方关注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得到服务地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调动了志愿者极大的工作热情。各服务地司法局更是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志愿者律师,竭尽全力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赢得了志愿者律师一致好评。

  广大志愿律师放弃优越的环境来到高原,尊重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克服语言障碍,努力适应高原缺氧环境,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他们以无私的奉献践行了“1+1”行动精神,他们为青海法律服务事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从收获上看,我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统筹谋划,坚持思想认识、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三个到位,有力地促进了“1+1”行动各项工作可持续发展。在践行“1+1”行动中,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升了新理念,提高了思想意识,缩小了中西部差距。广大志愿律师在履行职责使命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了解了西部,了解了青海,有力地维护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法援精神,薪火相传。7月6日,“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青海项目2018年度派遣会在我省举行,1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1+1”法律服务志愿者们奔赴我省相关县(市)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服务当地法治建设,开启了在我省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

  李连才说,多年来,广大法律援助志愿律师讲政治、顾大局,高标准完成“1+1”行动青海工作任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感受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目前,‘1+1’行动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在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促进法律援助事业发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省将开展助力农民工法律援助活动
  青海新闻网讯 8月17日,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Qhnews.Com
用法律护航环保 海西州召开律师业务交流会
  青海新闻网讯 天蓝地绿生态海西,Qhnews.Com
西宁市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宣传活动
  青海新闻网讯 为充分展现西宁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