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漆艺发展史 甘而可创新融合复兴之路
人民论坛网4月6日北京讯(记者刘让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是海内外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图一/红金斑犀皮漆大圆盒(2011年故宫博物院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并作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和论述。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论断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特色文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令人欣喜的是,在社会中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们。中国漆艺的传承人甘而可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图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漆艺艺术家甘而可先生
甘而可,1955年生,安徽黄山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漆艺艺术家。甘氏崇尚宋元之美,并能深层认知和继承国漆传统。其漆艺遵循纯正国漆传统法则,在追求完美,近乎苛求的理念下,颇耐寂寞,孜孜矻矻,创作出许多令人惊叹、美轮美奂的国漆珍宝。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知漆的性能并且使用漆的国家。中国漆器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几千年来,充满魅力并独具中国气派的漆器作品,是我国艺术史中辉煌的一页,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远古的华夏先民,天然大漆既可谓是一种改善生活、美化生活的涂料,又可谓是一种先进的材质,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物质文明。考古证据表明,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萧山跨湖桥文化就已出现了人类历史上已知的最早的漆器。漆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华遗产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漆之源也远,流当更长。
漆器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使用漆器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至夏商时,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在1973年河南成蒿成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发现有漆器残片,而且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并涂上朱、黑两色的漆。秦、汉时代漆器工艺走向繁荣兴盛的的重要时期,当时漆器是贵重物品的代表,因它胎体轻便、方便使用、光泽美丽,一度取代了青铜器。唐宋元时期的雕漆工艺已登上了历史发展的顶峰,出现了一些剔红、剔犀和戗金器的名品。明代漆器工艺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出现了阐述漆器制作工艺的专著《髹饰漆录》。明以来在工艺上采用多种髹饰技法相结合的手法使其从实用器上升为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清代的漆制品以繁缛、精巧为主,通常在一件器物上综合了多种髹漆手法,极尽能工之事;加上当时各地的漆器制作中心又兼有所长,如北京的雕漆、扬州的螺钿、福建的脱胎等,使漆制品极受欢迎,风靡一时。漆器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具有色泽光亮、防腐、防酸、防碱的特点,是中国人民喜爱的工艺品,主要产地有北京、福建福州、江苏扬州、四川成都、山西平遥、甘肃天水等地。中国是东方最古老的国度,东方文化的三大绝技,陶瓷,漆器,丝绸,在中国源远流长。古代绝学的继承,和工艺改良是分不开的,否则就会由于各种原因受到社会的遗弃。漆器是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创作,这些作品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理想。只有从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漆器文化中寻求前进的力量,让艺术与生活、设计与生产、实用与审美紧密结合,让漆器回归生活才能有力推动漆器文化的全面发展,让人们了解大漆之美,进而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将这一具有中国特质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图三/宋式黑推光漆荷叶盖罐
甘而可的“工匠精神”
甘而可先生融合创新的精神体现在多方面。一是堪称技艺全面,全程工艺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从成型、胎骨、脱胎、批灰、裱麻、修型、到最后的漆面装饰和推光;其次体现在各类漆器髹饰技艺的贯通,无论是光素、犀皮、雕填、戗金、描金彩绘、螺钿、镶嵌、雕刻、剔犀等等均有涉猎。从技艺的高度来讲,讲求精工、线条比例的规矩和斟酌、漆面的平整、无气泡、并达到镜面效果,是以纯人力手工艺的生产方法做到机器生产制造的准确效果,造成令人难忘的精密工艺,和可供赏玩、令人称叹的审美效果。在“技”这个层次上,可以达到“能工巧匠”的评价。从“艺”的高度和创新技法的层次上看,甘氏作品准确地达成了微妙的体积感、节奏感、抽象性和韵味,将漆的表现力不断拓展和推进。在古典题材上,例如仿古官家器物上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古人的水平,在复原技法的同时,工艺比古典器物更精湛;在当代面貌的题材上,又在艺术表现力上、艺术表现的效果上有突破和革新,使得作品呈现出前所未见的视觉新意。甘氏对于美的认知,是根植于对“宋元之美”的崇尚,但这种崇尚又是具有甄别性和批判性的继承,并非照本宣科、全盘照抄或者完全复制。仿古是基于对于古典审美趣味的深刻的理解,又有自出机杼的成分和主观的努力,而达到的和谐的品味。
从“道”的高度上,甘氏能够充分认知到艺术创作与商业创作的不同,不断在求新、求变,每一个器型不愿重复,力求每一件作品都有不同的面貌。这已经具有了当代艺术家的特征与思维。在创作上,以全心来创作每一件新作品,而不是一味重复老作品。甘而可先生是犀皮漆工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而他不吝惜不保守工艺诀窍,愿意公开和分享。通过撰写工艺解说的文章、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报告、拍摄纪录片,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客座研究员而教授学生、带徒弟等方式,使得工序复杂、常常濒临失传的犀皮漆技法得到直观的解说和演示。这门漆器髹饰技术得以广泛流传,也从实际操作技法上影响了一批漆器从业者,使犀皮漆技法流传更广、不致再次失传。漆器作为工艺美术的重要门类,需要有中国漆器的骄傲。甘氏高水准的工艺水平,作为当代漆艺家的一个自觉、自律和出手,在造型工艺、漆面装饰性效果,以及艺术的立意上,都有其纯粹的追求。以这种执着的热忱,开辟了漆器艺术品作为一种收藏品的市场空间,致力于影响一批人,发展并传承,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再者,勤勤恳恳忠实于一个漆器匠人或者艺术家的本分,做工、授徒,朴实、认真。这应当是“工匠精神”的一种朴素的体现。甘而可先生作为在中国漆工艺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里程碑性的人物,以全程个体创作的形式,使传统工艺的顺利传承跨越了艰难的一道坎。在漆器历史工艺的总结上,有一个全面的继承:多种技艺都能做,全部工序能够一人完成,并且达到工艺的精密高度,作品的面貌是全面且多样的,并且极其富于时代风格、当代性。
图四/唐式黑地豆绿斑泥金心子高足杯
甘而可漆器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中国漆器在世界舞台上的面貌,主要是作为古玩古董的漆器,给外国人留下的印象。但是甘而可先生的漆器,在世界舞台上曾崭露头角,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赢得了世界对于中国当代漆器的一份尊重。2014年夏天,在法国路易十五行宫举办的展览上、以及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当中,甘而可先生的漆艺术品,尤其是以犀皮漆为特色的作品,令法国收藏家、数十位大使为之倾倒,令人好奇与神往。2013年中德文化年,在汉诺威市与德国漆专家,进行漆的化学性指标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东方的天然大漆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和美丽的质感,这是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在旧金山亚洲艺术馆,北美的收藏家群体对于甘而可漆器评价甚高,认为这是“横空出世的、一出世即达到很高水准的艺术品”。“以前只知道日本的漆,现在终于知道中国当代的漆,做得多么好,而且,最重要的是具有中国的精神、中国的美的精神、中国独特的风范和气度。这与日本文化的精致温驯、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呈现厚重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感的漆器。”
甘而可先生始终扎根于中国漆艺传统复兴之路,原料与工艺恪守天然大漆制作古法原则。探索以精、雅为风貌的漆艺技术继续深化发展最大可能性,将中国漆艺领域深层精髓及富有徽漆特色的犀皮漆、推光漆、漆砂砚及精细漆面纹饰的代表推向中国传承传统新高度。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十三五开局,我们也相信以犀皮漆器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良机,而社会也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甘而可式的传承传统的艺术家!